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起于四肢麻木,补气才是根治之法

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请长按“[赞]”给我一个“太棒了”,非常感谢您的支持!


凡是疾病都有先兆,只是我们不知道而已。癌症有先兆,各种癌症都有前期征兆,中风也有先兆,但是如果防治不得法,则不但不会减轻还会加速疾病的到来。


比如,我们看中医书籍,都会说中风的先兆就是手足大拇指会先期出现麻木的现象,如果出现了还不小心注意,经过三到五年的发展,就会出现中风现象。


明代杨继洲著的《针灸大成•治症总要》讲到:“但未中风时,一两月前,或三四个月前,不时足胫上发痠重麻,良久方解,此将中风之侯也。”“足胫”就是胫骨,人们称作“迎面骨”,肝经在此经过,胫骨部位酸、重、麻等感觉预示着体内有肝风内动,肝阳上亢的情况,此时如果调理肝经就有可能避免脑血管意外的发生。


《金针王乐亭》记述了北京已故著名针灸大师王乐亭关于中风前兆的经验:“如觉手大拇指及次指,麻木不仁,或手足不用或肌肉蠕动者,三年内必有大风之至”。


这些都是长期经验的积累、总结,实际意义重大,每一名医生都有责任推而广之。


《灵枢•经脉》说:“经脉者,所以能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我们常说“通则不痛,痛则不通”这句话就来自于此。


中风,危害人类健康之大病。故预知其前兆,作出积极预防和治疗甚有意义。


作为临床历练的中西医,只要不懒,这是个学习上的基本功,容易知道。但是患者永远多于医者,患者家属永远多于医者。因此对吾人同胞中非学医、业医者,颇有推广提醒之必要。


所谓中风前兆,即一过性脑缺血。而此先兆发生之病机有三:一、阴阳失调,肝阳化风,气血逆乱;二、血瘀导致气血不畅,脉络受阻,筋脉失养;三、痰瘀阻滞,诱发类似血瘀之后果。


阴阳失调,肝阳化风者,可因情志暴变,饮食异常,气候改变,猝发为病。此类患者,每见情怀郁闷,时觉心累而多怒者。


中风先兆属血瘀头痛者,头痛反复发作,经久不愈,痛处固定不移,舌下脉络增粗,色青紫。其缺血中风先兆:见头痛脑胀,颈项紧张不舒,手足麻木,面部麻木,走路不稳,甚至一过性语言蹇涩,手足运动失灵,舌苔薄白,脉沉弦有力。


痰湿痰瘀阻络者:头昏脑胀,心烦,失眠健忘,反应迟钝,肢体麻木,行动困难。


以上人群,西医检查结果常可见血糖、血压、血脂等变高。这个要引起重视并注意调控。而所有患者,多见眩晕,一侧面部或肢体麻木,短暂无力,短暂说话不利索等共性表现。


从眉心到下巴尖划一条线,脸左右不对称者,亦不乏中风倾向。

平常舌头容易偏左或偏右者,也有类似倾向。这个平常要注意调治和预防。

如果脊柱侧弯,经过反复校正后,又恢复原状的,除了虚,还有一个可能,阴阳失衡,潜伏中风风险。


古人在论述中风先兆时,有很多精彩切实的描述。比如杨继洲夫子在《针灸大成》里说:“但未中风时,一两月前或三、四个月前,不时足胫重麻,良久方解,此将中风之候也”,近人王乐亭夫子总结:“如果大拇指及次指麻木不仁,或手足不用或肌肉蠕动者,三年内必有大风之至”。这个很有借鉴和指导意义。


现在我们做个试验,看看心经的经脉是否畅通,请读者朋友左手呈敬礼状,在左上臂下方如果有松弛的肌肉,而且捏之有絮状的感觉、疼痛难当,即使还没有心慌气短、胸闷憋痛症状,但你的心脏已经开始供血不足了。这块悬垂肌肉是因为气血不足,代谢产物长期堆积在此,而产生垃圾脂肪同时又进一步影响心经气血的运行。(图为心经易堵塞穴位)


中风起于四肢麻木,补气才是根治之法

《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这句话真是太深刻了,口渴时再去掘井,要跟人动手时再去打造兵刃,的确是来不及的。国家大乱后去平变,虽然复归安定,也已元气大伤,治病也当在疾病尚未发作之时着手。

我们现代人在繁重的工作之余频于应酬、醉生梦死的时候总是高估身体的能力,再喝二两也没事,再熬一宿没问题,身体好着呢!而一旦身体出现异常可能就到了有形的阶段,要么身长异物,要么血糖高、血压高、血脂高……这时才想起古人说得对呀,追悔莫及。更有甚者,带病工作、带病应酬,这和一台有故障的汽车上路行驶有什么区别?早晚出事!所以通过“审微恙”随时了解身体状况实在是有必要、很重要!“审微恙”是将探查身体隐患的能力交给我们自己,亲自动手与身体对话。


