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一个人的叛变,志愿军在朝鲜白马山首遭败绩

白马山战役,或称白马高地战役是朝鲜战争进入阵地相持战后的一次战役。这场战役由于一名叛变者的出现,致使享有“万岁军”称号的志愿军王牌第38军失利。

白马山是由一群以395高地为主的丘陵组成,地势为西北向东南延绵2英里(3.2公里)。主要制高点是395高地(中方称394.8高地)和281高地(中方称281.2高地),与志愿军三十八军项里北山阵地相望。越过白马山,南面就是联合国军重要后勤基地铁原,该地连结了通往汉城的补给线,而白马山可说是守卫铁原西南边的防卫要冲。若失去白马山,美国第九军团的防线就得后撤到铁原平原以南高地,并会失去对铁原郡的控制。

因为一个人的叛变,志愿军在朝鲜白马山首遭败绩

韩国江原道铁原郡位于朝鲜半岛中部山地丘陵间的铁原平原上,日据时期修建的由韩国首都汉城至今朝鲜东部元山港的京元铁路由此北上,由铁原沿西南而下经涟川、议政府可直抵汉城,战略位置极为重要。

中国志愿军入朝参战并越过三八线后,铁原郡成为志愿军在中部的后勤中枢。第五次战役中,当志愿军的“礼拜攻势”结束修整时,美军乘机集中4个师的兵力进攻涟川、铁原,意图摧毁志愿军的后勤基地与交通线、围歼志愿军于铁原以南,新入朝的63军配属65军194师远程奔袭展开阻击史称“铁原阻击战”,令美军意图未能得逞,物资及人员成功撤到铁原以北,依托山地组织防御,大体形成了今天的军事分界线。

也正是由于铁原郡的重要性,有名的上甘岭战役、金城战役等都发生在这一地区,系朝鲜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双方争夺的焦点,直到停战前最后一刻双方都还为在这一地区获得更好的态势而战。

1952年9月,朝鲜战场已经维持了10个月之久的低烈度“保持接触”的胶着状态。9月的来临,预示着朝鲜半岛泥泞的雨季已经结束,适合展开军事行动的季节到了。为打破战俘问题导致的谈判僵局,粉碎联合国军可能发起的局部进攻,同时为锻炼新入朝部队的作战经验,中朝两军决定对联合国军进行战术性反击,并于9月14日下达了战术反击作战命令。随后,自五次战役以来中朝军队最大的一次反击开始,攻击目标仅限于前沿易打的阵地。

白马山当面原本由中国志愿军第42军防守,1952年由在后方修整完毕的38军换防。38军以114师负责右翼即西部、113师负责左翼即东部、112师为军预备队,白马山方向之右翼114师以341团为右翼、340团为左翼、342团为师预备队。隶属于美第9军的韩国陆军第9师负责铁原北部防务,白马山位于其防线中央。

因为一个人的叛变,志愿军在朝鲜白马山首遭败绩

白马山之战原本是中国志愿军1952年秋季战术反击战第二阶段作战中一次规模不大的战斗,38军原计划用2个团的兵力进攻白马山,进而在白马山大量杀伤韩军有生力量,白马山能占则占不能占则退。以2个团的兵力进攻1个团防守的白马山也没什么大问题。不曾想,却因一名志愿军军官的叛逃,不仅令白马山之战演变成战役规模,也让38军饮恨白马山,成为反击作战中志愿军7个参战军中唯一没能攻克并巩固阵地的军,志愿军面首尝败绩。

10月3日韩军第9师守备阵地俘获一名志愿军军官,讯问得知对方为志愿军38军第114师第340团7连副排长文化教员谷中蛟。由于谷中蛟层级太低,韩军唯一获得的有效信息是志愿军第38军第114师将会用2个团(第340/342团)于10月5日攻击白马山(主峰395高地)。

