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志亮:训练孩子视转言语或动作能力,打好阅读与写作的基础

上周的文章为大家分析了听转动觉能力,本篇文章将继续为大家分享知觉转换能力中的视转言语或视转动作能力

总有一些孩子,看起书来津津有味,但被问及画面内容时,却张口结舌,词不达意。还有一些孩子,妈妈用左手捏右耳朵,他却模仿成右手捏左耳朵。这是怎么回事儿呢?


钱志亮:训练孩子视转言语或动作能力,打好阅读与写作的基础


一、视转言语或动作能力

原来,这些孩子不具备把视觉通道的信息转换成言语通道或动作系统信息的能力,即视转言语能力或视转动作能力,不能够把多个知觉通道的信息进行整合。

由知觉向运动转换的过程,是由感觉器官接受刺激,经过感觉神经传导,将刺激输入大脑神经中枢,由神经中枢予以联合、统整后储存在大脑,再将大脑的命令通过运动神经传导,输出至反应器官予以反应,这也是学习的基本过程。


二、视知觉发育关键期

人的视知觉的发育成熟有其关键期,语义知觉(语觉)的发育成熟也有其关键期。这一语觉敏感期大致是在2~12岁之间,而其中最敏感的年龄段则在2~8岁之间。

在关键期内,视知觉要求提供视觉环境及视觉经验,语义知觉要求提供语言环境和语觉经验,若有适当环境的刺激,将会形成对脑神经中枢发育至关重要的视觉——言语转折功能,而这种转折功能正是儿童日后学习阅读与写作的基础。

如果在这个关键期内,未能为儿童提供所需的环境与经验,那么,其大脑神经中枢虽然有天生的视知觉与语义知觉的潜能,但仍不可能发生和实现通道间的转换。

可见,适当的后天环境与经验的刺激(即相关环境中的练习),在儿童早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学龄前儿童的视觉言语或动作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观察图画并有顺序地讲述画面主要内容

☆能用动作表示意图

☆按照样本能画出实物的形状,如正方形、三角形等

☆能模仿别人的动作或表情


三、强化训练

如果您的孩子在此方面存在困难,则可尝试以下策略:

1. 玩模仿秀

利用双休日带孩子到动物园游玩,引导孩子仔细观察小动物的动作、姿语和表情,并鼓励孩子说一说如“小孔雀是怎样走路的?”“小猴子是怎样走路的?”“高高的大象又是怎样走路的?”

孩子经过观察会发现“小孔雀是仰着头,骄傲地走路的”“小猴子一会儿窜上,一会儿窜下……”“大象走起路来很笨重,边走还边甩大鼻子!”……

还可以鼓励孩子模仿动物做动作,以提高孩子的模仿能力及表达能力。

2. 回忆所见所闻

家长应注重利用各种机会引导孩子的观察兴趣,丰富孩子的感性知识。

例如,带孩子逛商店,提醒他注意营业员是怎样接待顾客的;带孩子乘车,让孩子观察售票员是怎样履行工作职责的。回到家中可与孩子一起回忆分享当天的所见所闻。


钱志亮:训练孩子视转言语或动作能力,打好阅读与写作的基础

还可引导孩子在家中观察自己的亲人(如爸爸、妈妈):“他们笑时是什么样子??”“他们最喜欢做什么?”……

3. 讲故事

让孩子欣赏一段动画片,欣赏后说出故事的主要内容和情节变化。

以图片或相片为教具,先让孩子看图片(相片)内容,再根据图片(相片)内容提问,利用谈话问答的形式让孩子练习说话。

锻炼孩子讲述连环画故事。为孩子提供一些便于理解的故事图画,提示出部分词语,然后请孩子讲述故事。

4. 做演员

当孩子欣赏完一段童话剧或好看的动画片,正意犹未尽的时候,父母可利用这个契机,鼓励孩子自己当小演员演一演,爸爸、妈妈也可扮演其中的角色,支持孩子的这种行为,以提高其表演的积极性。

5. 做手影游戏

建议家长有意识地多找来一些手影游戏,让孩子自己看图自己做动作。这既锻炼了孩子的看图识别能力,又能使孩子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钱志亮:训练孩子视转言语或动作能力,打好阅读与写作的基础

作者|钱志亮,北京师范大学名师。86级毕业留校,1994年留学归国,博士学历。研究方向为儿童发展问题咨询、特殊需要儿童教育。微信公众号:钱志亮工作室(ID:qzlgzs)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8

标签:言语   动作   能力   孩子   神经中枢   关键期   语义   知觉   大脑   通道   视觉   儿童   经验   环境   基础   故事   游戏   钱志亮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