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妈,请走好

二妈劳动节前走了,操劳一辈子的她估计也对劳动厌倦了,选择了匆匆地离开。

二妈是我的二伯母。江南有叫伯母为大妈妈的习惯,老家在常州,称她为二妈可能也有这样的原因。我们家兄弟姐妹三个,都叫二伯母为二妈,更主要的原因是,我们在很小的时候,或时间长或时间短,都陆陆续续在二妈家里寄养过,感情上也认为她是另外一个妈妈。

老家是在常州的奔牛镇乡下。父亲五十年代读书上了大学就留在了安徽,后来在异地娶了我母亲,两人都在大学里任教。那时候,安徽的经济条件可能会比江苏的农村更差一点,而且大学在文化x期间,并没有农村来的安定。譬如,突然需要到农村里去办学,于是全校师生就得扛着桌椅板凳跑到安徽的农村里去。号称办学,估计实际情况就是学生闹xx,老师去学习。

在这样颠沛流离的情况下,我们三个孩子在出生不久后都陆陆续续被送回了老家。哥哥在外婆家里,小一岁的姐姐就放在二伯父那里。等到她差不多该上小学返回安徽时,再小4岁的我也已经一岁左右了,也被送到二妈那里。

直到五岁上小学之前,我都是在二妈家里长大的。

二伯父是一名镇上的小学老师,在当地也是颇受尊敬的,为人正直热情,但也略显刻板执拗。二妈是一名典型的农村妇女,勤劳质朴,很会操持家务。因为先生是个先生,家里除了洗洗涮涮、缝缝补补,其他包括孩子的吃喝拉撒,甚至包括种地,很多都是由二妈来完成的。所以,小时候记忆中二妈总是忙个不停,甚至比二伯更加忙碌。但一直记得二妈总是笑嘻嘻的,并不因为家务的繁忙而烦恼,总是不停地在忙碌,也总是能够将所有的事情有条不紊地做完。她的眉头似乎总不会皱起来,也不曾和二伯发生争吵。

当时还不懂事,后来才知道爷爷是地主出生,其实那时候的地主和教科书中的地主有很大的差异。爷爷家开始并不富裕,倒是几个兄弟都异常的勤劳,且擅长勤俭持家。苏南土地肥沃,略有收获就屯粮买地,所以就略微积累了几十亩地,盖了一间瓦房和几间土房子,其实地都是自己种的,只有农忙的时候会雇佣几个短工。更重要的是爷爷送了我父亲和二伯出门读书,出了一位大学生,最后两个都做了老师。xx期间,因为身份的问题,家里的男人都备受压迫,村里的贫农甚至到家里来拆瓦房的砖和瓦。这时候,二妈倒是显得比男人要坚强很多,因为也是贫农出生,经常斥退一些冲到家里来的地痞流氓。当然,这些我是没有经历到的,是后来的乡亲邻居提起,也对她颇多赞誉。

二妈貌似是不识字的,或者识得较少。但因为开朗和坚韧的性格,二伯对她也较为敬佩。两人偶有不愉快,也大多是因为她比较宠溺孩子。特别是我们家里的三个,可能来自于城市,也可能是丈夫兄弟的孩子,她对我们就更加的宠爱有加。 我小时候开口极晚,五岁之前都不愿意和别人言语交流,发生争执要么躲在桌子下面,要么就咬人,村里被我咬过的大孩子有好几个。这次回去,依然有两位年过半百的老人声称是被我咬过的,牙印仍可见,更加回想起二妈当时对我的维护。

二妈的晚年生活并不是很开心。二伯离开已经有六七年了,家里的和精神上的依靠一旦离去,对二妈的打击是极大的,一辈子没有离开农村的人,我想她调整心态是极其困难的。开始她还在曾孙子身上获得些许快乐,后来不小心摔了一跤,后来又中风生活不能自理,离开了爱人也离开了熟悉的土地,每天只能在门口场上晒晒太阳,其他更多的时间只能呆在屋里面对漆黑和寂寞,我想,也许,离开对于她来说,真的可能是个解脱,或者是个希望,因为另一边,有她熟悉和爱的人吧。

事情已经过去了两周,我在这两周里时常会想起二妈,却无法对别人提起,也许,在这个夜深人静的时候,把她写下来,才能让我真正放下心来,以免自己会慢慢的忘却。

这个日子是2021年4月28日,88岁。祝她在那边安好,这边也依然有她爱的和爱她的人。

#今日头条创作者大会##散文##情感美文##情感#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1

标签:苏南   贫农   常州   伯母   伯父   瓦房   安徽   地主   老家   爷爷   家里   农村   老师   孩子   小学   游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