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悲喜人生——叔本华论说文集》有感

读《悲喜人生——叔本华论说文集》有感

悲喜人生是一部代表舒本华本人哲学精髓的论文集。这本书饱藏了作者本人对存在于人世间痛苦的看法。他就像一位外科手术医生在为我们逐一解剖那些时常令我们迷惑的东西。当我们还在为身边的琐事挣扎的时候,您不妨静下心来与我们的医生进行一场对话,因为他不仅能为你剖析出另一个世界,而且能医治存在于你内心深处的创伤。

叔本华的一生经历了生命的无数曲折,不知道是注定如此还是上帝与他开了这个如此大的玩笑,他的思想不怎么被人们所接受,直到有一天也就是在他离开这个痛苦世界的前一年的时候,那些赞许的明信片忽然从角落的四面八方纷至沓来。“对于一个谈论人生哲学的人来说,生命的最大意义莫过于他人的理解了。然而我们就像田野上的羔羊,在屠夫的注视下恣情欢娱,为了他的美餐,屠夫宰杀了一条又一条可怜的小生命,也就是说,在我们欢悦的日子里,我们对不幸一无所察;眼下,命运或许以为我们准备了:疾病、贫困、残废、视力或理性的丧失。”他所描述的一切也就他即将经历的未来。不幸发生了,掌管死亡的神灵不希望一个在世的人获得如此高的赞誉,因为无论这个人在世间多么的伟大,在生死的面前也会变得如此的渺小,神灵很想笑,因为在他眼前这个人就好似一只蚂蚁,现在是到了把他放入油锅里的时候了,但是他不希望马上让他解脱,因为那样对他来说一种快乐,于是他选择了让火慢慢加热,痛苦的折磨他。只是因为这一切都是人生来注定的——痛苦。在疾病的折磨下,可怜的叔本华挣扎着,他希望用人生最美好的回忆把那些痛苦抛到九霄云外去。然而,每当他入睡的时候,噩梦总是令他惊醒——父亲的早逝,母亲的豪放不羁,还有死亡的倒影时不时地出现在他的眼前。突然间,他看见了自己的归宿,这个时候就是他饱尝一切痛苦之后,而那个快乐的另一个人生也随着痛苦的离去,降临了。

人们总是在痛苦与快乐面前左顾右盼并且及其愿意快乐的朝着痛苦走去而痛苦着朝着快乐缓慢的移动。当他们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与目标不相符合的时候也就是人生舞台落下帷幕的时刻。在叔本华看来,“生存的全部痛苦就在于,时间不停地在压迫着我们,使我们喘不过气来,并且紧逼在我们身后,犹如持鞭的工头。倘若在什么时候,时间会放下他悬鞭的巨手,那只有当我们从令人心烦的苦悲中完全的解脱出来。”

一个人一生所期盼的究竟是什么呢?无尽的掠夺?无尽的索取?还是其他的什么?人自始至终都在追求的对自我的满足,只要自己的欲望一刻不停止,那么索取就会无休止的进行。朝着快乐的彼岸前进吧,每个人都会这样对自己如是说,于是为了快乐每个人便有了一个属于自己的“规划蓝图”。这张图上的最下面便是人的欲望。的确,若是将基石设置为欲望,那么一切为之的行为都是理所应当,因为这是每个人所应当具有的权利,而欲望又是上苍赋予我们的天性,它们是应当首先获得满足的对象。而除此之外,一切都是虚伪的表象,都是为了掩盖自己真实意图的幻觉。人唯一所能确信的就是他或她自身被与生俱来赋予的肉体以及后天获得的精神。这二者是我们唯一可以确信的,而诸如财产,地位,声望等等,都是为了使自我获得满足的外界材料,它们不是与生俱来,是会随着人的消逝而不能带走的东西。那么,好,既然外界给予我们的仅仅是一种可以感觉的物质材料,那么它们总会有被消耗掉的时刻,如果我们不用其他的东西来取代它们的位置,我们自身便会受到欲望的威胁,会因此变得意志消沉,脾气暴躁,甚至不惜动用一切力量来令它们重新回到我们的身边。