如果懂点脉学,春见秋脉,冬见夏脉,这一类跟正常生理脉相逆的脉象出现时,也是具有相当风险的。因此,也请注意。


愚见挂一,必有漏万。肤浅历验,聊供参考。或曰,只见讲中风先兆,又未见防治方略。此正予苦心所在也。中风乃大症、重症、危症、高致残症,还是交给职业医生来处理,比较客观务实。


在工作和生活节奏加快的今日,请大家偶尔停顿一下,关注一下健康,做好预防和保健工作。千万不要野心勃勃地研究整个世界时,反而忽略了自己的存在。


而我们熟悉中风的根本原因是风邪,所以按照这个道理,预防中风最好的方法就是提前吃一些祛风的药物。那么,有些医家就发明了所谓的祛风丸,渝风汤等等,事实证明有不少患者用药之后不但没有更好,反而加重了中风的到来。


于是,中医医家就会找个理由,叫做风药引风,实际上是不是这样呢?其实,风药的作用就是发散,会消耗人体的津液,而津液是人体的正气赖以生存的物质条件,所以津液的丧失实际上就是正气的丧失。


风药是不可以随便服用的,随便服用,便是加快自己的疾病,消耗自己的正气,也不是预防中风,而是加快中风的到来,那么我们一般是怎么样来预防中风呢?


《金匮要略》里面有一个非常有名的方剂,叫做黄芪桂枝五物汤,这个方剂是桂枝汤的变法,按理来说是可以祛风的,但是在这个基础之中,还加入了一个黄芪,这就是经典方的魅力了,桂枝汤虽然可以祛风,但是力度还不够,特别是补气的力度不够,所以还要黄芪来加一个力度。我经常喜欢用这个方来预防中风,我父亲也用这个方治疗过不少要中风的患者。


那么,下面我们就来介绍一下,我们江西的俞嘉言的相关的经验,还有推荐的方药,这样可以更加完美的预防中风这种疾病。俞嘉言是我们江西人,其实在前明是一个秀才,因为明清换代之际,不愿做清朝的官吏,也不愿参加考试,所以满肚子的才华就用来参禅,用来学习医药了。


读俞嘉言的书籍,会发现他的文辞很美,但是真正论述中医的内容不是太多,旁征博引,其《医门法律》有很多有意思的见解,其中关于中风的见解是非常精妙的,所以我们将着重把他预防中风的一些经验分享出来。


俞嘉言预防中风,有一个很好的方剂,那就是人参补气汤,治手指麻木。人参黄芪(各二钱)升麻柴胡芍药生甘草炙甘草五味子(各五分)


上水一盏,煎至五分,食远临睡时服,渣再煎。


俞嘉言说:诸阳起于指,手指麻木,风已见端。宜亟补其气,以御外入之风,故用此为绸缪计也。


首先说,这个方的组成其实是从补中益气汤化裁而来的,只是将当归换成了五味子之类的药物,少了陈皮而已,但是不影响它来源于补中益气汤。


而为什么四肢麻木,就会导致中风呢?实际上,按照我们现在的解释就是血液循环系统出了问题,所以需要用补气药,增强血液循环的能力;按照中医的理论,四肢属于脾所主,这个四肢麻木就是脾虚了,所以最好的方法就是补脾胃,而不是祛风,所以这个方也是不错的。


实在不行,我们也可以采纳薛立斋的补中益气汤加减预防,两者其实并没有太大的差别,只是叫法不一样而已。


中风前兆


①一侧肢体麻木或无力;

②说话表达不好,俗称大舌头;

③突然间头晕,或者突然间眩晕;

④走路不稳;

⑤突然一只眼睛看不见。

如果突然出现以上症状,且症状过一段时间能恢复正常,那么你可能发生了短暂的脑缺血症状,这是脑卒中发病前的早期信号。这个时间是脑卒中最佳的干预窗口,千万不可忽视,请及时就医!


中风前兆的认识误区


误区1:突发口角歪斜就是中风突发口角歪斜不一定都是中风,可能只是面瘫。中风病人是会出现突发口角歪斜,但还会伴有言语含糊、呛咳、肢体乏力麻木等症状,老年人多见,且常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动脉硬化因素。而突发的面瘫多为面神经炎所致。发病年龄偏轻,是由于过度劳累、熬夜、受凉等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后病毒感染造成的,常伴有不自主流泪、刷牙及喝水时流口水,不会有肢体乏力麻木症状。出现上述情况,要及时到医院就诊。


误区2:年轻人不会得脑卒中很多人认为脑卒中是老年人才会得的病,但实际上年轻人也可能会得脑卒中。年轻人患脑卒中的危险因素除了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外,还有先天性脑血管畸形、血液病、心脏疾病、免疫系统疾病等。纠正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积极查找原发病并进行治疗,是年轻人远离脑卒中的关键。


