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县剪纸:用刀“刻”出来的剪纸


蔚县剪纸:用刀“刻”出来的剪纸

国人对剪纸艺术一定不陌生,而有一种剪纸作品不是用剪刀“剪”出来的,而是用刀“刻”出来的,它就是有着悠久历史的蔚县剪纸。蔚县剪纸是我国唯一以阴刻为主、阳刻为辅的点彩剪纸,刀工精细,色彩浓艳,在我国众多剪纸流派中独树一帜,2006年入选我国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2009年10月入选了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蔚县剪纸:用刀“刻”出来的剪纸

蔚县剪纸艺术发源于河北省张家口市蔚县,蔚县古称蔚州,又名萝川。殷商时期,商汤封代,秦统一六国后,置代郡。至北周宣武帝时(公元580年)始置蔚州,民国年间改州为县。数千年的文明发展史,造就了蔚县丰富浓厚的文化内涵,也给剪纸等民间艺术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内容素材。蔚县的自然环境还非常适宜大量种植白麻——造纸的原料,给蔚县剪纸艺术提供了优质的原料来源。

蔚县剪纸:用刀“刻”出来的剪纸

在纸张出现之前,古人就已经用薄片材料通过镂空雕刻制成工艺品,在金箔、皮革、绢帛上,甚至在树叶上剪刻纹样。《史记》中有记载,周成王用梧桐叶剪成“圭”赐其弟,封姬虞到唐为侯。根据考古出土文物,战国时期就有用皮革镂花、银箔镂空刻花,这些都为后来的民间剪纸艺术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汉代,人们开始用纸作为材料制作剪纸艺术作品。目前我国最早的剪纸作品,是出土于新疆吐鲁番火焰山附近的五幅团花剪纸。

蔚县剪纸:用刀“刻”出来的剪纸

蔚县剪纸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朝成化年间,它吸收了当时木版水印窗花以及河北雕刻刺绣花样等特色,当地剪纸艺人在单色剪纸的基础上运用彩色,改革了工艺,为追求透光性,用刀子增加镂空效果,开创了彩色镂空剪纸的先河。清道光到光绪年间是蔚县剪纸的草创阶段,刀功较粗,图案也较简陋,色彩点染仅有几种。清光绪到清末的30多年间,用刻刀雕刻并染色的蔚县剪纸已普遍流行。20世纪30年代,以王老赏为代表的一批民间艺人,对大量戏曲人物进行重新设计、刻制,同时对花卉图案进行规范改造,丰富了刻制工具、刻纸技法和染色技法,使蔚县剪纸在构图、造型和色彩上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和鲜明的地域特色,开创了独具一格的民间剪纸新流派。

蔚县剪纸:用刀“刻”出来的剪纸

蔚县的剪纸,是用刀刻出来的,和剪相比,刀刻的优势就是一次可以加工多个剪纸图案,并且能够完美刻画图案的细部。比如其中令人赞叹的“拉胡须”刀工技法:刻制人物的胡须和毛发,要求根根细微、匀称,不能有丝毫的差池,细致而精巧,如刻断一根则全盘作废,难度和精度非同一般。

蔚县剪纸:用刀“刻”出来的剪纸

蔚县剪纸使用的纸张多为宣纸、高丽纸,其制作流程大致可分为熏、濛、刻、染、整理装裱等几个步骤。“熏”是将设计好的厚纸样或草图贴在白纸上,燃烛烟熏,使于白纸上留下清晰的黑样;“濛”,亦作“焖”,是指用宣纸或高丽纸多次折叠至三五十层,然后用水淋湿,以手压实,使之形成一块整体,以待刻制;“刻”即将黑样放于焖好的纸块上,用刀刻制;“染”是在刻出的白样上点染着色,也会同涂染、晕染、套染、渲染等技法结合运用;最后逐张揭开,整理,装裱制成成品。

蔚县剪纸:用刀“刻”出来的剪纸

中国的剪纸最初用于祭祀,后大量用于日常生活和装饰,如窗花、花灯等。蔚县剪纸于清朝传入宫廷,获得广泛赞誉和推广,制作技艺和图案色彩等有着独特的魅力。题材上,蔚县剪纸取材广泛,花样繁多,有戏曲人物、戏曲脸谱、神话人物、花鸟鱼虫、吉禽瑞兽等,构图饱满、造型生动。在刀工表现上,既有北方民间剪纸粗犷、质朴的特性,又有南方剪纸细腻、秀丽的风格。蔚县剪纸作品的色彩一般都相对浓艳,对比强烈,装饰感强。作为历史悠久的的民间艺术,蔚县剪纸既匠心独运、工致传神,同时质朴率真、雅俗共赏,既表现出浓郁的生活特色和乡土地方特色,同时也表达了人们对吉祥幸福的美好祝愿。

蔚县剪纸:用刀“刻”出来的剪纸

以刻替剪,雕刻时光,作为与生活紧密相连的民间艺术,蔚县剪纸在今天依然延续着它独特的艺术生命力。


蔚县剪纸:用刀“刻”出来的剪纸

蔚县剪纸:用刀“刻”出来的剪纸

蔚县剪纸:用刀“刻”出来的剪纸

【2019年7月刊:西部地区高原湖泊】,椱ァ製这段描述₳E6u7Y7lTp22₳后到◇綯℡寳

复制以上内容,打开淘宝APP即可购买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6

标签:蔚县   剪纸   高丽纸   窗花   浓艳   宣纸   民间艺术   戏曲   技法   年间   图案   色彩   民间   人物   艺术   游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