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我想买玩具”:这三种错误回答,影响孩子一生的性格

要不要给孩子买玩具,看似只是一个小小的决策,但影响的却是孩子的整个人生。

作者丨葡萄妈

上周去商场的时候,看到这样一幕:

一名5岁左右的小男孩紧紧抱着一个变形金刚玩具,妈妈半蹲着也拿着玩具。

妈妈说:“家里已经有一个了,这个我们就不买了好不好?”

孩子舍不得松手,激动地说:“这个不一样,我就要这个,给我买!给我买!”

妈妈想继续劝孩子,孩子不管不顾,直接躺在地上撒泼打滚。

围观的人越来越多,妈妈的耐性也逐渐被磨没了。

“你哭吧,什么时候哭够了你再回家!”

说完转身就走,孩子发现妈妈真的走了,害怕得哭着追了过去。

对父母而言,买不买玩具只是一道选择题,但是父母怎么回答却决定了孩子的成长方向。

以下3个常见的错误回答,容易养出内心残缺的孩子。

​“妈妈,我想买玩具”:这三种错误回答,影响孩子一生的性格

在心理学有一个名词,叫“棘轮效应”。

就是指人的欲望会不断膨胀,一开始只是要一个小玩具,后来想要的是大玩具,然后就是更昂贵、更多花样的东西。

父母越不拒绝,孩子要求越多,越不知足。膨胀的欲望,反而成了一颗定时炸弹。

《变形计》里一个男孩,从小到大,无论他要什么,父母都会满足他。

孩子慢慢长大,想要的东西越来越多,越来越过分,从昂贵的玩具到大笔金钱。

有一次他问妈妈要钱,妈妈不给,他竟然暴躁到直接冲进厨房,拿出菜刀,怒气冲冲地举刀指着妈妈,想以威胁恐吓,达到自己的目的。

​“妈妈,我想买玩具”:这三种错误回答,影响孩子一生的性格

在他眼里,父母不是父母,只不过是他的“生产工具”。

​“妈妈,我想买玩具”:这三种错误回答,影响孩子一生的性格

著名的儿童教育家卢梭说的:

“害孩子很简单,那就是事事都满足他,但是,这个满足并不等于爱。”

孩子小时,父母对孩子的溺爱没有原则,欲望不加节制,等到孩子大了,欲望也大了,你再也满足不了他的欲望时,他就会坠入深渊。

要是哪天孩子犯了更大的错,父母将追悔莫及。

​“妈妈,我想买玩具”:这三种错误回答,影响孩子一生的性格

作家埃德加·布莱索说过:

如果孩子从小就被灌输成一个“穷人”,那他一辈子都会是个“穷人”。

知乎有一个网友,父母是双职工,家庭条件并不差,但是父母却一直跟她说家里穷。

基本除了学费和文具外,哪怕课外书,父母都不会买,叫她去借同学地看,还义正言辞地让她不要乱花钱,因为“咱家穷”。

有一次六一文艺汇演,班里要求大家统一穿白纱裙,但是父母觉得平时又不会穿,不实用,没买。

结果那次跳舞的女孩子里面,只有她自己一个人是穿着白T恤,在人群里非常显眼,台下的观众也留意到了,对她指指点点。

这些事情,成了她一生的枷锁。

她说:“长大以后,感觉自卑,不配拥有更贵更好的东西。”

正如心理学上“锚定效应”,即人容易受最初信息的支配,就像沉入海底的锚,将认识和心态深深固定在某处,难以改变。

父母哭穷式拒绝,容易让孩子得到一种匮乏感,这种匮乏感,会让孩子的自尊变得十分脆弱。

低人一等的卑微感,终其一生都会如影随形。

​“妈妈,我想买玩具”:这三种错误回答,影响孩子一生的性格

​“妈妈,我想买玩具”:这三种错误回答,影响孩子一生的性格

侄子6岁的时候,家里就有一张“积分表”。

妈妈给孩子定下了一连串的任务,只要完成一项,就能获得积分,这些积分可以用来换买玩具的机会。

比如做一次家务5分,按时完成作业10分,考第一名20分……

积累的分数越高,能买的玩具就越贵。

刚开始孩子劲头很足,为了想要的玩具,努力攒积分。久而久之,就随便应付完成任务,只想要积分。

到二年级的时候,只要妈妈让他做什么,他就开始跟妈妈讨价还价,死皮赖脸地先谈条件:

“我完成这件事情,你买什么东西跟我交换?我可以拿到多少积分?”

