耗资4.45亿,不拍DC的扎克·施奈德,为何热衷于拍丧尸“烂片”?

丧尸片作为类型片的一种,原本并不怎么受注意。

美国50、60年代B级片横行的时代,就已有不少此类作品。

但1968年乔治·罗梅罗以11万美元的超低低成本拍摄《活死人之夜》之后,卖出3000万美金的票房。当时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这是在影视文化成为全球娱乐主流后,“血腥、惊悚、杀戮”元素成为群众所好的自然反应。

自此之后,丧尸片一直都是B级片的主流类型,时不时也会跃上好莱坞片厂的制作。

耗资4.45亿,不拍DC的扎克·施奈德,为何热衷于拍丧尸“烂片”?

《活死人之夜》的确建立了观众对于“丧尸”这一元素的典型:

行动迟缓、被咬到即将成为丧尸、无思考能力等。

活人与丧尸的斗法,是此一类型片的核心要素。

大多数的丧尸片都谨守这些原则,最著名的就是漫画改编的《行尸走肉》。

耗资4.45亿,不拍DC的扎克·施奈德,为何热衷于拍丧尸“烂片”?

但其中也有不少反典型的例子。

80年代轰动一时的《活死人归来》系列,就挑战了《活死人之夜》的法则。

《活死人归来》里的丧尸行动快速,专吃人脑,只有缺乏思考能力相同(毕竟那个年代仍谨守着尸体就是死人的逻辑,死人当然不会思考)。

各类丧尸片大多游走在这两大设定之中。

当然其后的不少导演也开始把“丧尸”当成角色设定,成为会思考的尸体等等。

例如动漫《俗世乐土》男主角马克的好哥们就是僵尸,整天想吃他的脑子。

有趣的是,会思考的丧尸这个设定,多半会被包装成喜剧。

耗资4.45亿,不拍DC的扎克·施奈德,为何热衷于拍丧尸“烂片”?

但对主流来说,丧尸片就是“活人斗丧尸”。

无论元素如何翻转,活动的尸体,加上被咬就会传染,就是恒久不变的惊悚元素。

到了21世纪,因为《行尸走肉》红遍全球,各类丧尸片接连不断地推出。

2013年,马克·福斯特花了1.25亿美元拍摄丧尸片《僵尸世界大战》,并大卖5.4亿美金。

这可说是丧尸片历久不衰,规模甚至更加扩大的例证。

而过不到10年,扎克·施奈德推出了《活死人军团》,这可谓是彻底写下丧尸片的“里程碑”。

耗资4.45亿,不拍DC的扎克·施奈德,为何热衷于拍丧尸“烂片”?

或者换句话说,为什么现在我们看不到以前“原滋原味”的丧尸片了?

《活死人军团》扎导是2007年开始的计划,原本是他2004年《活死人黎明》的续集。

但金主华纳兄弟拖延许久。

直到扎导与华纳解约,2019年由Netflix接手后才开始制作,花费1年半时间才得以与观众见面。

耗资4.45亿,不拍DC的扎克·施奈德,为何热衷于拍丧尸“烂片”?

扎导可以说是狂热的丧尸片粉丝。

他拍的口碑大作《活死人黎明》,就是改编自1978年版乔治·罗梅罗的《活死人黎明》。

而《活死人军团》原本该是比《活死人黎明》更受欢迎,模式上本来很可能复刻典型丧尸片的元素。

其实这部新作真的不是大多数人所述的“烂片”。

因为两件事,或许可以让观众重新审视它!

耗资4.45亿,不拍DC的扎克·施奈德,为何热衷于拍丧尸“烂片”?

《活死人军团》很巧妙地把新冠疫情跟丧尸做连接。

最漂亮的是背景设定。故事一开场,就是美国军方运送一个军事实验品,结果交通意外让货品跑了出来。

那个货品是一个有思考能力的丧尸。它跑到拉斯维加斯,见人就咬,让整座城市成为丧尸之城。

耗资4.45亿,不拍DC的扎克·施奈德,为何热衷于拍丧尸“烂片”?

而跟现实相关的另一个点,就是“隔离”。

拉斯维加斯出事后,民众起身奋战,跟丧尸大战,结果不少人因此存活。

但那些存活者,却被美国政府隔离在集中营,集中营内不适用于美国宪法,也就是这些人全没被当人看。

而美国政府担心丧尸会扩散,于是打算动用核弹夷平整座城市。

当然因为人道主义,会先移送隔离区的人。

耗资4.45亿,不拍DC的扎克·施奈德,为何热衷于拍丧尸“烂片”?

但关键是,隔离区的人在集中营遭受到非人的对待,而且每个人都失去了家园跟工作,被送走之后要怎么生活?

就在这背景下,一个神秘人物找上男主角,提出一个协议,要他组队去抢劫被丧尸占领的赌场金库,可以获得一大笔钱。

照理说人命比较重要,但整个团队的人都为了钱,才开始了一场跟丧尸对抗的大冒险。

当然,放在现在的美国,这是非常讽刺的。

耗资4.45亿,不拍DC的扎克·施奈德,为何热衷于拍丧尸“烂片”?

