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南山的南五台上,都住着那些神仙

关中老百姓一说就是南五台有“七十二汤坊”,如果从塔寺沟进来,五里一寺,十里一庙,香火很盛。93年我上学时,有个同学家是住在山下弥陀寺后面,说可以领着大家上山。大家骑着自行车,从南郊一路向南,上了神禾塬,下了王曲坡,过了环山路就到了。弥陀寺前好像是有一元门票,大家自然都免费了。从塔寺沟慢慢向上,那就是所谓的“三十六丁字路”,过一个弯,就是一座庙,过一个庙,就是一个弯。反正一路吵闹到刘澜涛公寓,就看见了通行汽车的大路了。真正的拔高就从这里开始了,那位刘姓同学说那年高考后,他大带他从这里开始往台上背砖,一块砖几分钱,他背了几天后,给他大说他要补习呀。那次上山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他说的这句话,还有山上的云海。我第一次看到了云海,也记不清是在哪个台上看的,反正记得有五个台,我们只上了一个。


终南山的南五台上,都住着那些神仙

《关中通志》记载,“今南山神秀之区,唯长安南五台为最”。

南五台古称太乙山,下面的镇子就叫做太乙镇,哪吒的师父就是太乙真人,道行高深,仙法高强。王维的诗句有“太乙近天都”,你就知道这里的名气有多大了,真人曾经在此修炼,可见此地风水有多好。汉武帝也就眼巴巴地来到此地求仙,建下了太乙宫。整个秦岭,可能只有除了太白山的名气和华山的名气,才能与之匹配,可这个山没有太白高,也没有华山险,这就值得人寻味了。

百度上说南五台与耀州药王山(五台山)遥遥相对,所以叫南五台,我一直疑惑:药王山名气是不小,但是它与南五台相比,可能还是差一些。西安城里还有一个“西五台”,南五台旁边还有一个小五台,我想这些应该是从南五台得名,要说南五台因为有了山西五台山而得名,这还差不多,名气相配。山西五台山是文殊菩萨的道场,而南五台是观世音菩萨现比丘相,降服毒龙开辟的千年道场,现在南普陀观音道场就和这个有关系,当时日本僧人从此请的观音像回国,途经南海,遇风暴而无法成行,才在普陀山建观音道场,为“不肯去观音像”。


终南山的南五台上,都住着那些神仙

我第二次上南五台,已经是二十几年后了。四个人从石砭峪熊沟进入,这是后山,我们要看红叶。天气是个好天气,人也不多。一路山泉淙淙,或绕松林,或穿碧竹,或溯小溪,或攀巨岩。这里明显比前山安静多了,但是茅棚小庙也是不少,路边时见宣传环保的标语,上面署名是汉城居士。我心里了然:汉长安城里以前很多村,在这里都有汤坊,每到村里过会的时候,众多的信徒就来到了这里,大家背些粮食,喝着这里的热水,唱戏念经过一夜。汤就是热水,汤坊就是有热水的小房子,看来这里还有汉长安城村子留下的汤坊。这里的茅棚大多已经名实不副了,大多是青瓦泥墙的小院,飞檐斗拱的寺庙,但共同的特点是绿树环绕,碧水长流。过了“小茅棚”,就没有水了,一路常有隐隐小径,通向密林深处,这里到是因地制宜,竖墙结庐,显然是苦修之人。

终南山的南五台上,都住着那些神仙


终南山的红叶自不必说了,穿行其中,如在画中行。当望见观音台的时候,有个岔路口,上面写下到西岔口,上到湘子洞。西岔口是登南五台的另一条路,从翠华山脚下的翻译学院那边上山,因为公交车可以到,因此从那里登山的人也是不少,和熊沟共同特点是不收门票,可以有爬野山的乐趣(据说西岔沟也快要收费了)。

终南山的南五台上,都住着那些神仙

终南山的南五台上,都住着那些神仙

终南山的南五台上,都住着那些神仙


路过一个小平台,上庙有水泥塑的一个张牙舞爪的龙,不知何意。再向前,就是绝壁之下,的湘子洞,前有平地方丈,此乃韩湘子飞升之地,想想韩湘子也是会选地方。明朝文理和尚曾在此修行。到岱顶时过西林禅寺,这就是大名鼎鼎的大茅蓬,历来多有名僧大德,清代朗绝大师、民国高鹤年居士都驻此,据说印光法师他们当年经常在此聚会,特别是读高鹤年居士的《名山游访记》赞叹“天下修道,终南为冠”,影响巨大。惜路不通,遥望山头,我拱拱手,大师们的慈悲是要敬畏的。


