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组北大附中VS衡水中学对比照走红:没伞的孩子,唯有努力奔跑

一组北大附中VS衡水中学对比照走红:没伞的孩子,唯有努力奔跑


01


前段时间,一个标题为“我在北大附中上学的一天”的视频,引发5亿多人围观。


视频里的北大附中学子,不仅享受着干净整洁的校园,还有着完全区别于普通高中生的轻松。


他们一天只上4节课,拍摄视频当天的课程分别是:特色国文课、练习击剑的体育课、生物课、自习课。


一组北大附中VS衡水中学对比照走红:没伞的孩子,唯有努力奔跑


课后时间更是享受,校园里奶茶、意面、披萨应有尽有;


一组北大附中VS衡水中学对比照走红:没伞的孩子,唯有努力奔跑


就连午休时间,都可以躺在舒适的大床上。


一组北大附中VS衡水中学对比照走红:没伞的孩子,唯有努力奔跑


放学后,还能选择去看校友打篮球,或观看戏剧社的表演。


一组北大附中VS衡水中学对比照走红:没伞的孩子,唯有努力奔跑


总结他一天的学习行程表,大体如下:


8:00语文课抄写论语

10:00体育课学习击剑

11:40去吃饭

12:30回活动室午休打牌

13:30生物课做实验

15:00自习课

17:30放学


如此轻松的高中日常,很快引发争议。


还有更多人,想到了另一个“高考工厂”——衡水中学。


凌晨5点半起床、洗漱、跑操、6点开始早读;


一组北大附中VS衡水中学对比照走红:没伞的孩子,唯有努力奔跑

趁着课间休息时间,用最简单的面包、牛奶填饱肚子;


一组北大附中VS衡水中学对比照走红:没伞的孩子,唯有努力奔跑


去食堂吃饭,每个人都手不离书,以便趁着排队时间多看一页书;


一组北大附中VS衡水中学对比照走红:没伞的孩子,唯有努力奔跑


早自习、晚自习时间,为防止犯困,很多学生都选择站着读书;


一组北大附中VS衡水中学对比照走红:没伞的孩子,唯有努力奔跑


从凌晨5点到晚上10点的熄灯时间,每个人都在争分夺秒地苦读。


一组北大附中VS衡水中学对比照走红:没伞的孩子,唯有努力奔跑


和北大附中对比鲜明的作息表,让人无限唏嘘,


更残酷的是,这两所学校近年的升学成绩,其实不相上下。


“条条大路通罗马,而有人就生在罗马”。


知乎上有个问题:


为什么大多数高中选择学习衡水中学,而不是理念更加先进的学校?


一条高赞评论是:


最大的区别从不是理念,而是赤裸裸的资源。”


是啊,如果可以选择轻松的“素质教育”,谁愿意起早贪黑,日日苦读?


没伞的孩子,唯有努力奔跑。



02


十多年前,衡水中学的学生李松说了一段话:


“你多拿一分的话,就可以在全省压倒一千人,甚至更多。


我们觉得这每一分钟对我们来说都是很重要的,每一分钟就代表这一分、二分或者更多。”


一组北大附中VS衡水中学对比照走红:没伞的孩子,唯有努力奔跑


当时,这批衡水学子被很多媒体批为“高考工厂流水线上的零件”,有人迫不及待地想验证衡水模式只能培养出“高分低能”的人。


不过,和大众想象的书呆子形象不同,李松在大学期间就很活跃。


当过学生会主席,参加过谈判大赛,还夺得了最佳辩手。


2017年,李松作为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首席礼宾官,出现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


去年,出现在衡水中学校庆活动上的李松,已经成为了一名外交官。


一组北大附中VS衡水中学对比照走红:没伞的孩子,唯有努力奔跑


这段时间,因为北大附中的视频走红,很多人为教育资源的不公愤愤不平。


有网友感慨,“我们每天暗无天日,人家言笑晏晏,到头来还不如人家。”


虽然残忍,但这就是现实,这世上的“不公”又何止教育资源?


有人为了学费考虑是否放弃读研,有人却早早就做好了留学准备;


踏入社会,有人为了找一份工作四处奔波,有人却能回家继承家产;


有人还在为了积攒首付省吃俭用,有人却已经过上了收租的生活......


这世上,本就没有绝对公平,我们可以为了不公而愤怒,可以追求公平,却也不必怨天尤人。


没伞不可怕,可怕的是你习惯了淋雨,再也提不起劲拼搏


作家陶瓷兔子说:你不主动选择生活,便得被生活挑选。你不掌控自己的生活,就只能眼睁睁地被别人左右。


命运不公,与其自怨自艾,不如学会在有限的资源里,修炼自身,奋起直追


03


今天,想分享3个概念,给每个不愿轻易服输,想不断精进的你。


1、接受不能控制的,控制能控制的。


纽约城市大学哲学教授马西莫·匹格里奇,有一次在罗马坐地铁,一个小偷把他身上的钱包偷走。


因为当时他还没反应过来,小偷拿到钱包转身就跑出地铁车厢,然后车厢门正好关上,想追都来不及,无可奈何。


钱包中不仅有现金,还有他的证件和信用卡。现金损失倒还不要紧,但要挂失、补办各个证件和信用卡等,很是麻烦,想想就觉得头大。


普通人遇到这种情况,反应通常是五味杂陈,一方面恼火、痛恨小偷,甚至迁怒于当地的治安管理,另一方面还会自责,这么不小心没把钱包看好。这些复合的负性情绪,可能会持续好几天。


但匹格里奇并没有像普通人这么想,而是换了一个视角,他想:


