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秋燥”多喝水,却喝出了心脏病?不正确的喝水方式有危险

急诊室里来了一位患者,因为喝水惹出了“大麻烦”。这一位60多岁的老年人,患有高血压和冠心病。因为看到养生知识说,入秋之后人体会“秋燥”,应该多喝水,于是沏了一大壶的淡茶,半个小时都喝光了。

但他之后就感觉心慌、胸闷、大汗淋漓,叫了120急救车,送到医院一检查,心脏里有一根血管已经完全堵塞了。医生告诉他,引起心肌梗死的原因,与他短时间内喝水太多有关。

预防“秋燥”多喝水,却喝出了心脏病?不正确的喝水方式有危险

一、“秋燥”需要多喝水

在我国传统中,有“秋燥”之说,指的是由于秋天气候干燥,导致人体水分损失过多而出现皮肤干燥、咽干、鼻干,以及出现咳嗽、便秘、出鼻血等症状。代谢速度快的儿童,以及对干渴感觉不敏感的老年人容易出现“秋燥”的症状。

预防“秋燥”,可以多食用水分较多的梨、苹果、石榴、甘蔗等之类的水果。对抗“秋燥”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多喝水。但喝水的时候要注意,需要少量多次的饮水,不要在短时间内大量喝水

预防“秋燥”多喝水,却喝出了心脏病?不正确的喝水方式有危险

二、喝水太急对心脏不利

对于有心血管疾病的人,不要在短时间内大量喝水,否则血液循环迅速增加,会加重心脏负荷。如果有冠心病的人,在心脏负荷增加后,耗氧量也增加,但狭窄的冠状动脉又无法提供足量的氧气,心肌细胞就会缺血、缺氧,出现心绞痛,甚至会诱发急性心肌梗死。

有心力衰竭的人,更要控制自己的饮水量。需要根据自己的排汗、排尿量来确定饮水量。因为心力衰竭患者,循环功能差,会造成体液淤积、肺淤血,出现浮肿、呼吸困难、胸闷憋气等症状。如果短时间大量喝水,就会雪上加霜,加重心衰症状,甚至会诱发急性心衰,有生命危险。

预防“秋燥”多喝水,却喝出了心脏病?不正确的喝水方式有危险

三、健康、安全的补水方法

1、少量多饮:通常成年人,每天需要补充2000毫升的水分。建议分成10份或更多,即每一份不超过200毫升,以1小时左右为间隔进行补水,避免一次性大量喝水可能导致的心血管风险。

2、别等口渴再喝水:很多人都是习惯等到口渴再喝水,此时人体已经处于轻度脱水状态了。长期这样,就会影响人体的正常代谢。所以只要没有肾功能不全、心力衰竭等疾病,建议定时喝水,主动为身体补水。

预防“秋燥”多喝水,却喝出了心脏病?不正确的喝水方式有危险

3、喝温水:喝水要以温水为宜,水过热可能会烫伤食道,增加食道癌的发生率。水过凉又会刺激胃,以及刺激与食道、胃相邻的心脏,有诱发疾病的风险,所以要尽量喝温水。

4、别喝甜水:如果感觉普通的水口感太淡,不好喝,可以喝些淡茶,或是自制绿豆汤、柠檬水,但不要在水中加糖,避免摄入过多的能量造成肥胖,增加患病风险。

5、也可以“吃”水:除了饮用的水,还可以吃黄瓜、西瓜、番茄等含水分多的蔬菜和水果,比起单独地喝水,还可以获得矿物质和维生素。但水果中含有果糖,要注意不要过量食用,避免发胖。

预防“秋燥”多喝水,却喝出了心脏病?不正确的喝水方式有危险

总结一下,喝水可以预防“秋燥”,但是有心血管潜在风险的人,不要在短时间内大量喝水,否则会加重心脏负担,可能会诱发心血管疾病。正确的补水方法,是少量多次,建议每天饮水2000毫升,但每次饮水最好不要超过200毫升。有心衰、肾衰的人,需要根据自己损失的水分“量出为入”才可以。我是药师华子,欢迎关注我,分享更多健康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5

标签:淡茶   心衰   心肌梗死   心力衰竭   可能会   食道   胸闷   冠心病   温水   心脏病   水分   饮水   心脏   水果   危险   人体   风险   方式   游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