终南山的南五台上,都住着那些神仙


沿小路向前,就到了景区大路,上面就是岱顶观音台了。游人三三两两,聚集在圆光寺前,这也是五台最边的一个台,遥望东北向,几个台都映入眼帘,背后群山隐隐,前面就是长安的川原,一面是深山,一面是红尘,“留一半清醒留一半醉至少梦里与你追随”,似乎这样才能对人世间有更多的认知吧。


终南山的南五台上,都住着那些神仙


因为时间关系,我们没有登其他几个台,这就留下了念想。一年后,雨后天晴,我约了两个人再次成行。我惦记着能不能再次看到云海,从景区大门进入,门票三十,上行车费二十,这次是没有省,老实地掏了。看着天是越来越蓝,云海是没有希望了。观光车一直到火龙洞下面,我注意到原来塔峪沟的路已经废弃了,一路只有个别小道通向沟里,这样子上山,白衣堂,圣寿寺塔是看不到了,惜哉。


上了火龙洞的台阶,绕过一两个寺庙,就到了刘澜涛公寓,大门紧闭,屋舍清净,可惜进不去。一路长台阶,就到了大名鼎鼎的紫竹林,看了门口的犀牛石,就到了院子里。这里没有黑熊怪,也没有老和尚,只有几个甘肃来的民工,说师傅云游结缘去了,他们在这里施工。我才想到一路的溜索在运材料,想起我的那个背砖头的同学了,近三十多年没有联系了。紫竹林旁边就是要施工的殿堂,不能仅用雄伟形容了,简直可以有奢靡,反正金碧辉煌雕梁画栋的。转弯过去,又是一道长长石梯子,好不容易上去,擦擦汗,旁边就看见了一个四天门,吸引我的是门口那个对联,字是敲不出来的,看看图片吧:


终南山的南五台上,都住着那些神仙


进了院子,师傅正在洗头,我道声阿弥陀佛,在旁边休息。等师傅收拾好了,请教了那几个字的发音,师傅说得挺利索,我也记住了,可是我敲这个文字的时候,又忘记了。等有文化的人人吧。

好不容易上到了观音台。喝茶休息看景。我绕到了圆光寺的大殿后,旁边隔空有一个房间,墙是大片的玻璃,外面景色一览无余,可以看到从熊沟和西岔口上山的道。好地方,我赞叹道,应声来了一个老头,和气地问我喝水不。他不是出家人,是留村雇的看庙人,我知道“五台留村,与爷平分”,南五台的风水,被山地下的留村给占了一半,岱顶这个地盘,肯定不能让给其他的村子。其实终南山一带的庙宇,大多是属于山下的村子的,能占据岱顶的,地位都比较高。留村这个村子的历史故事比较多,下次再说。


终南山的南五台上,都住着那些神仙

下了观音台,一路过文殊台,清凉台,这两个台都较小,文殊台大门紧闭,清凉台有一个小亭子,旁边有个将军像,也不知道是谁。下来就是仅低于观音台的灵应台了。灵应台路比较险,一路石阶,右手处可以看到对面半山好多人家,看着位置,应该是翠华山的天池。台上金碧辉煌,三层大殿,是才翻修过的。历史记载南五台各个寺庙最大的问题就是火灾太多,烧香拜佛的人多,就容易引火,而山顶又没有水,所以历代重建,历次返修。台上东望,就是低一些的舍身(摄身)台,现在五台唯此台路不通,没有重建。旁边有一老头说如果从这里弄一个玻璃栈道,一定会成网红。我心里想想:这老了老了,思想还是这么的前卫。再想想,能爬上南五台,都算年轻人。

灵应台上有人请香还愿,有人引导着,请香人是个年轻人,引导人是个老年人。


终南山的南五台上,都住着那些神仙


南五台的庙会是农历六月初一,当地人将这一天视为“起”或“启” 会日,这个日期也是沿山各村古会的发端,最早西安城里过会是从西五台出发,一路走过来现在盛况不在,只留下南五台身处深山,心怀红尘。


附记行二首:


步熊沟上观音台

山行若干里,茅蓬几人家

径深堪图画,岩幽吐烟霞

竹林藏释道,红叶胜岁华

中道解意趣,云巅一杯茶


从火龙洞上四望一台

五台神仙地,今日步逡巡

万壑闲云过,千岩洗凡尘

苍苔印石壁,鹊鸟鸣老椿

不闻云牌响,竟是贪痴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9

标签:弥陀   关中   茅棚   大路   圆光   文殊   岔口   道场   火龙   云海   村子   观音   名气   神仙   台上   师傅   游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