误区3:手脚发麻就一定是中风了手脚发麻不一定都是中风,可能是颈椎病、腰椎病造成的!中风病人是会有手脚麻木,但一般都是突发的一侧肢体麻木,有时会伴有肢体无力,口角歪斜,言语含糊症状,老年人多见,且常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动脉硬化危险因素。而经常出现单独手脚麻木,且与特定不良姿势有关,长期伏案工作及久坐的人容易出现,这需要做相关检查,以明确是否存在颈椎病、腰椎病。


误区4:发生脑卒中要躺床上不动发生脑卒中不一定都要躺在床上不动!如里是脑出血。建议在出血吸收前尽量躺在床上不要动,但可以进行适当的肢体按摩。但如果是脑梗死,绝对不能躺在床上不动,而是建议尽早进行正规的康复锻炼,以降低肢体致残程度。如有可能可以下床活动,以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加速痰液的排除。


误区5:定期输活血化瘀药可预防脑梗死复发

许多脑梗死病人出院后经常会定期到医院要求输活血化瘀药物,以期望能预防脑梗死复发。其实这是没有科学依据的。预防脑梗死复发也就是脑卒中二级预防,必须要根据每个病人的脑卒中危险因素进行相应的药物预防治疗。一般包括:抗血小板聚集药物、降压药、降脂药。


误区6:血脂正常了就可以停用降脂药物

高脂血症是脑卒中复发的高危因素之一,特别是“坏”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导致动脉硬化斑块的重要“元凶”,必须与其长期作战,将其尽量控制在较低水平,所以,即便血脂正常了也切忌擅自盲目停用降脂药物,以避免“坏”胆固醇反弹升高,大大增加脑卒中复发的风险。


中风的应急处理


牢记“120口诀”识别中风

1看:一张脸不对称,口角歪;

2查:两只手臂,单侧无力,不能抬;

0(聆)听:说话口齿不清,不明白。


如果有以上任何1种症状突然发生,请立刻拨打急救电话,以最快的速度将患者送往有卒中救治能力的医院进行抢救。紧急处理,越快越好。


1.打120

在等待急救车到来期间,家属要解开患者衣领,保持其口腔清洁,有假牙者应取出。如果出现昏迷,要将患者置于侧卧位,切忌摇晃。

2.看急诊

在急诊,脑中风患者将通过绿色通道抽血化验,做心电图、脑CT,迅速查明情况,当CT检查没有脑出血,时间合适,脑组织“尚未见坏死的征象”,适合溶栓的要尽可能溶栓治疗,可以选择静脉溶栓或者动脉溶栓治疗。除了脑CT,不要因等待任何的检查结果而延误溶栓的时间,时间就是大脑和生命。

3.医院应具备溶栓的医疗条件

所去的医院应是具有开展静脉溶栓和(或)动脉溶栓医疗条件的急诊医疗机构。


中风起于四肢麻木,补气才是根治之法


中风可以预防


1.戒烟限酒

吸烟是导致血管发生故障的元凶之一,烟草中的尼古丁可导致血管痉挛和管壁发生炎症反应,容易在此基础上形成血栓。研究发现,熬夜时吸烟,会使血液的黏稠度比正常时升高8倍以上。饮酒尤其是酗酒,可损伤血管,产生血管营养、神经营养障碍,代谢紊乱。


2.喝足量的水

多饮水有利于冲淡血液,缓解血液黏稠的程度。


3.健康的饮食习惯

饮食搭配均衡合理,忌高糖、高油、高脂、高盐“四高”饮食,多吃水果、蔬菜。


4.改善房颤

房颤是导致脑栓塞的主要原因,房颤患者缺血性卒中的发病风险增加4~5倍。


5.改善血脂异常

血脂异常是动脉粥样硬化和脑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多数研究发现总胆固醇水平与缺血性脑卒中的风险呈正相关。


6.加强锻炼、控制体重

超重或肥胖,尤其是腹型肥胖,会增加脑卒中事件的风险。每周适当锻炼,以有氧运动为主,改善血液循环。


7.控降高血压

服用药物控制高血压,比如强化降压治疗将收缩压控制到<130mmHg。


8.治疗糖尿病

糖尿病是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可使脑卒中的发病风险增加数倍,大约20%的糖尿病患者死于脑卒中。


9.保证良好的睡眠

我们身上的各个“零件”,包括血管的保养和修复主要在深睡眠中完成,中青年白领因忙于事业经常秉烛夜战,日久天长就会导致我们的大动脉过早老化。


10.保持良好心态

研究表明,情绪应激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以及心脑血管事件发病密切相关。


本头条号有很多内容只对粉丝开放,如有需要,请加关注[谢谢]

版权声明:我们注重公益性分享,文章、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异议,请告知小编,我们会及时删除。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2

标签:嘉言   麻木   补气   歪斜   先兆   前兆   口角   手足   肢体   误区   症状   药物   患者   因素   脑卒中   发生   游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