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爱孟川吐槽爱豆了!饭圈凉了,娃的三观更正了

自从饭圈被整治后,最近觉得网上安静了好多。


我日常在想,网上那些为哥哥打榜,为哥哥买票,追着哥哥天涯海角,为哥哥死去活来的这些姑娘都哪来的。直至我听到了《脱口秀4》中孟川吐槽他妹追星,简直杀疯了既视感,别名:孟川枫。


你品,你细品,实在是太戳到老母亲的心里话了——


“我家哥哥的颜值都是作品!你家哥哥的颜值不是整容大夫的作品吗?”


“这还有对家呢。这是打麻将吗?那他们俩谁要糊了呀?”


“妹啊,智商税这个词不是很准确,你能喜欢他呀,就说明你这个智商,应该还没有到起征点。”


大爱孟川吐槽爱豆了!饭圈凉了,娃的三观更正了


说得犀利又扎心,忽然又粉上了这个有口音的温柔山东小汉子了。——老母亲的粉,都粉在事业上。三观长全了,才不会被五官牵着鼻子走。


2019年年底,有机构对北京各小学进行了关于“理想”的抽样调查,结果让人瞠目结舌,居然有将近80%的小学生希望长大后成为网红。


央视《聚焦三农》的栏目里,有一个关于孩子沉迷于手机的报道,当记者问几个孩子“长大了想做什么?”他们一致回答:想当网红,因为网红能赚很多钱。


新华网曾做过一次调查统计,发现有54%的95后最向往的新兴职业就是主播和网红。


大爱孟川吐槽爱豆了!饭圈凉了,娃的三观更正了


而这些“理想”也不仅仅停留在脑海中,它们早已被付诸实践。


还记得曾经看过的小学生短视频和直播吗?


这些孩子,熟练地跳社会摇,老练地喊:老铁666。或是化着浓妆,在镜头前做各种不属于他们这个年龄的动作。更有甚者,为了获取关注度,连父母的生命都可以用来编排。在镜头前哭诉妈妈车祸去世,希望网友给自己点1万个赞。


关于这个话题,网上的热议从没有消停过。有微博网友曾表示:我的22岁辛辛苦苦上班为钱发愁,人家的22岁买宾利住豪宅,怪不得现在的孩子们都想当网红。


大爱孟川吐槽爱豆了!饭圈凉了,娃的三观更正了


这种想法或许也是学生们心底的写照。


当了网红,就可以获得许多人的关注,收入可观,可以买自己喜欢的东西,吃自己喜欢吃的美食,工作时间自由,想去哪儿玩就去哪儿。


和这种生活相比,读书和学习确实过于“枯燥且辛苦”~


而孩子们之所以会产生这种认知,一方面在于资本对流量明星的不当运作和宣传;


另一方面,即使部分流量明星和网红确实付出了艰苦努力,但公共媒体偏向聚焦于他们的光鲜亮丽,却很少关注和宣传他们背后的辛酸;


同时,受资本影响,在媒介领域占大比重的流量媒体过度聚焦在流量明星,很少宣传娱乐圈以外各行各业正能量人物。


大爱孟川吐槽爱豆了!饭圈凉了,娃的三观更正了


以上种种,就造成了许多人被数据困在了信息茧房中,如果受众本身从不主动出圈探寻更多信息,那么他就会在这个茧房中越陷越深。同时也误导了不知真相的受众,加深了他们不劳而获的想法。


而孩子恰好就属于这类受众。所以这次的饭圈清朗行动,老母亲举双手赞成!


大爱孟川吐槽爱豆了!饭圈凉了,娃的三观更正了


流量明星:颜值是作品


流量明星,顾名思义就是在一切能看得到流量的地方,都有这群人的身影。


数据,才是衡量流量明星商业价值的唯一标准。至于作品,who care?


