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逊,出将入相的社稷之臣,谁说书生百无一用

儒生脱尘,不为贪逸淫乐之事。

很喜欢卡牌游戏中,陆逊的这一句台词,是我心中,读书人的样子。我心目中的儒生,谦谦君子,温润如玉,虚怀若谷,戒骄戒躁。而随着后世一句“十有九人堪白眼,百无一用是书生”的名句之后,在人们的眼中,儒生,读书人,似乎被打上了“无用”的标签,但儒生,真的这么不堪大用吗?

陆逊,出将入相的社稷之臣,谁说书生百无一用

游戏中的陆逊

对于小看儒生,看不起读书人的人,个人还是很想向他们推荐一下陆逊,希望他们好好看看陆逊的故事。三国时代的东吴,不论是在演义中,还是历史,都被人们默认作为一个陪衬一样的存在,人们对于东吴名臣的认知中,更多的还是周瑜鲁肃,但也正因如此,世人往往忽略了陆逊,其实才是撑起东吴基业的柱石。

陆逊,出将入相的社稷之臣,谁说书生百无一用

陆逊的画像

论功绩:三场战争,奠定了他传世名将的地位。

陆逊一生,经历大小战役不计其数,而最为我们所熟悉的,应该便是奇谋渡江破荆州,火烧连营退刘备,以及石亭大战败曹休。而正是这三场战争,撑起了东吴的基业,让孙权有了称帝的资本。

陆逊,出将入相的社稷之臣,谁说书生百无一用

拿下荆州,奠定了东吴基业

背盟偷袭荆州,擒杀武圣关羽,这一战,为东吴开疆扩土,让东吴的基业,从扬州一州之地,扩张到了荆州,也为日后夺取交州打下了基础,基本上可以说是确定了整个东吴版图。而夷陵之战,一把大火,烧掉了刘备一生的积累,烧掉了刘备光复汉室的所有希望,个人以为,夷陵之战后,三国纷争的大趋势基本定型,占据中原的曹魏势力统一天下,已成定局,蜀汉也好,东吴也好,只能是割据地方,再无机会。但对于东吴而言,孙权的志向就是割据地方,而陆逊这一仗,让他有了称帝的资本。

陆逊,出将入相的社稷之臣,谁说书生百无一用

火烧连营连环画

石亭破曹休这一战,对三国不熟悉的人,没有去研究那个时代的人,可能知道的不详细。石亭一战,陆逊用计,大破曹休,曹魏势力放置于南面的军团损失殆尽,大司马曹休也因此郁郁而终,曹魏集团数十年再无南下攻吴的实力,这一战,让东吴得到了数十年的天平。

当然了,除此之外,陆逊还有诸多其他的战功,但有着这三场战争的功绩,后世之中,不论唐宋,为古代名将设庙时,都有陆逊这个儒生的一席之地。

陆逊,出将入相的社稷之臣,谁说书生百无一用

《新三国》中的陆逊

论人品心胸:他是“忍辱负重”这个成语的由来。

据记载,在面对刘备大军的时候,年轻的陆逊被任命为大都督时,军中诸将,要么是东吴三朝老将,要么是孙家宗亲,这些人眼中,儒生陆逊,不过是个毛都没有长齐的小子,根本没有把陆逊放在眼中。

陆逊,出将入相的社稷之臣,谁说书生百无一用

古代儒生的形象

对于这点,陆逊当然知道,但他一面和自己手下诸将斗智,调动诸将,一面又要对付刘备的大军,最后是费尽心思一把火,退了刘备,也赢得了东吴上下的认可。当时陆逊说:“ 我虽然是个书生,但也接受了主上的委命。国家之所以委屈各位来听从我的指挥,是因为认为我还有一些长处,能够忍受这样屈辱承担重任的缘故。”也正是这句话,我们的词典里,多了一个词,叫做“忍辱负重”。

心中有大天地,能做大事的人,往往都是有学识,有担当,有能力,更有心胸的人,而真的能把家国大事,放到个人计较之前,也只有把仁义礼节读到骨子里去了的儒生了。

陆逊,出将入相的社稷之臣,谁说书生百无一用

游戏《三国无双》中的陆逊

儒生之傲,也是儒生之悲。

陆逊的功绩人品,能力见识,在东吴,无人可比,而出将入相的陆逊除了能带兵打仗,也能治理国家。但越是如此,他一旦被猜忌,等待他的结局,只有死亡。而陆逊被猜忌的原因,也是因为一心为国,想要为国家选择更好的继承人,但权力的更替,最是血腥,你的功绩,他的能力,你的才华都不重要,重要的只有你的立场,而坚守儒学道义的陆逊,当然不被接纳,而且你能力出众,更要被针对。

陆逊,出将入相的社稷之臣,谁说书生百无一用

偷袭荆州破关羽

回看陆逊的人生,我以为治学做事,都应该好好想他学习,至于我这种胸无大志的普通人,面对权力纷争的时候,个人的本能,还是觉得敬而远之的好。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6

标签:蜀汉   东吴   荆州   出将入相   儒生   社稷   忍辱负重   功绩   读书人   基业   后世   名将   纷争   书生   眼中   战争   能力   国家   游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