打破常规,一心向“善”:不一样的“家族慈善”与“可持续发展”

享有现代“管理学之父”响誉的彼得·德鲁克曾说:“企业的目的必须在企业本身之外,必须在社会之中,作为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工商企业必须为社会做出贡献,而非仅仅是盈利。

作为社会慈善事业不可或缺的慈善力量,家族企业有义务有责任起到带头示范作用,树立家族良好风范,实现慈善事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同时,家族慈善势必要承接一部分全球可持续发展的责任,与社会各界力量协同行动,保护地球并确保人类享有和平与繁荣。

可见,“家族慈善”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可谓是紧密相连,牢不可分。

4月22日,一场以“可持续发展与家族慈善”为主题的论坛——“2021家族慈善论坛”在北京举行,论坛重磅发布了《2020家族慈善白皮书》并正式启动“家族公益慈善数据中心”平台,全景、多维地展现出了家族慈善发展的现状、趋势、挑战及其产生的影响力。

《2020家族慈善白皮书》主要围绕家族慈善法律保障依据、家族慈善捐赠动力、家族基金会发展趋势等方向发布了研究成果;

“家族公益慈善数据中心”则主要展示了家族慈善数据在线查询服务等功能和内容,让企业、公益机构、个人等各方都能够看见彼此,将人财物和其他资源实现更好地匹配。

打破常规,一心向“善”:不一样的“家族慈善”与“可持续发展”

▲《2020家族慈善白皮书》发布及“家族公益慈善数据中心”启动仪式

慈善的可持续发展模式需要不断探索,对《2020家族慈善白皮书》和“家族公益慈善数据中心”进行深度解读,既是对当前中国家族实施公益慈善的现状与特点的分析,同时也包含了对家族慈善未来发展的建议和思考。

投身慈善,传承善意,希望以此构建家族慈善交流平台,影响、凝聚更多慈善家行动起来,共同推动整个慈善行业的发展,承担更大的社会责任。

01

现状:

家族慈善承担社会责任

积极践行可持续发展目标

作为一种既要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以不损害后人的需求为前瞻的发展模式,可持续发展无疑是人类发展的必然选择。

为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早在2015年9月,联合国193个会员国于首脑会议上一致通过了《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内容包含17项涉及社会、经济、环境、和平、正义、高效机构等方面的可持续发展目标,旨在以综合方式彻底解决社会、经济和环境三个维度的发展问题,转向可持续发展道路。

自《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启动后,中国积极践行可持续发展目标,展示大国担当,尤其在实现消除贫困、应对气候变化、推动教育公平等目标中,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

打破常规,一心向“善”:不一样的“家族慈善”与“可持续发展”

在国际大环境及中国传统公益文化的影响下,近些年来,中国当代家族也纷纷开始了新时代对财富和文化传承的探索。

在本次论坛上发布的《2020家族慈善白皮书》,以截至2020年底成立的中国沪深A股、港股中资股和美股中概股的家族企业,以及相关企业家和家族基金会为样本池,对符合条件的家族进行了多维度分析。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以来实际参与慈善活动的984个中国家族中,成立家族基金会的有144个家族,占比为14.63%,仍有840个中国家族还没有成立基金会。由此可见,家族基金会的构建在中国家族中仍具有较大的探索与发展空间。

从地域分布上来看,无论是从数量上还是各领域的慈善捐赠投入上,东部家族总体上要略多于西部家族,南方家族总体上要略多于北方家族。

打破常规,一心向“善”:不一样的“家族慈善”与“可持续发展”

从成立时间上来看,与欧美家族相比,2015-2019年实际参与社会公益慈善捐赠的家族总体上较为年轻。1992-2008年期间成立的家族占绝大多数,占比为89%,其中于2001年成立的家族数量最多,达到90个。

在家族财富持有体量上,中国家族管理下的家族上市公司两级分化较为明显,参与慈善的家族平均财富持有体量不高,较多集中在0-100亿的规模范围。

行业方面,2015-2019年实际参与社会公益慈善捐赠的家族中,房地产业、批发零售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制造业的家族对慈善捐赠投入较为明显,其他行业的家族也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社会公益慈善贡献了一份力量。

