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将洪承畴投降清朝,真的是因为喜爱孝庄吗?

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洪承畴科举中进士,后累官至陕西布政使参政,在明末农民起义的战事中屡立战功,升任陕西三边总督。崇祯年间转任蓟辽总督 ,崇德七年(1642)二月,松山副将夏成德开城降清,城陷,统帅洪承畴被擒。

被擒后的洪承畴绝食数日,拒不肯降。皇太极派所有能动用的人前去劝降,均被大骂而回。皇太极又舍不得杀掉他,于是将他送到盛京三官庙中优养起来。不时派能言善道的满汉大臣前往游说,洪承畴始终不松口。

明将洪承畴投降清朝,真的是因为喜爱孝庄吗?

不过,后来洪承畴还是降了清,至于为什么会降,历史上传出了两种版本的传说:

第一个是“三官庙庄妃说降”。

洪承畴被俘后,遭软禁在盛京三官庙中,备受优待,却始终不移其志。这使皇太极颇为烦恼,在后宫憩息时,每每长吁短叹,无计可施。于是聪慧机敏的西宫庄妃布木布泰(也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孝庄皇太后)自告奋勇,愿只身前往三官庙说降洪承畴。庄妃布木布泰费了一个夜晚的唇舌,在谈笑间改变了洪承畴坚定七十余日的拒降求死之念,第二天,终于向大清国投降了。

这一传说起源甚早,清初若干稗官野史中都或多或少有些记载,流传甚广。

明将洪承畴投降清朝,真的是因为喜爱孝庄吗?

然而庄妃布木布泰是蒙古科尔沁部人,来到满洲,学的是满洲话,根本不通汉语;洪承畴当然也绝不会通满蒙语言。两人既无法以语言沟通,何能说降洪承畴?何况当时皇太极就大清国皇帝位已历四年,兵强马壮,谋臣众多,与大明争天下指日可待,岂有利用自己爱妃色诱被囚之敌的道理。

第二个是“范文程劝降说”

《清史稿》卷二三七洪承畴传中曾有一段提到的经过:

上(皇太极)欲收承畴为用,命范文程谕降。承畴方科跣谩骂。文程徐与语,泛及古今事。梁间尘偶落,着承畴衣,承畴拂之去。文程遽归,告上曰:“承畴必不死,惜其衣,况其身乎!”

皇太极命最受宠信的吏部尚书范文程前去劝降,看他是否果有宁死不屈的决心。范文程至,洪承畴则大肆咆哮,而范文程百般忍耐,不提招降之事,与他 谈古论今,同时悄悄地察言观色。谈话之间,梁上落下来一块灰尘,掉在洪承畴的衣服上。洪承畴一面说话,一面"屡拂拭之"。范文程不动声色,告辞出来,回奏皇太极:"承畴不死矣。承畴对敝袍犹爱惜若此,况其身耶?"皇太极接受了范文程等人的意见,对洪承畴备加关照,恩遇礼厚。隔日(五月四日),皇太极亲临太庙,洪承畴立而不跪。皇太极嘘寒问暖,见洪承畴衣服单薄,当即脱下自己身上貂裘,披在洪承畴的身上。五月初五日,洪承畴偕祖大寿 等降将正式举行了投降仪式,在皇太极面前俯首称臣。

明将洪承畴投降清朝,真的是因为喜爱孝庄吗?

投降清朝的洪承畴,曾在1644年清军入关时,向多尔衮建议:"我兵之强,流寇可一战而除,今宜先遣官宣布王令,示以此行特期于灭贼,不屠人民,不焚庐舍,不谅财物之意。仍布告各府县,开门归降,官则加升,军民秋毫无犯。若抗拒不服,城下之日,官吏悉诛,百姓仍予安全。有首倡内应者,破格封赏。此要务也。"多尔衮采纳他的建议,于山海关击败李自成的农民军后,向明朝官民发布出师告示,结果大军所过州县及沿边将吏皆开门款附,收到极大的政治效果,以较少代价平定了江南。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31

标签:开城   蒙语   崇祯   山海关   科尔沁   松山   满洲   稗官野史   秋毫无犯   庐舍   大明   明朝   太极   陕西   总督   清朝   喜爱   游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