于是,在我们的周围,我们会惊奇的发现原来我们正生活在无数的循环之中,某个人在不断的索取,而他所得到的可能是若干人的总和,然而他依旧不满足,他已经无法停下来,他所作的一切都在受着无形的支配,一旦让他停下来他就会感到“生不如死”,只有在他索取的这个过程中他才会感到快乐,他才能展现出自我的价值。因此在欲望不变的情况下,他们的行为能够令它扩大几十倍甚至上百倍。在这个过程运行当中不允许有任何的失误甚至失败,一旦出现了上述情况便意味着对自我的否弃与不肯定。他是不允许有这样的情况出现的,因为他们已经走在通往未知终点的道路上,不希望现在就退出这个舞台,他们唯一希望的就是这个过程是一个连贯的过程,只有这样才能逃避痛苦的存在而尽情地去享受快乐。然而每个人都不可能如此的一帆风顺,道路上的任何一个小石子都可能令这个运行的物体小停片刻,而这条路的终点究竟在哪里?它永远没有尽头,任何一个人在这样一条道路上行走的最终下场只会是精疲力竭,尽管他们已经为走到终点而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然而命运依旧剥夺着他们能够享有胜利者的滋味,他们只能在无限的懊恼和痛苦中被迫退出比赛。他们希望籍此来告诫后来人不要再重蹈覆辙,然而别人回赠给他们的只能是嘲笑和讽刺,最后他们会忧郁的回顾历史,复述自己以往所走过的道路,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可能会发现他们真正需要的东西,然而一切都太晚了,命运之神已经不允许他们再做出任何的选择,他们现在唯一需要做的只是在那里静静的等待死亡的到来。

“一个人将会极为震惊而诧异地发觉,在沉寂了成千上万年的幽幽虚无之后,他忽然获得了存在:他的生命是多么短暂啊!然后,他将再次返回一种同样的漫漫长夜之中,那时他又不存在了。”叔本华如是说。可怜的人们啊,在他们生命终结的时候,他们终究也没有能够从痛苦中逃脱出来,而这个人生命的结束又是另一个人生命的开始,于是悲剧再度上演,而故事的结果可想而知。

这时,你的心灵医生——叔本华会告诉你:“在任何不幸和苦难中,一想到其他人比你自己身处在更加恶劣的困境中,这不谛是一剂最好的安慰药,这种安慰适宜于每一个人。但是,对于整个的人类来说,这意味着一种多么可怕的命运啊!

但是,不幸也有它的长处,因为大气压如果从我们身上移开,我们的肉体将会四下迸散。所以,如果人的生命从所有的欲望、艰辛和困境中摆脱出来,如果他们目前所从事的一切事情都顺心如意,他们就会自命不凡,不可一世。尽管他们不会因此毁灭,但总会表演出肆无忌惮的愚蠢——甚至走向疯狂。进而我可以说,一定的焦虑、痛苦、烦恼对于每个人在任何时候都是必要的。一条航船如果没有压舱物,它就不能保持平稳,因而不能照直航行。

你可以把生命看成毫无裨益的一段插曲,因为他饶落了自然万物的宁静。并且,不管怎样即使你的生活中事事顺心如意,但随着你生命的延长,你将会更清晰地感觉到,归根到底,人生只是一种失望,甚至是一种欺骗。”

难道这就是人的全部吗?人就是为了痛苦而快乐着吗?当然不是!并不是所有的索取都是毫无意义或者给他人带来伤害的。那些不仅给自身带来满足而且还令周围的人感到愉快的满足的行为是十分积极的行动。

从人脱离了野蛮不再为动物的那一刻起,人注定是要与精神为伴的。我们所进行的一切都是为了满足精神上的自我而不是作为肉体的自我,换句话说在能够维持自我正常生理运转的前提下人们所追求的一切早已超越了单纯对物质的需要,他们所作的一切无非都是为了满足自我精神的不饱和状态。饱和与不饱和的与否完全是由我们自己规定的——即选择装载多少容量的容器权掌握在我们的手中。我们完全有能力改变它并获得属于我们自己的人生长久幸福。一个人之所以不是时常处于焦虑与不安的状态下是因为他们能够令自己获得心灵的平衡。那些能够保持永久快乐生活的人们知道什么是属于自己的真正幸福。相反那些仅仅追求短暂快乐的人们的饱和状态仅仅是昙花一现,这枝花不可能开得长久,因为为此需要付出的代价极其昂贵。虽然如此但它还是吸引了不少人,毕竟它的诱惑力是巨大的因为它给予人的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刺激,相比之下那些属于永久快乐的行为就要逊色不少。一个人究竟是需要追求心灵的自我平衡还是永久的不饱和状态,相信不用我说你已经有了自己的答案。


读《悲喜人生——叔本华论说文集》有感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2

标签:不饱和   人生   叔本华   不允许   终点   不幸   痛苦   欲望   命运   文集   自我   过程   东西   精神   生命   快乐   游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