在家族慈善投入领域方面,家族企业积极践行可持续发展目标,2015-2019年,中国家族在扶贫济困、教育、医疗卫生、生态环境、体育、灾害救助等方面均有涉足,其中扶贫济困、教育、医疗卫生投入较多,其主要原因一方面受到国家政策的指导,另一方面也与紧跟国际形势,响应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倡议有关。

02

回顾:

中国家族积极投身抗疫捐赠

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全球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小到个人生活工作、大到全球经济、国家治理、社会运行都发生了颠覆。

截止到2021年5月7日发稿前,根据世卫组织最新实时统计数据,全球累计新冠确诊病例超1亿5千万人,死亡人数超300万余人。

得益于国家政策的及时调整和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积极参与,中国率先走出疫情阴霾回归正常经济秩序。

回顾疫情期间,家族抗疫力量是一支不可或缺的重要抗疫力量,在抗击新冠疫情的过程中,积极组织人员和物资向疫情严重地区送去了抗疫力量和帮助,全面迅速融入抗疫大局。

打破常规,一心向“善”:不一样的“家族慈善”与“可持续发展”

▲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京师善财传承实验室主任傅昌波在“2021家族慈善论坛”发表主旨演讲

2020年疫情期间,家族上市公司、家族基金会或家族个人,通过社会组织进行捐赠的形式实际参与社会公益慈善捐赠的家族共363家,平均每个家族捐赠投入约为571.67万元。

地域分布方面,东部地区参与疫情捐赠的家族数量最多,为267个,东北地区、港澳台地区的家族数量较少。

从行业角度来看,来自房地产业的家族对疫情的投入最多,为10亿元,其次是制造业与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的家族,捐赠投入分别为5.5亿元和3.2亿元。

面对疫情,中国家族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投身到抗击疫情的各条战线,展现出了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情怀和担当。

同时,家族慈善在抗疫过程中遭遇的困难和问题,也为今后的发展积累了经验、明确了方向、坚定了信心,收获了难能可贵的启示。

03

推动中国践行可持续发展目标

家族慈善从多方面贡献力量

过去5年时间里,通过家族上市公司、家族基金会及个人的方式,中国家族企业在新冠抗疫、教育公平、环保、精准扶贫和医疗健康领域均投入大量资源,为推动中国践行可持续发展目标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2020家族慈善白皮书》回顾和阐述了中国家族企业践行可持续发展目标的一系列公益行为和案例,同时还分析了当前中国家族实施公益慈善的现状与特点,并提出了思考与一系列发展建议。

打破常规,一心向“善”:不一样的“家族慈善”与“可持续发展”

▲倍乐生控股集团名誉顾问、公益财团法人福武财团理事长、东西方慈善论坛联合荣誉主席福武总一郎在“2021家族慈善论坛”发表主旨演讲

01、推动机会平等与公平教育

孟子曾说:“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作为立国之本,教育不仅对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甚至于对于人类社会的进步也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推动机会平等与公平教育,是中国家族慈善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

总体上,2015年以来,中国慈善家族在机会平等与公平教育领域进行的慈善捐赠总额经历了大幅增长,2018年2019年在该领域投入超过26亿元。

不同地区在该领域的捐助额差异较大,东部地区的家族捐赠总额超过中部地区、西部地区、东北地区和港澳台地区的家族总和。

行业方面,房地产业的家族对教育的投入上升趋势最为明显,其次是制造业、水利和公共设施业以及批发和零售业。

板块方面,于A股、港股上市的家族企业在机会平等与教育公平领域慈善捐赠额度总体上升趋势明显。

打破常规,一心向“善”:不一样的“家族慈善”与“可持续发展”

▲“2021家族慈善论坛”高峰论坛一 “家族慈善助力包容、公平的优质教育”

02、环境责任与保护

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一方面,人类根本无法与自然向抗衡,只能适应自然;另一方面,人类后代存续及可持续发展要完全依赖环境。

