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情绪定律

垃圾情绪定律

孩子就是父母情绪的接收器,别让你的垃圾情绪,毁了孩子的一生。

——鹿妈

作者 | 可乐妈

前阵子,黑龙江发生了这样一起悲剧:

一名12岁的男孩,在手机店偷了4部手机,被继母知道后,告诉了男孩的爸爸。

男孩的爸爸原本在杭州打工,得知了这件事,立刻赶回老家教育儿子。

爸爸先是用电源线和跳绳反复抽打儿子,逼问他关于偷手机的事情。

在被殴打了近两个小时后,男孩开始出现口渴、休克等症状,爸爸急忙将儿子送入医院,但最终,男孩还是因抢救无效停止了呼吸。

垃圾情绪定律

一个12岁的少年,就这样走了。

男孩的离世,令人痛心。

但此时此刻最无法原谅自己的,还是男孩的爸爸。

或许他的余生都将活在无法饶恕自己的负罪感里,一遍遍地质问自己:

如果当初不那么冲动,如果能心平气和地坐下来跟儿子好好谈一谈,如果能控制住自己的情绪,那么这场悲剧是不是就不会发生了?

只可惜,人生从不允许如果。

美国情绪管理专家罗纳德博士曾说:

“研究表明,暴风雨般的愤怒,持续时间往往不超过12秒钟。

爆发时摧毁一切但过后却风平浪静,只要控制好这12秒,就能排解负面情绪。”

可生活中,却总有父母没能躲过这12秒,被负面情绪所左右,留下了一生的遗憾。

而这,就是垃圾情绪定律——

当父母发现孩子存在某种不良行为时,如果第一反应是张口大骂、出手就打,是暴风骤雨般的愤怒。

那么失控情绪就会变成一把枪,在父母扣动扳机的同时,伤了孩子,也伤了自己。

垃圾情绪定律

垃圾情绪定律

深陷垃圾情绪的父母

到底有多可怕?

泰国曾拍过一个动画片,生动地展示了父母情绪失控,会对孩子造成怎样的伤害。

一个雨夜里,妈妈正陪着女儿看漫画。

眼看就要到午夜了,却还不见爸爸的身影。

突然,楼下的门被人重重踢开,原来是喝醉酒的爸爸回来了。

妈妈下楼查看,不一会儿两人便爆发了争吵。

听着爸爸妈妈歇斯底里的吵架声,女孩心里害怕极了,她小心翼翼地下了楼。

可映入眼帘的,却是已经变成了怪兽的爸爸妈妈正厮打在一起。

垃圾情绪定律

不仅如此,面目狰狞的妈妈还朝她扑了过来。

垃圾情绪定律

女孩飞快地往楼上跑,躲进了自己的小卧室里,本以为安全了,可谁知一低头,却看见了自己血迹斑斑的双手。

垃圾情绪定律

最终,伴随着女孩的尖叫声,镜子前倒映出了已经面目全非的一家三口。

垃圾情绪定律

会耐心地陪女儿看漫画的妈妈,会为了家庭而喝酒应酬的爸爸,他们是十恶不赦的坏人吗?

未必。

如果那一刻他们没有被情绪摧毁理智,他们或许还是别人眼里的好妈妈、好爸爸,是亲密无间的一家人。

但失控的情绪,彻底杀死了他们好的那一面。

生活中,因为父母情绪失控而毁了一个家的案例更是屡见不鲜。

曾看过这样一则新闻:

福州一位妈妈因为跟儿子发生了争执,一怒之下,竟然用手机充电线将儿子活活勒死。

看着儿子逐渐冰冷的身体,妈妈绝望不已,多次试图自杀未果后,她从楼上一跃而下,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近日,合肥一小区内也发生了让人心痛不已的一幕。

一位妈妈和丈夫吵架后,带着4岁的女儿和1岁左右的儿子跳楼自杀,妈妈和女儿当场身亡,随后,儿子也因抢救无效离开了人世。

当初冒着危险生下的一双儿女,如今竟成了母亲盛怒之下的陪葬品。

一念成佛,一念成魔。

负面情绪一旦超载,家就变成了骇人的地狱。

被负面情绪缠绕的父母,就像是一颗随时可能爆炸的定时炸弹,一不留神就把整个家炸得千疮百孔。

垃圾情绪定律

垃圾情绪定律

孩子的未来藏在父母的情绪里

情绪化的父母,会养出什么样的孩子?

一位心理医生总结了如下特征:

不断道歉;

想太多;

特别害怕让别人失望;

控制欲;

很难做出决定;

忽略自己的真实感受......

深陷负面情绪的父母,对孩子最大的影响,就是剥夺了他们幸福的能力。

一位读者在留言里这样写道:


“我小学的时候,爸爸车祸去世,我一直跟着妈妈生活。

或许是因为爱人的离世,或许是因为生活的压力,妈妈变得极度情绪化,上一秒高高兴兴带我去吃大餐,下一秒就可能因为我夹菜时掉了一块肉而对我大打出手。

如今,我已经长大成人,组建了自己家庭。

可我却好像变成了另一个妈妈,生活中,只要丈夫、孩子稍有不如我意的地方,我就会大发雷霆。

看着他们又害怕又厌恶的眼神,我真的觉得好痛苦。

可下一次,我还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

心理咨询师荣伟玲说:

“婚姻关系其实就是亲子关系的复制。如果童年幸福,我们多半会复制幸福。如果童年痛苦,我们便多半会复制痛苦。”

