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这一抹蓝,太美了

曾经被央视点赞的李子柒,

把镜头对准非遗传承,

用16分钟的视频呈现古老的蓝染技艺

带来超过1933万次观看,61.1万人点赞。

延续千年的技艺,再次惊艳国人。

中国这一抹蓝,太美了

印染在花布上的靛蓝,铭刻在骨子里的传承。图源/李子柒


01


所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古人称蓝色作“青”,

蓝染,即以蓝草为原料,

制成靛青进行染色

由蓝草染出的蓝染布,

一直是中国民间千家万户最常用的衣料。

时至今日,

中国历史上曾经风行过的各种染色技术,

几乎都已经被现代化学染色所取代,

唯一还能在极少数地区保存下来的传统染色

大概只有蓝染了。


中国这一抹蓝,太美了

贵州西部六枝地区的梭嘎苗族,衣装精美,在蓝布上制造全手工刺绣。摄影/李贵云


打靛、起缸、染布、做衣

这抹流传至今的中国蓝,

要从从一颗草的种子开始说起。


02


诗经有云:“终朝采蓝,不盈一襜”,

少女采上一天的蓝草所积攒的染料,

还不够染一件麻杉。

这里的蓝草,其实种类繁多,包括

木蓝属中的蓼蓝、松蓝、马蓝、吴蓝等。

古人一般在清明后下种育苗

小满前打畦插秧,暑伏前成熟收割,

蓝草的叶和茎就可以用来打靛了。


中国这一抹蓝,太美了

靛蓝是从蓼蓝里提出来的,但颜色却比蓼蓝更蓝。可谓“青出于蓝胜于蓝”。图源/李子柒


把蓝草放在靛缸

用清水浸泡一到两天发酵变蓝,

过滤掉杂质后加入石灰水,

用木棍不停搅拌打发

让蓝色色素沉淀在缸底,

这个过程就是打靛

起缸以后,再过滤掉多余的水份,

蓝染里通常用到的“靛青”就出来了。


中国这一抹蓝,太美了

将靛青染料分数次加入水缸,均匀搅拌,使靛青发酵,正常呈黄色。摄影/蒋文广


靛青本身带着一点鲜亮的绿,

这是发酵带来的氧化作用

不同的水温、浓度、手法,

可以变幻出或深或浅的蓝色

我国每个地域的靛青,

种植制作过程不同,出品也有差异,

其中以温州中雁荡山黄檀硐村所产的靛青最佳。


中国这一抹蓝,太美了

经过反复翻搅,使石灰水和靛水混匀,才能打出最好的“靛青”。图源/李子柒

03


传说中最美的“靛青”,

需要养足二十年才能呈现。

原料取自草木之间,

通过周而复始的浸染搅拌,

人们创造出中国独有的蓝色

还与中国最古老的染色技艺——

扎染、蜡染、夹染和灰染结合起来。


中国这一抹蓝,太美了

蜡染,是我国古老的少数民族民间传统纺织印染手工艺。摄影/陈靖文


蓝印花布、蓝蜡染、蓝扎染、蓝夹缬,

各种花样的蓝布,

装点了中国人千百年的日常生活。

扎染,顾名思义,

是一种采用结扎染色的工艺

事先设计好花纹图案,

然后用针和线将织物缝成一定形状,

或者用线捆扎。

其实就是有意识地制造扭结,

使染色剂不易附着,

最后形成一种别具特色的晕染效果


早在东晋时,扎染工艺已在民间流传,

到隋唐时,扎染已经十分流行,

“大撮晕缬、玛瑙缬、醉眼缬、方胜缬”,

“蓝染”出来的青碧缬衣裙更是风靡大唐后宫


中国这一抹蓝,太美了

蜡染历经多道工序,工艺讲究,已经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摄影/冉玉杰


蜡染,是一种大家都颇为熟悉的染色工艺,

因为用蜂蜡作防染剂而得名

蜡染的制作并不复杂,

以刀为“笔”,以熔化的蜂蜡作“墨”,

在白布上画出美丽的纹饰,

多为花草树木、虫鱼鸟兽、几何图形。

然后放进靛蓝缸内染色,

经过多次漂染再洗去上面的蜡斑,

就成为我们看到的蓝白分明的蜡染花布了


中国这一抹蓝,太美了

蜡染制作时,先把白布平铺于岸上,用蜂蜡绘制花鸟虫鱼,栩栩如生。图源/李子柒


西南少数民族多用此工艺,

制作出的衣服花样饱满,

层次丰富,极富民族特色,

丹寨苗族的蜡染就号称“东方第一染”


中国这一抹蓝,太美了

蓝布、银饰和刺绣的结合,带来了华丽炫目的苗族服饰。摄影/徐键


夹染,是利用雕板夹染出预定效果的工艺

用缕空花板把丝绸夹住,

再涂上用豆浆和石灰混合的粉浆,

待干后投入染缸加染。


唐代的夹染色彩斑斓,极为盛行,

唐玄宗曾将其作为国礼馈赠给各国使节

到了宋代,朝廷指定复色夹染为宫室专用

至元、明,夹染向单蓝色转化,

如今,夹染已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中国这一抹蓝,太美了

晾晒夹染是所有制作流程的最后一道工序。摄影/蒋文广

灰染,与夹染类似,

只是灰染刻纸为版,而夹染用的是雕板

以植物蓝草为染料,

用黄豆粉和石灰粉为染浆,

滤浆漏印的蓝白花布,

就是灰染出来的蓝印花布。


因为是全手工印染,

干后的浆难免会开裂,

形成了手工蓝印花布特有的冰裂纹


中国这一抹蓝,太美了

靛青需要放入黄豆秸秆燃烧后的草木灰水保温发酵。图源/李子柒


04


从种下蓝草种子

到制成蓝印花布,

蓝染枯燥繁复的工序

隐含着手工艺者对美学的阐述

但是作为天然植物提炼的蓝染,

原材料靛青的质量充满变量

日照、土壤、生产者等诸多因素影响,

远不及化学染料的出品稳定,

古老的蓝染工艺由此面临失传的危险。


中国这一抹蓝,太美了

当侗家人聚集一起时,满目都是蓝布衣裳。摄影/高冰


幸运的是,云贵高原上苗族、布依族的村落,

江浙水乡中南通、温州、绍兴的手工作坊

依旧保留着手织土布、靛青打制的传统。

延续三千年的蓝染,

不仅仅是一种手艺,

更是一种铭刻在骨子里的传承


中国这一抹蓝,太美了

从少数民族艳丽的服装,可以看见他们审美的历史。摄影/卢现艺

参考资料

·张琴.《中国国家地理》中文繁体版 2018.04《又见夹缬》

·李子柒.《【蓝染】印染在花布上的靛蓝,铭刻在骨子里的传承——蓝印花布》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9E411A7Yj

- END -


版权声明:本文图文版权归“国家全景地理”及《中国国家地理》中文繁体版所有,如需转载,请与“国家全景地理”联系。

中国这一抹蓝,太美了


中国这一抹蓝,太美了

相关杂志推荐


中国这一抹蓝,太美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1

标签:中国   苗族   靛青   石灰水   全景   靛蓝   蜂蜡   蓝布   蜡染   花布   李子   工序   染料   蓝色   工艺   游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