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姓人从韶关南迁至佛山建了个村子,如今他家山上建了个网红地标

广东人对一个地名特别熟悉,我自己也曾在无数个场合听说过它,这个地方就是珠玑巷。

珠玑巷原本是广东省韶关南雄市珠玑镇珠玑村的一条古巷,巷子长约1500多米,巷道宽4米,巷内有古楼、古塔、古榕、古桥等遗迹。这是一条始建于南宋时期的巷道,在唐、宋时期极其热闹。

何姓人从韶关南迁至佛山建了个村子,如今他家山上建了个网红地标

为什么广东人对珠玑巷很熟悉呢?因为它是中原人南迁的古道。大量的中原人便是从此处向岭南移民。中原人先在珠玑巷居住,之后向广州、佛山等珠三角地区和港澳地区以及海外移民。

据说,从宋朝至元初的200多年里,珠玑巷就有150多个姓氏向南迁移。最多时,一次移迁超过1000人。

清朝时期,有着“清代徐霞客”之称的屈大均在自己的《广东新语》一书里对珠玑巷也有所记载:“吾广故家望族。其先多从南雄珠玑巷而来......宋南渡时诸朝臣从驾入岭,至止南雄。”当时,珠玑巷是入岭南的唯一古道,因此韶关南雄一直被认为是广府的发源地。

公元1418年,明永乐十六年,在这些迁移的队伍里,其中有一户人家姓何。何宅的男主人名叫何雷震,只听他一声令下,何家人便从珠玑巷何宅开始了南迁之路。

何姓人从韶关南迁至佛山建了个村子,如今他家山上建了个网红地标

至于珠玑巷的人住得好好的,为何要继续南迁,根据分析原因可能是这样的:岭南自古天气炎热,属于烟瘴之地,不怎么适宜居住,皇帝不喜欢的官员常常被贬至岭南。但是当战乱纷争,岭南恰好是避乱的绝佳之地,于是这些中原人便纷纷来到了南雄的珠玑巷定居。他们在珠玑巷居住一段时间之后,对岭南周边的环境也了解了,对气候也适应了。随之人口越来越多,人们便开始选择更佳的居住地。

总之,何家人跟着众人一起开始了他们的南迁之路。他们一路向南,虽然路途遥远,舟车劳顿,好在大家互相照应,倒也不至于有多艰难。

何姓人从韶关南迁至佛山建了个村子,如今他家山上建了个网红地标

当他们走到佛山南海里水的时候,只见此地有座山,山上苍松挺拔,草木葱茏,清泉汇成山涧,眼前一片山清水秀的景色。山前更是有一片平坦开阔之地,可将秀美山色尽收眼底。何先生仔细观察,发现此地山形舒展,像一面展开的旗帜,可谓风水宝地。

何姓人从韶关南迁至佛山建了个村子,如今他家山上建了个网红地标

何姓人从韶关南迁至佛山建了个村子,如今他家山上建了个网红地标

“就是这里了!”何先生再一声吆喝,众人纷纷卸下行李打算安顿下来。他们在这里建了一座村子,它就是里水远近闻名的展旗村。

展旗村有个展旗岗,就是何家人曾经看起来像一面旗帜的展旗山,展旗峰上有一座展旗楼,高139米,据说,站在展旗楼的最高端,当天气好的时候,甚至可以望到广州的地标建筑小蛮腰。

何姓人从韶关南迁至佛山建了个村子,如今他家山上建了个网红地标

何姓人从韶关南迁至佛山建了个村子,如今他家山上建了个网红地标

要说到南海里水,在古代可是相当知名,自古西水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里水人,像著名的清代书画家谢兰生,康有为的书法就是谢兰生的弟子教的。

何姓人从韶关南迁至佛山建了个村子,如今他家山上建了个网红地标

何姓人从韶关南迁至佛山建了个村子,如今他家山上建了个网红地标

在里水也有很多知名的古建筑,像北涌亭,始建年代不详,只知道重建于1856年。

何姓人从韶关南迁至佛山建了个村子,如今他家山上建了个网红地标

还有象林寺,建于1666年,寺里的舍利塔1976年被迁至西樵山的白云洞。

何姓人从韶关南迁至佛山建了个村子,如今他家山上建了个网红地标

还有被列入清代羊城八景的金山古寺、西华寺等等。

展旗楼与佛山南海千灯湖中轴线上的桂城魁星阁两两相望,形成南海的南阁北楼格局,相当于南海的又一处地标!

何姓人从韶关南迁至佛山建了个村子,如今他家山上建了个网红地标

如今,展旗楼已经成为南海里水的网红打卡地,人们从步梯登上展旗峰,再登上展旗楼,吹着展旗山凉爽的清风,看着里水的壮丽山河,无比惬意。

何姓人从韶关南迁至佛山建了个村子,如今他家山上建了个网红地标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1

标签:韶关   佛山   至元   地标   其先   南雄   向南   原人   珠玑   南海   巷道   岭南   广东   清代   村子   他家   家人   游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