妈妈看到孩子这样,才意识到有问题,于是取消了积分制度。

没想到孩子对她的决定非常不满,为了“报复”妈妈,期末考的时候故意答错一些题目,成绩一落千丈。

甚至以此威胁,如果妈妈不送他游戏机,他就不学习了。

经济学家格森说:“同一享乐不断重复,则其带来的享受逐渐递减。”

只对孩子使用物质奖励,孩子的胃口可能会越来越大。

也许有一天,当孩子提出父母无法满足的要求时,情况将会失控。

​“妈妈,我想买玩具”:这三种错误回答,影响孩子一生的性格

​“妈妈,我想买玩具”:这三种错误回答,影响孩子一生的性格

蒙台梭利博士说:“每种性格缺陷都是由儿童早期经受的某种错误对待造成的。”

孩子后来变成什么样,离不开父母的一言一行。

在孩子索要玩具的时候,父母可以这样做:

1. 先问孩子:“你为什么想要这个玩具?”

很多妈妈听到孩子想买新玩具,第一反应都是拒绝,但是有时候孩子想买玩具,不仅仅是为了买而买的。

记得有一次我和姐姐带侄子去公园,回家的时候路过一个玩具店,他一直看着橱窗里面的机器人。

我记得他有一个几乎一样的,本以为姐姐会果断拒绝,但是她问孩子:“能告诉妈妈为什么你想要买这个机器人吗?”

侄子特别认真地说,他想要这个机器人的原因是,这个机器人能帮他修好前几天被妹妹弄坏的挖掘机,就像变形金刚一样。

有时候,在孩子的想象里,玩具并不仅仅是一个玩具,而是他的帮手,是他的伙伴。

当孩子想要买新玩具的时候,父母不妨先听听孩子的理由。

2. 根据孩子的理由:合理的可以适当满足,不合理的要拒绝

有一次,黄奕的女儿看到别人有两把瑞士军刀,她也想要。

但是这个理由让黄奕觉得女儿这是在攀比,不同意,并认真严肃地跟孩子说:

“买东西是要自己真的需要才买的,我觉得现在没有这个需要。”

​“妈妈,我想买玩具”:这三种错误回答,影响孩子一生的性格


女儿有点不安地低着头,但黄奕没有心软,立场坚定地拒绝了孩子。

买一个玩具对于父母而言并不是什么难事,但是面对孩子的不合理要求,要有原则有底线地拒绝。

父母用和善而坚定的态度拒绝孩子不合理的要求,孩子才会逐渐知道为人处世的尺度。

同理,如果孩子的要求并不过分,适当满足孩子也可以。

3. 跟孩子约定买玩具的规则

认识一个妈妈,是一个教育机构的负责人。

她和孩子有一个玩具约定:一个月只能买两个新玩具。

如果这个月的数量用完了,后面孩子遇到再喜欢的,她都绝对不会买。

所以在每次买之前,她都会郑重地问孩子:

“确定买这个玩具吗?家里是不是有相似的?”


“我们约好一个月只能买两个玩具,买了这个,机会就少一个了哦。”


“因为要是不够喜欢,下次看见喜欢的玩具,再哭闹都不会买。”

刚开始,机会用完了孩子会又哭又闹,但是她不为所动,任由孩子呼天抢地,她就在旁边安静地看着。

等孩子闹完了,再跟孩子重申为什么不给他买。

慢慢地,孩子明白了想要玩具,就要遵守规则。

后来面对想要的玩具,孩子都会认真考虑自己是不是喜欢,是不是没有这款,权衡过后再做决定。

​“妈妈,我想买玩具”:这三种错误回答,影响孩子一生的性格

​“妈妈,我想买玩具”:这三种错误回答,影响孩子一生的性格

尹建莉老师说过:

“大的教育是由生活中无数的小事构成的,几乎每一件小事的处理方式,都反映了父母的教育价值观和教育素养。”

孩子想买玩具只是育儿路上的一件小事,但是父母的一言一行,一问一答,都是孩子成长的标杆。

每一件关于孩子的小事,处理好了,就是孩子成长的底气,处理不好,就是孩子成长路上的绊脚石。

作为孩子人生的引路人,希望下次孩子跟我们说“妈妈,我要买这个玩具”的时候,我们对孩子能多点耐心,多点坚定的立场和温和的回应。

至于如何把握个中尺度,咱们且行且琢磨!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8

标签:多点   玩具   妈妈   孩子   都会   侄子   不合理   机器人   过分   性格   家里   欲望   积分   父母   错误   东西   喜欢   游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