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长乐,看当地人用“行为艺术”讲故事

在长乐,看当地人用“行为艺术”讲故事

也曾走过千山万水,拍过无数人文,但像长乐人这般把身体当成行为艺术,用身体语言结合道具表达长乐街的历史与文化还是第一次见,每家每户出一台或几家人合起来出一台故事,然后组合成规模盛大的长乐故事会,将故事演给大家看而不是讲给大家听,确实令人耳目一新。

在长乐,看当地人用“行为艺术”讲故事

千年古镇长乐,因北方移民至此安居,遂取“长久安乐"之意,故称“长乐”,又称长乐街。长乐的抬阁故事会从隋唐流传而来,来长乐,必须一睹“抬阁故事会”的盛况,否则,你根本就不了解长乐人。

在长乐,看当地人用“行为艺术”讲故事

每年正月十五,长乐人一大清早便习惯性地将自家娃娃妆扮成一个个历史或传说中的人物,“做”成一个个造型,用“抬阁”推出一个个精彩的故事。这种表达形式有些类似于湘西的“合拢宴”,每家每户拿一两个自家的拿手好菜,然后在会餐的地方拼在一起,组成盛大的宴席。只不过,长乐人每家每户出的是“行为艺术”,而这种方式要难于表达得多。

在长乐,看当地人用“行为艺术”讲故事

长度不到一公里的麻石街上的抬阁故事会,起初只是年复一年的自娱自乐,如今却已经成为一种生活习俗,没有看故事会就像这年白过了一般,总让你惦记着,渴望着……

在长乐,看当地人用“行为艺术”讲故事

今年6月27日,应朋友之约有幸见证了刻意在年中加演的故事会,从此便津津乐道这次旅行。

在长乐,看当地人用“行为艺术”讲故事

一大早和朋友来到麻石街,早餐时正好遇到两个已化了妆的小演员,便赶紧凑过去和她们同桌用餐。小姑娘告诉我,每逢传统节日学校都会有类似的主题班会,也会演长乐故事,还蛮好玩的。

在长乐,看当地人用“行为艺术”讲故事

我好奇地问:“小姑娘,你们同学是不是都会踩高跷啊?”

小姑娘有些得意地看了小伙伴一眼,然后笑着说:“班上的同学除了几个顽皮的男生不会,其他同学全会。”

另一个小姑娘接着话头说:“长乐人要是不会踩高跷,会被人笑话的呢!”

在长乐,看当地人用“行为艺术”讲故事

早晨6:30的麻石街上行人并不多,但故事会里一些大型的“抬阁”已经摆在街道两边,只需演员站在上面就是一个个完整的地故事了。

在长乐,看当地人用“行为艺术”讲故事

化妆间离麻石街不远,不过百米的距离。三个化妆师正在紧锣密鼓地给孩子们上妆,上彩、扑粉每一步都挺讲究,孩子们也很配合,三、四岁的娃都不吵不闹地排队等候,待轮到自己上妆便听凭化妆师的摆布。

在长乐,看当地人用“行为艺术”讲故事


在长乐,看当地人用“行为艺术”讲故事

上市街和下市街都有自己的故事会博物馆,我趁着小演员们化妆的间隙径直走进了上市街博物馆的二楼,楼梯间过道上都是历届故事会的经典照片,看得出往届的盛况。我最感兴趣的是楼上一大屋子的各种形形色色的道具,各种漂亮的头饰、五颜六色的古装,还有彩旗、彩灯,武生用的刀、枪、剑应有尽有。

在长乐,看当地人用“行为艺术”讲故事

长乐非遗文创展示体验基地紧挨着化妆间,一阵喧天的威风锣鼓吸引了很多来看热闹的人,60来岁的人打起鼓来就像个年轻的小伙,神采飞扬,舞着、跳着、喊着,不仅自得其乐,周围的人也被这种快乐所感染,年轻人嗨起来则更是投入。

在长乐,看当地人用“行为艺术”讲故事

体验基地的大院子里有许多正在准备故事会的家庭,故事会里的典型人物大都以民间历史故事的为原型,通过人与道具的完美结合,配以会旗、彩旗、彩灯、油筒、乐队,再加上玩龙、舞狮、彩莲船、锣鼓等组成,这会儿各家都忙着把自家娃娃固定在高彩上。

在长乐,看当地人用“行为艺术”讲故事

爷爷刚扶着人字梯把小孙女抱上高彩,小姑娘便不停地喊:“好高,我怕,我好怕!”一边笑嘻嘻地闹腾,一边不停地蹬着脚,看着我有点心慌。不过,爷爷和站在地面的妈妈显然不是太担心,老爷子将宝贝孙女抱稳后赶紧帮她把古装穿戴整齐,大概是衣服太厚,小姑娘明显有点不开心,不过,转眼又眉开眼笑了。看着这许多的大家庭在院里忙碌着,这种需要祖孙三代人一起配合好才能完成的活,在我眼里变得无比温馨,我仿佛看见了陶渊明先生笔下“黄发垂髻并怡然自乐”的场景。

在长乐,看当地人用“行为艺术”讲故事

许仙游湖的这一对早早地就装扮好了,两人站在几米高的台上有说有笑,白娘子长相端庄,小小年纪就很有国际范,看来对这种场面早已习惯成自然。

在长乐,看当地人用“行为艺术”讲故事

财神送宝故事里的这个穿绿衣服的小姑娘,还不满5岁,今年这是第二次上高彩了,妈妈介绍说,小姑娘春节时就挺乖,不哭也不闹,这一次还盼着上台呢!