美第9军将美第3师调往韩第9师后方以防不测,同时将第51团配属韩第9师,在韩第9师4个炮兵营1个重迫击炮连的基础上加强美第9军所属3个重炮营,以及2个坦克连,并不限量供应炮弹,美空军第5航空队、第9军军属炮兵提供火力支援。

10月3日当天,韩第9师紧急召开会议调整部署:负责白马山方向防务的第30团,将预备队第3营调至白马山,并指挥2个坦克连;预备队28团将两个营调至255高地待命;51团随时做好派遣两个营向附近机动的准备。至战斗爆发前,白马山守军已增加至两个营,28团3个营已经前移至255高地集结待命,白马山敌情已经发生剧变。与此同时,自3日起至战斗发起前,联合国军炮兵及空军对志愿军可能的集结地、炮兵阵地、交通线等实施多次炮击、轰炸。

谷中蛟叛逃后,38军当天就发现了。战前出现人员叛逃,对志愿军来说也是大事,消息报到时任38军军长江拥辉那里,江拥辉不禁犹豫起来。一方面,38军进攻白马山的消息大概率已经被韩军获知,战斗发起的突然性已经没了,韩军必定加强了戒备,仍然发起战斗将面临巨大的困难;另一方面,进攻战已经准备许久,在后方修整多时的38军,作为王牌军正士气高涨,志在必得;且第二轮攻击跟第一轮一样,都是多点同时出击,相互呼应,以达最佳效果,贸然因为一个叛徒取消战斗颇为不妥。

难以决断之下,江拥辉请示志愿军司令部与直属上级第3兵团,但它们都让38军自己定,而时任第3兵团司令王近山则是同意打的,他鼓励江拥辉:“你拿那么大一把牛刀,杀只鸡还哆嗦啥?”最终,江拥辉权衡利弊决断打,一方面以38军王牌军的实力打白马山没有问题,就算打不下也能牵制敌军,有利于友邻部队的反击作战。

因为一个人的叛变,志愿军在朝鲜白马山首遭败绩

10月6日至14日,短短9天之内38军对白马山发起了12轮进攻,白马山阵地24次易手,久战不决,直至14日上甘岭战役打响,38军最后被迫撤出战斗,停止了在白马山的作战,并于15日凌晨前撤出了白马山地区,志愿军首次遭遇败绩。

对于白马山战役,志愿军以4个团的兵力进攻韩军1个加强了炮兵、坦克、空军的步兵师的防守,不仅兵力不占优,火力更不占优,失利有情可原。后面的上甘岭战役,联合国军共计投入11个团2个营共计60000余人也未能攻下志愿军3个师1个团共计40000余人防守的阵地,所以,志愿军攻不下来也不算冤。

而韩第9师一战成名,被称为“白马部队”,时任韩第9师师长金钟五,战后调任韩国陆军官校校长。韩第9师战胜志愿军令美韩颇为惊喜,随后被调往金化参加上甘岭战役,但奇迹没有再次出现。

巧合的是,在美军发动“金化攻势”进攻上甘岭前的10月5日,也有一位来自韩第2师的参谋向志愿军投诚,报告了美军将要对上甘岭发起攻势的消息,负责上甘岭一线防务的志愿军第15军45师135团随即加强了上甘岭两阵地的兵力与火力,15军44师也加强了西方山方向的守备。在随后长达45天的上甘岭战役中,志愿军顶住了联合国军的进攻,以至于美国新闻界称“这次战役实际上却变成了朝鲜战争中的‘凡尔登’”。

因为一个人的叛变,志愿军在朝鲜白马山首遭败绩

2020年9月27日韩国向中国移交了第七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117具遗骸;2021年9月2日韩国向中国移交了第八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109具遗骸中的98具,均来源于白马山战役。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7

标签:朝鲜   志愿军   上甘岭   朝鲜半岛   白马   汉城   遗骸   预备队   败绩   作战   国军   炮兵   高地   兵力   阵地   战役   游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