而环境问题从来不是孤立的,近年全球都面临各种环境问题挑战,如何从更超前的视角和技术来保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是我们人类必须去解决的难题。

对环境负有责任是一种态度,实现环境保护是行动目标。2015年以来,中国家族在环保领域的投入逐步增大,贡献有目共睹。

2015-2019年,中国家族平均每年在环境保护领域的投入支出约在1.2亿元。

从行业角度来看,2015-2019年涉足制造业的家族对环境责任的关注较大,投入更多,其次是互联网业和房地产业的家族。

板块方面,2015-2019年,在A股拥有上市公司的家族对环保领域的关注较为稳定,在港股上市公司的家族则在该领域的投入较为波动。

打破常规,一心向“善”:不一样的“家族慈善”与“可持续发展”

▲“2021家族慈善论坛”高峰对话二 “生物多样性与气候变化的机遇和挑战”

03、精准扶贫

消除贫困和实现零饥饿是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社会重要主体之一的中国家族,在消除贫困、精准扶贫方面贡献了巨大的力量。

2015-2019年五年间,中国慈善家族在精准扶贫领域的慈善捐赠投入总体呈上升趋势,年均投入增幅达128%,并在2018年达到峰值,约为45.85亿元。地域方面,东部地区在2015-2019年期间累计捐赠超过126亿元,超过中部、西部、东北地区5年捐赠总和。

分省份来看,广东省的家族在精准扶贫领域捐赠最多,达到117亿元 ,其次是辽宁、福建、宁夏等,捐赠总额都超过了3亿元。从行业角度来看,房地产业和制造业的家族对精准扶贫投入程度较高。

板块方面,在港股拥有上市公司的家族对精准扶贫的投入支出要高于在A股拥有上市公司的家族。

在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2021年2月25日,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

04、 医疗健康

消除贫困不仅是指经济问题,当前更多的贫困则来自于疾病,因病返贫现象尤为严重。

投身医疗健康领域,全面提高农村贫困人口健康水平,为农村贫困人口与全国人民进一步提供健康保障,是慈善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2015-2019年,中国家族通过家族企业、家族基金会和个人的方式,向中国贫困地区投送了大量物资和人力,投入捐赠总体上呈上升趋势,平均年投入总额约为2.4亿元。

从家族所在地域维度来看,近五年来,东部地区家族在医疗健康领域慈善捐赠投入总额和增速显著高于其他地区,除东部地区外,西部地区涨幅较为明显。

从分布省份来看,近五年来,广东省、江苏省、上海的家族企业在医疗健康领域投入较多,分别占近5年捐赠总额的32%、13%、12%。

从家族企业上市板块来看,在A股拥有上市公司的家族投入较多,过去五年共投入7.3亿元,占比为75%;港股家族在2015-2019期间共捐赠2.34亿元,占比为24%。

04

认知:

慈善是家族传承的基因密码

早在中国宋代,古人就已经创造出义庄义田,通过不动产方式对家庭财富和文化传承进行有效探索。

而在近现代,家族基金会的出现和兴起则是西方文明对慈善文化的发展与创新。

在中国传统公益文化的影响及与西方文化的交融后,人们开始了新时代对于财富和文化传承的探索,针对家族慈善而言,产生了更清晰、更有价值的认知观点。

家族慈善的传承将比财富传承更可持续,而家族精神的可持续又将反哺家族慈善的自身发展。

与商业传承相比,家族慈善能够更好的增进家族团结,塑造出家族的慈善基因,实现稳定、持久、永续式的传承;同时,家族慈善还能推动社会进步,永续性的造福人类和万物生灵。

不同慈善家族之间的沟通合作,除可以实现更好的分工合作外,还将形成真正的精神和事业共同体,共同思考、面对和解决新的社会问题。

打破常规,一心向“善”:不一样的“家族慈善”与“可持续发展”

▲恒隆地产有限公司董事长、亚洲公益事业研究中心联合创办人及会长陈启宗在“2021家族慈善论坛”上发表主旨演讲

慈善绝非金钱捐赠那么简单,在慈善的过程中,施行者与受助者都能在这个过程中感受到无形的能量。

美国凯斯西储大学前生命伦理学教授、现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药科学院教授史蒂芬·波斯特通过深度研究后发现,“宅心仁厚、乐善好施”的人,他们的善行往往会对自身心理和身体健康产生巨大而深远影响。

科学家们在神经化学领域研究中还发现,当人心怀善念、积极思考时,人体内会分泌出令细胞健康的神经传导物质,免疫细胞也变得活跃,人就不容易生病,正念常存,人的免疫系统就强健。

很多人都会有疑惑:做慈善究竟是利己还是利他?