拥有一对情绪稳定的父母,对于孩子的一生至关重要。

而情绪化的父母,不仅会让孩子变得自卑、脆弱,缺乏安全感,还可能把垃圾情绪“遗传”给孩子。

另外,父母的坏情绪给孩子造成的委屈、压力和焦虑,还会累积在孩子小小的身体里,影响孩子的健康。

垃圾情绪定律

美国罗彻斯塔大学曾做过一个实验,他们跟踪调查了169名五到十岁的儿童。

结果发现,如果父母具有较高的情绪压力,存在焦虑或者抑郁等问题,那么孩子患病的次数就会明显高于父母健康的孩子。

经常情绪失控的家长,会导致孩子免疫力下降,出现食欲不振、睡眠不佳、头痛等状况。

曾看过这样一个案例:

有一个男孩原本品学兼优,可从初二那年开始,只要一考试就会喊叫、抽搐。时间长了,只能休学在家。

男孩的妈妈担心不已,可四处寻医问药也没个结果。

最后,医生建议妈妈带孩子去做心理咨询。

这才知道,原来是因为初一那年男孩的爸爸妈妈离婚了。

离异后,妈妈经常情绪失控,动辄对孩子非打即骂。

而长期受到妈妈情绪攻击的男孩,只能用一种扭曲的方式释放压力。

身体不会说谎,它只会忠实地帮助孩子储存所有的情绪。

那些孩子表现出的疾病和痛苦,其实都是带着绝望的求救讯号。

孩子的心灵和身躯因父母的垃圾情绪所承受的痛苦,远远超过了父母的想象。

垃圾情绪定律

垃圾情绪定律

控制自己的情绪是为人父母一生的修行

美国社会心理学曾提出过一个著名的“费斯汀格法则”:

“生活中的10%是由发生在你身上的事情组成的,而另外的90%则是由你对所发生的事情如何反应所决定。”

作为父母,面对孩子的问题时,如果你的反应是愤怒,是失控,那么孩子的教育也会因此而失控,甚至被你亲手毁掉。

只有那些学会掌控自己情绪的父母,才能妥善处理孩子的问题。

那么,到底应该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呢?

曾经遇到过这样一位“神仙妈妈”:

她性格温柔,说起话来慢条斯理。

即便心里再怎么为孩子的事情着急上火,表面上也能克制住自己的情绪,跟孩子循序渐进地讲道理。

我向她咨询情绪管理的技巧,她却粲然一笑:

“哪有什么技巧,不过是因为我把所有的情绪都丢在了厕所而已。”

原来,每次这位妈妈觉察到情绪快要抑制不住的时,就会去卫生间,洗一把脸,对着镜子反问自己:

“当下的愤怒,是因为孩子造成的,还是因为孩子触发了我的挫败感?”

正是这一个小动作,让她躲过了情绪最激烈的12秒。

当她再次从卫生间走出来时,她便恢复了理智。

垃圾情绪定律

张爱玲曾说:


“中年以后的男人,时常会觉得孤独,因为他一睁开眼睛,周围都是要依靠他的人,却没有人可以让他依靠。”

其实中年女人也大抵如此。

面对一件又一件的烦心事,如果为了不伤到孩子而强行把垃圾情绪压抑下来。

那么委屈、压力和焦虑便会一点点积累在身体里,终有一天,会因为不堪重负而爆发或是生病。

学会释放,才是父母的必修课。

为孩子的粗心大意着急时,可以做一些抄写工作,通过机械性重复,给自己的负面情绪降降温;

当孩子顶嘴、发脾气时,寻求另一半的帮助,自己去练一会瑜伽,重新掌控情绪......

只有先释放了自己的情绪,才能以“空杯”的心态去处理孩子的问题。

电影《怦然心动》中有这样一个情节,令人印象深刻。

女主角朱莉的父母十分恩爱,但有一次因为叔叔的赡养问题,两人爆发了激烈的争吵,吓得女儿当场大哭。

事后,父母及时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真诚地向女儿道歉,并告诉她:

“这不是你的错,是大人没有控制好自己的情绪。”

当情绪失控后,无论对孩子造成了怎样的伤害,父母都应该学会做一次复盘。

对自己的行为分析得越透彻,对情绪的掌控力就越强。

当下次再遇到类似的问题,也不会因为手足无措,而对孩子、家人大发雷霆了。

垃圾情绪定律

垃圾情绪定律

波兰作家显克微支说:

“如果每个孩子都能有一只‘温柔的手’在引导他前进,而不是用脚去踢他的胸膛,那么教育就能更好的完成自己的使命。”

教育的过程,本质上就是一个不断解决难题的过程。

在此期间,我们难免会因为孩子的问题而深感焦虑、愤怒、挫败,当负面的感觉越积越多,父母心中的垃圾情绪便就此形成。

这时候,如果任由自己被愤怒、羞耻、绝望吞噬,却忘了孩子身上的问题,父母也有一半的责任。

那么最终的结果,就是让孩子陷入恐慌,让教育踏入死局。

反之,如果把孩子的问题当成是父母和孩子共同的老师,当成是彼此成长的契机,那么情绪就不会变成吃人的虎、伤人的枪。

别忘了,家是我们应该守护的底线,而不是宣泄情绪的垃圾场。

千万别把最糟糕的情绪带给我们最应该温柔相待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5

标签:情绪   垃圾   美国   定律   焦虑   负面   愤怒   爸爸   痛苦   儿子   父母   女儿   男孩   压力   妈妈   孩子   游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