失窃这件事既然已经发生,我不能控制,那我就只能接受。既然钱包已经被偷,现金、证件、信用卡丢失,那我就应该把关注点放在自己能够控制的事情上面。


想到这里,原本匹格里奇已经和家人、朋友约好,当天晚上一起看演出、吃晚餐,他就选择继续好好度过这一天,开开心心地看演出、吃晚餐。


钱包失窃后,为避免自己持续陷入负性情绪,匹格里奇选择了运用控制二分法,即:


接受不能控制的,控制能控制的。


我们必须明白,一些事情我们自己能控制,另一些则不能。只有学会区分什么你能控制,什么你不能控制,才可能拥有内在的宁静与外在的效率。


因为伤害我们的并非事情本身,而是我们对事情的看法。


一个真正厉害的人,既有勇气去改变那些可以改变的事,也有度量去容忍那些不能改变的事。


就像作家罗曼·罗兰曾说:“真正的勇气是知道生活的真相,却仍然热爱生活。”



2、提高价值挖掘能力,促进资源增值


2003年的时候,一个普遍的看法是,要想通过托福TOEFL考试,需要掌握12000个英语词汇。


李笑来统计后发现,其实只要在中学英语词汇的基础上,再掌握2142个词汇就够了。


他知道自己的统计结果是正确的,也知道认同他的人并不多。


于是,他觉得这是一个机遇。


据此,李笑来编撰了《TOEFL核心词汇21天突破》这本书,将2142个词汇,归纳成21个单元,覆盖96%的考试词汇,帮助考生21天背完。


这本书从2003年开始出第一版,后面加印、改版,一直畅销、常销到今天。


而类似这样的畅销书,源源不断的版税收入,帮助李笑来实现了人生的财富自由。


生活中,当我们想给自己的资源增值时,很容易觉得机遇都被别人抓走,自己缺少资源,又要到哪里去找自己的机遇呢?


但事实上是,无论是哪一代人,处在什么样的阶段,除非很极端的情境,实际上,都有大量的价值存在,只不过潜藏在地底下,需要我们打破障碍,挖掘出来


做好价值挖掘,可以从以下3个阶段入手:


需求分析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注意两个方面,一个是去体验别人的需求,评估痛点和刚性;二是通过经济指标等统计数据,辅助评估规模。


比如说,李笑来2003年是新东方英语培训学校的讲师,自己考过TOEFL,也教学生考TOEFL,这就让他能够相对精准地把握TOEFL考生的需求。


同时,发挥搜商,了解每年TOEFL考生数量,结合留学趋势,预测随着时间推移,考生的变化数量,就不难发现,这里存在TOEFL词汇学习的规模市场。


价值判断


在价值判断阶段,我们要善于找出对成本、价值有显著影响的一些观点,去审慎论证观点的正确与否。


如果你能像李笑来这样,证伪一个被很多人不假思索认同的观点,那么,恭喜你,你发现了高价值。


一组北大附中VS衡水中学对比照走红:没伞的孩子,唯有努力奔跑


实施方案


这个阶段,虽然各个细分领域差别显著,但有一个共性就是,对于创意激发要求较高。


比如说,李笑来的《TOEFL核心词汇21天突破》这本书的书名,就是一个创意亮点。


对于考生而言,原来觉得要掌握12000个词汇,无从下手。


现在却有人说,只要掌握2100个词汇。而且,这2100个词汇,还能根据互相之间的相关性,分类成21组,每天1组,就能掌握。


这样一思量,就可以知道李笑来这个解决方案,创造了很大的价值。


总之,一个有价值挖掘习惯的人,会特别留意别人认为有困难、做不到、没办法的事情,持续思考并归因,看看其中的困难点究竟是什么,还有没有其它途径可以尝试。


即,学会思人之所不思,为人之所不为。


3、警惕不值得定律,做好自我驱动


看过这样一个故事。


某计算机专业的硕士生,喜欢软件开发,毕业后去了一家大型软件公司工作。


经过刻苦努力,工作没多久,他就凭借出色的技术能力,开发出了一套大型财务管理软件,得到领导和同事的肯定,被提升为开发部经理。


后来,公司老总认为他是个人才,就把他提升到总经办,负责公司的管理工作。


接到任命通知后,他并不高兴,因为他深深知道自己的特长是技术,而不是管理,尤其重要的是,自己并不喜欢做管理。


可是,碍于领导的权威和面子,他还是接受了这份对于他来说不值得做的事情。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他虽然做了不少努力,但结果却令人失望,上司也开始对他施加压力。他不但感到工作压抑,毫无乐趣,还越来越讨厌工作和这个职位,甚至想到了跳槽。


这就是不值得定律,指的是人类的一种心理:不值得做的事情,就不值得做好


当我们在做一件事时,如果内心觉得值,效率可以倍增;如果觉得不值,效率可以倍减,甚至为负。


这其实也和一个人的做事动机有关。


相比外在动机,内在动机让我们更为主动,更能坚持,能想方设法从多个角度去解决有挑战的问题。


所以,那些高水平的专业人士、事有所成的人,往往自我驱动能力很强;相反,自我驱动能力不足的人,容易陷入懒散平庸。


生活中,很多人之所以陷入不值得定律,就在于从没有仔细梳理过自己的价值观。


自以为在做值得做的事,到头来发现,原来并不是自己真正的需要。


事实上,每个人都有各自的刚需,需要自己去找寻。


只有找到自认为值得做的事,才能真正提高自我驱动能力,获得成长的内在动机。


最后,分享宫崎骏说过的一句话:


真正的强者,不是没有眼泪的人,而是含着眼泪奔跑的人。”


和你共勉。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19

标签:衡水   格里   中学   不公   动机   考生   词汇   钱包   事情   阶段   努力   能力   价值   孩子   时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