其实,早在几千年前,我们的老祖宗就已经给出了答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推己及人”。

当我们渴望他人善待自己时,自己也同样应该善待他人,这也是关于慈善的黄金定律。

尽管从表面上看,慈善像是属于不求回报式的纯粹利他主义,但从其产生的积极社会效应来看,慈善其实既有互惠式利他主义的影子,也包含非物质回报利他主义的内涵,长期来看,无论是对慈善的施者还是受者都有不可替代的积极意义。

对于家族而言,慈善既是家族传承的基因密码,同时也能提升家族的团结度和幸福度。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家族传承不只是在财富物质方面的传承,更是一个家族价值观的传承,从而让家族下一代明白财富的真正意义。

长期系统性的家族慈善投入不仅彰显了财富家族的社会责任感,回馈社会也会为家族赢得社会的认同和尊重,获得社会归属感,形成代代相传的家族慈善家风。

同时,传承慈善,也是在传承谦让、包容、关爱的优秀品德;当一个家族以慈善传承时,二代、三代、代代之间加深的是对彼此的关爱与包容,从而让家族变得更密切、更团结、更幸福。

05

未来:

完成“自我造血”

从授人以鱼到授人以渔

慈善不是一时一地,而是永无终点;不是慷慨施舍,而是尊重。

家族慈善需要回归慈善理念和慈善人的内心价值观,在一心一意做慈善中顺带收获了名誉和经济价值,而不是为了获得名誉和经济价值而做慈善。

同时,对于中国家族基金会来说,一代企业家勇于开拓创新并且有卓越的行动力是公益行业中非常珍贵的特质,而青年一代则普遍具有更好的教育经历和世界性的眼光,两代人的特点对于家族公益无疑具有巨大的优势。

慈善是一个家庭最有效的粘合剂,也是共性最大的话题,行动力越好的家族公益也更容易获得支持与认可,最终真正塑造出真正只属于自己家族的符号,实现绵长持久的家族传承。

打破常规,一心向“善”:不一样的“家族慈善”与“可持续发展”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院长王振耀在“2021家族慈善论坛”上闭幕致辞

在做慈善的过程中,与市场竞争不同,共事合作并不影响形成、塑造和加深自己家族慈善DNA的清晰度和深刻性。

在这个过程中,既可以获得更多的精神滋养,同样可以对自己家族慈善有更多经济积累和反思与启示,从而寻找到自己家族在慈善版图上的准确定位。

另外一点很重要的是,慈善需要追求可持续和寻求更精准的评估:慈善应该具有一种“自我造血”、独立运行的特点,达到授人以渔的目的。

因此,如何将钱花得更高效将是家族基金会一个当仁不让的评价指标,如同如何满足市场需求一样,如何准确的发现社会问题和设计出解决路径也是企业家们既往经验可以发挥作用的机会。

打破常规,一心向“善”:不一样的“家族慈善”与“可持续发展”

慈善是人类的共同价值追求,慈善事业是充满人道关怀的光荣而崇高的事业。

“德行善举是惟一不败的投资”,坚持做善事行善举,从利己到双赢,再到利他,新时代的中国企业,必将承担起社会责任,践行积极准确的价值观,树立良好风范,完成财富、文化的良好传承。

让我们一起期待,家族慈善在慈善事业以及全球的可持续健康发展中,创造更多的价值,释放更大的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4

标签:可持续发展   慈善   家族   打破常规   可持续   疫情   精准   中国   基金会   上市公司   公益   心向   家族企业   力量   领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