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炎的症状及治疗

脊髓炎有哪些典型症状?

  运动障碍

  急性起病,迅速进展,早期常为脊髓休克,表现为四肢瘫或双下肢弛缓性瘫痪。肌张力低下、腱反射消失,病理征阴性。脊髓休克期可持续3~4周,如并发肺炎或泌尿系感染,脊髓休克期可延长。上颈段病变累及膈神经脊髓中枢(C3~C5)时,除四肢瘫外,患者可出现膈肌和肋间肌麻痹,呼吸困难。

  脊髓休克期过后,肌力从远端开始恢复,损伤节段以下锥体束征阳性,肌张力及腱反射逐渐恢复。脊髓严重损伤时,常导致屈肌张力增高。轻微腹部皮肤刺激或膀胱充盈,均可引起下肢屈肌痉挛,伴有出汗、竖毛、小便溢出等症状,称总体反射。

  感觉障碍

  表现脊髓损害平面以下深浅感觉均消失,感觉消失区上缘常有感觉过敏带或束带感。恢复期可出现痛性痉挛和神经病理性疼痛。

  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早期表现为尿渚留,膀胱无充盈感,呈无张力性神经源性膀胱,当膀胱充盈过度时需及时导尿。随着病情的好转,脊髓反射逐渐恢复,尿充盈达不到正常膀胱的容量时就会自动排尿,称反射性神经源性膀胱。

  病变节段以下皮肤干燥,少汗或无汗,可见脱屑及指甲松脆等皮肤营养障碍。病变水平以上可有发作性的出汗过度、皮肤潮红、反射性心动过缓等自主神经反射异常。

  上升性脊髓炎

  部分病例起病急骤,感觉障碍平面常于1~2天内甚至数小时内上升至高颈髓,瘫痪也由下肢迅速波及上肢和呼吸肌,出现吞咽困难、构音不清和呼吸肌麻痹,死亡率高。

  脊髓炎可能有哪些伴随症状?

  患者可因高位脊髓病变导致出汗障碍而出现非感染性、非坏死性发热,物理降温有效。因下肢运动障碍可出现压疮和下肢静脉血栓。

  痉挛、痛性痉挛和神经病理性疼痛科因接触皮肤、肢体运动、膀胱充盈和精神紧张诱发,常见于恢复期。


  脊髓炎急性期如何治疗?

  糖皮质激素

  明确诊断的特发性ATM在急性期可采用大剂量甲基泼尼松龙短期冲击治疗,也可用地塞米松10~20mg/d静脉滴注,10天左右为一疗程,旨在促进症状改善。

  其后改为泼尼松口服,随病情好转可逐渐减量停药,NMOSD患者和结缔组织疾病累及脊髓所致的ATM需要按照相应疾病的治疗方案决定激素减量,必要时加免疫抑制剂或生物制剂治疗。

  用激素期间注意补钾、补钙、保护胃黏膜,注意激素的副作用。

  若激素冲击一个疗程无效或仍然加重时可酌情再次冲击一个疗程,或者加免疫球蛋白

  并发症的治疗

  抗生素: 合并感染控制不好会使脊髓休克期延长,根据病原学检查和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抗生素,及时治疗呼吸道和泌尿系感染。

  其他感染病因需要给予抗病毒、抗结核菌、抗真菌或抗寄生虫的治疗。

  预防静脉血栓:对下肢无自发性运动者,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是最重要的手段。

  B族维生素:有助于神经功能恢复。

  脊髓炎有哪些一般治疗措施?

  急性期患者需要卧床。应给予足够营养,保证充足的蛋白质和维生素,以维持机体免疫力,减少并发症,促进恢复。加强护理非常重要,治疗期间应勤翻身,勤换尿布,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防止压疮。排尿障碍轻微时可自行排尿,避免尿液浸泡皮肤,严重时导尿,夹闭尿管定期排空膀胱,并进行膀胱冲洗防止尿路感染。病变部位较高、影响呼吸者,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给患者勤拍背吸痰,必要时行气管切开。被动活动瘫痪肢体,放于功能位,以防足下垂。使用长弹力袜和在无明确下肢血栓证据时使用充气压迫装置预防下肢静脉血栓。

  脊髓炎有哪些药物治疗?

  由于个体差异大,用药不存在绝对的最好、最快、最有效,除常用非处方药外,应在医生指导下充分结合个人情况选择最合适的药物。

  神经病理性疼痛:可使用普瑞巴林、加巴喷丁、阿米替林等治疗,阿米替林作用明显但不良反应较多,需有经验的医生指导从小量逐渐增加剂量摸索出最佳剂量。

  痉挛:可使用乙哌立松、巴氯芬或替扎尼定等治疗。

  痛性痉挛:可使用卡马西平、奥卡西平、托吡酯等治疗。

  疾病相关的ATM需要给予与其原发疾病相应的长期治疗方案。

  脊髓炎如何进行中医治疗?

  急性回顾性脊髓炎在祖国医学中可归于“痿证”的范畴。

  针灸是传统康复中重要的治疗手段,但需要结合患者的分期和痉挛状态评估个体化选择。

  脊髓炎有哪些其他治疗措施?

  康复治疗贯穿于整个治疗的全称。

  急性期被动运动有助于减少下肢静脉血栓、促进运动和感觉恢复、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预防压疮和预防废用性萎缩。急性期亦可给予生物电刺激治疗。

  脊髓休克期过后被动运动与康复师指导下的主动运动相结合,使患者获得全身或局部运动及感觉功能恢复,防止肌肉挛缩和维持关节活动度。随着力量的改善则逐渐加强主动运动,有助于增强肌力提高运动功能和改善膀胱排尿功能,也有助于预防下肢骨质疏松等。患者能够行走后要注意循序渐进,切忌大运动量康复训练,而是逐渐增加康复的强度。

  理疗:在临床药物治疗和功能训练的同时,配合脉冲中频电疗、超短波等电疗法有助于缩短病程,减轻后遗症。

  肌电生物反馈治疗:有助于在调动患者心理状态的基础上,充分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激发患者的康复欲望,增强患者肌力,促进肢体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0

标签:脊髓炎   泌尿系   脊髓   下肢   膀胱   疗程   休克   激素   反射   症状   患者   障碍   皮肤   感觉   功能   急性期   游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