但是就是这样一群没有什么作品的流量明星,却凭着数据,凭着一张脸,横跨影视歌+综艺。


所以,他们的作品,其实都是获得了使用他们肖像权和署名权许可的商品。


而这些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否值得那明码标价的价值,最终获益的资本并不会关心,他们关心的就是去洗脑更多的粉丝,不断扩大目标消费群体。


通过操控饭圈赚钱这回事,资本几乎是零本万利的。


首先,流量明星的脸,要么是爹妈生的,要么是花爹妈的钱整的。然后他们被资本发现,所以作为原材料的脸,资本是零投入。


之后,是名气的养成。早期的流量明星,大部分是花爹妈的钱去偷国受训,回国时基本自带流量了,资本直接接手。后期的养成综艺,节目和平台是一家的,加上各种广告招商,节目本身就是盈利的。


最后,到了收割阶段,这才是珍珠如土金如铁。粉丝们可以斥巨资给偶像包下一整条轨交列车的广告,包下各大商场户外大屏,买下小行星的命名权,包机做专属主体飞机,把一首莫名其妙的歌刷到美国iTunes榜单第一名……


大爱孟川吐槽爱豆了!饭圈凉了,娃的三观更正了


看到流量明星的营业模式,会让人联想到娱乐圈的一个古早称谓——“双栖明星”。


当年的双栖明星,指代那些真正颜艺双绝,电影音乐都能打的实力一线艺人。


比如最成功的天皇巨星,张国荣


大爱孟川吐槽爱豆了!饭圈凉了,娃的三观更正了


最成功的真·顶流男团,四大天王


大爱孟川吐槽爱豆了!饭圈凉了,娃的三观更正了


时移世易,“双栖明星”和“顶流”,当年是代表行业标杆的荣誉称号,现在却成了同行避之不及和观众群嘲的代名词。


你才流量明星,你们全家流量明星!


大话练习生


其实,不仅仅流量明星起源于香港娱乐圈,就连练习生制度,大约也起源于香港。


1971年,香港无线电视艺员训练班开办,中五毕业即可报名。每年开办一期,每期三个月,业余时间上课,学习内容包括表演、音乐、影视制作等理论知识与技能。1978年起,调整培训时间为每期一年,全年全日制。1984年,缩短为每期半年。培训后,通过考评的学员,有机会获聘为TVB合约艺员。


我们今天回看它的办学成就,的确培养了不少专业技术过硬的演员歌手以及幕后人员。但是,这都不能掩盖,这个培训班的速成性质。


这个班更像一场新人入职试用培训。短暂试训后,合格的才被录用成为正式员工,新人入职,刚开始自然就是各种打杂跑龙套。机会来了,就参演配角、主角或者一夜走红。没机会,当然就一直跑下去。


在《人到中年想躺平,不如看看TVB!》一文中,我们说过,TVB是出了名的“血汗工厂”,合约几乎等于“卖身契”。而早年入行的艺人,大部分都是出生贫寒,而香港就那么大人口又多,没有其他更好的选择,只能为了这点微薄薪水捱下去。


我们无从考证,偷国练习生制度是否借鉴了无线培训班。不过从韩剧《请回答1988》中可以看出,当年的港娱在韩国确实大行其道。而韩国的资本,看见这么赚钱的一个领域,应该不会没考察过香港娱乐圈。至于这中间是否有故事,有兴趣的话。不妨自行考证。


大爱孟川吐槽爱豆了!饭圈凉了,娃的三观更正了


和无线培训班相比,韩国练习生一般都是找10岁出头的孩子,花上3-7年的时间,让这些练习生接受音乐、舞蹈、演戏等训练,打造一个近乎完美的明星。


除了高强度训练,还有更多的衣食住行限制。比如不要在公共场合上卫生间,去楼下超时买东西需要有精致的造型,为了维持身材一天只能吃非常少的限量食物……整个练习生涯,就是一个去掉自己真实性格,重塑人设的过程。


这种培养,其实已经不把人当人了。这是一种工业化制造,制造各种分别带着某种不同标签的商品,制造一个又一个赚钱的工具。


而内娱的流量明星,就是资本秉着“花最少的钱赚更多的钱”的想法,把这两种练习生模式用到了极致。


在短短几个月的所谓“偶像养成综艺”中,我们看到了套着各种人设的练习生,看着他们在镜头前一点点“成长”,为他打投,送他出道,给他打榜……


细细想来,没什么实际收获,除了莫名其妙躁动后的筋疲力竭,就是被培养了几个月的为×××花钱的消费习惯,以及“我的一生就是要为×××而活”的空洞脑袋。


大爱孟川吐槽爱豆了!饭圈凉了,娃的三观更正了


文艺要为人民服务,服务的内容应该由人民自主选择,而不应该被私人定制。


抵制饭圈,维护文艺圈的百花齐放,是人民的义务,也是人民的权利。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1

标签:培训班   艺员   爹妈   韩国   香港   受众   娱乐圈   流量   当年   确实   哥哥   资本   孩子   明星   作品   游戏   孟川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