而“丧失成为人的资格”这点,在片中也透过一些情节呈现。

集中营内的公务员具有生杀大权,只要怀疑隔离民众被丧尸咬,就可以当场格杀。

所以片中的公务员会以此借口,强奸集中营内的女性(巧妙的是没演出来,而是透过对女性角色们的话语刁难,让观众联想到这种状态)。

这成了扎导颠覆传统的好设定。

片中最帅气的角色是一位熟悉赌城状态的女性,她诱骗公务员陪小队一同去抢金库,其实是要让公务员当牺牲品。

片中的设定是“高等丧尸有一定的思考能力”,那个女性每次出入赌场,只要献上供品(活人)就可以被无视。

所以她就借机为集中营内的女性出气。

耗资4.45亿,不拍DC的扎克·施奈德,为何热衷于拍丧尸“烂片”?

这其实颠覆了丧尸片的主流观念。

丧尸片的主流就是主角不断逃难、杀丧尸、被丧尸杀,可能辅以活人们之间的情感互动。

但主要就是“对抗未知事物的恐惧”。

但《活死人军团》整部片却很像《行尸走肉》系列的后期。

角色们都已跟丧尸共存(类似《釜山行2》韩国的士兵同样态度,只是《活死人军团》寓意更深),只是努力想获得身为人该有的钱或情感或事物,重点不是对抗丧尸,只是在拿钱的途中,丧尸挡了他们的路。

耗资4.45亿,不拍DC的扎克·施奈德,为何热衷于拍丧尸“烂片”?

《活死人军团》就在这样的设定下,套上所有丧尸片该有的元素:

爱情、亲情、杀丧尸、被丧尸杀、不小心被咬、被出卖、患难见真情、一连串的杀戮动作场面等。

加上电影开场人物介绍那神乎其技的MV式场景调度,让整部片绝无冷场,寓意深厚,又不沉闷,也不强加说教,而是让情节顺着走,毫无破绽。

每个角色的动机都藏在他们的话语与行为背后,简单地铺陈而不拖泥带水。

耗资4.45亿,不拍DC的扎克·施奈德,为何热衷于拍丧尸“烂片”?

以男主角为例,片头介绍他疑似特种部队出身,在跟丧尸对抗过程中他救了国防部长,立下大功,却因为杀了自己老婆(因为老婆被丧尸咬),然后自暴自弃,跟女儿关系处不好。

他面对美国政府的态度,只能透过简单的几句话传达。

表面上什么都没讲,其实他就是反对美国政府隔离的手段,并设法修补自己的生活,所以才辞掉工作卖起了汉堡。

他有他无法面对的事,即使想要跟女儿和好,他不断说的却只是如何卖汉堡。

因为这是他对过去美好生活的想像,他希望可以重建。

表面上看对白就是B级片的无脑跟刻意搞笑,但套入每个桥段根情节,却隐含更深意义。

片中每个角色都是如此。

耗资4.45亿,不拍DC的扎克·施奈德,为何热衷于拍丧尸“烂片”?

而在近乎完美的场景调度与叙事中,《活死人军团》真正要处理的是父女关系。

可以说在人物情感部分,男主角跟女儿的对手戏就占超过一半。

这当然是丧尸片轴线的典型之一。

就像《鬼玩人》第三季每集都在处理的父女关系,那就是导演设定的情感主线。

而为何情感主线要设定在父女情,而非抢劫小队的兄弟情?

原因是在现实生活中,扎导的女儿因故自杀,他一直承担着丧女之痛。而从片中男主角想方设法要跟女儿和解的情节中,隐隐约约可以看出扎导透过本片想要处理的,是他再也不可能重来的父女隔阂与失落。

耗资4.45亿,不拍DC的扎克·施奈德,为何热衷于拍丧尸“烂片”?

这部片很像扎导的心情写照。

但厉害的是,一般导演如果要用电影来“抒发己愿”,通常会影响电影步调(例如,会让父女情的部分变得很拖延、沉闷或情绪比重失衡),但他偏偏没有。

每个场景的转换、文戏跟动作戏的连结调度,都顺理成章。

耗资4.45亿,不拍DC的扎克·施奈德,为何热衷于拍丧尸“烂片”?

扎克·施奈德以《斯巴达300勇士》跟《正义联盟》两部巅峰之作成名。

就导演技术来说,不算顶尖,也中规中矩,不常失误。

而《活死人军团》在每一个环节上,从叙事、设定到场景调度,甚至是演员指导,让戴夫·巴蒂斯塔作出了从影以来最佳的演技(虽然有一说是,能拿下WWE世界冠军的人必然演技很好,因为这个联盟的第一堂课就是学表演)。

耗资4.45亿,不拍DC的扎克·施奈德,为何热衷于拍丧尸“烂片”?

所以要说《活死人军团》的真正价值在哪?

它承袭着丧尸片的典型,所有该有的元素都有。

同时又透过设定,颠覆了丧尸片的逻辑,赋予新意。

而处理导演个人丧女之痛的心境,同时影射疫情对于美国真实社会的残酷,并凸显“个人如何应对生命中未知的变故”的议题,同时还具有高度的娱乐性。

这部片不能单纯只是当成爽片看,它能讨论的东西真的还很多。

耗资4.45亿,不拍DC的扎克·施奈德,为何热衷于拍丧尸“烂片”?

——END——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4

标签:拉斯维加斯   美国政府   活死人   美国   活人   男主角   集中营   片中   军团   元素   导演   典型   角色   女儿   主流   游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