在长乐,看当地人用“行为艺术”讲故事

演温酒斩华雄的这一对小男生,是一对兄弟平日里也是很好的朋友,爷爷和爸爸齐上场围着他俩忙乎了半个多小时,这个故事挺不容易演,站在高处的小男生一直得依托在一枝长枪柄上,尽管高高在上令他得瑟却也十分不易,真的是集惊奇、险、巧于一身。

在长乐,看当地人用“行为艺术”讲故事

早餐时遇到的那对小姑娘,演的是“千里送京娘”,穿上大蟒袍的她果然很威风,仿佛站在她肩上、穿着红色古装的“小京娘”则面露羞涩,两人一板一眼演绎着十分到位。

在长乐,看当地人用“行为艺术”讲故事

也有爷爷怀抱着小孙子提前来见习的,显然一岁多的小娃娃对这些五颜六色的龙头十分好奇,大概是想让宝宝用胖乎乎的小手去摸一摸那龙头,爷爷尽力地他举得高高的,还不忘小声地鼓励他。再过三、四年,这宝贝应该就是故事会的小演员了,看来长乐故事会讲究的是从娃娃抓起。

在长乐,看当地人用“行为艺术”讲故事


在长乐,看当地人用“行为艺术”讲故事


在长乐,看当地人用“行为艺术”讲故事

上午9点,“抬阁故事会”正式开演,首先出场的是上街市,故事会一开场便直接进入高潮,形式多样的地故事、地台故事、高彩、高跷故事一下子就将观众的胃口吊足了。我的焦点一起的踩高跷的队伍,这种按年龄不同而决定高跷高低的技术活,极其挑战人的技能、耐力、心理素质以及身体的协调性,尤其是四米高的那种,站在上面有几层楼那么高,仿佛立在云端,每迈出一步都像在腾云驾雾。他们停下来休息,我便去追前面的队伍,这一会儿便回头来找他们,算是过足了瘾。

在长乐,看当地人用“行为艺术”讲故事


在长乐,看当地人用“行为艺术”讲故事

六月的天,尽管刚下过雨,气温仍然是30度左右,很多宝贝穿着厚厚的古装犹如将军的盔甲般,汗流如雨。不过,长达一小时的巡游却不见一个小宝贝哭闹,再苦再累、再热再不舒服也自己咬牙坚持,没有一个人中途退出。

在长乐,看当地人用“行为艺术”讲故事

来麻石街上看热闹的人更是兴致勃勃,有些孩子没法做故事会的主角,便在旁边走起了模特步,大妈也忍不住玩拍,年轻妈妈推着小车带着娃娃,生怕落下来精彩的场景。

在长乐,看当地人用“行为艺术”讲故事

此刻,看热闹的人和表演的人融合在一起,也没有人区分谁是游客谁是故事会的演员,所有人的激情都随着由低到高、错落有致的队伍涌动, 一时间大家都成了故事会的主角。

在长乐,看当地人用“行为艺术”讲故事

上市街的队伍刚走出麻石街,下市街的故事会便行动起来,虽然节目大同小异,但一样精致有看头。上市街空中转轮的两个大转轮分设三轴,每轴两端端口坐人,转轮上一共有十二人 ,全都是穿戴整齐的5、6岁的小女孩,她们一直荡着秋千,随着基台的行走像是许多盛开的小花,可爱极了。

在长乐,看当地人用“行为艺术”讲故事


在长乐,看当地人用“行为艺术”讲故事

下市街的空中转轮则全是清一色的小男生, 13个可爱的小小少年像叠罗汉般,分上中下三层,最上面的小男生一直保持大鹏展翅的姿式,十分的不容易。

在长乐,看当地人用“行为艺术”讲故事

《火烧山神庙》、《赵五娘》、《收杨再兴》、《穆桂英下山》、《刘海砍樵》、《屠夫状元》、《化蝶》…… 绚丽的服饰和造型多样的人物脸谱,用长乐人自己的理解方式将古装戏曲中人物的喜怒哀乐生动地展现出来,使得每台故事让人感受到的不只一场演出,而是一段乡愁、一次文化的接力与传承。

在长乐,看当地人用“行为艺术”讲故事

恋恋不舍地离开麻石街时,仍频频回首,这种看起来不经意、却将艺术与美蕴含在每个细节中的故事真的很打动人,这不是为了招揽游客而刻意造出来的节目,这是属于长乐自己的生活,是他们过年时娱乐自己的游戏而已。

在长乐,看当地人用“行为艺术”讲故事

在长乐,看当地人用“行为艺术”讲故事

我相信,这种基于传统,既接地气又富有创造力的“抬阁故事会”,必将作为记载历史文明的活化石而代代相传,日久弥新。

在长乐,看当地人用“行为艺术”讲故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9

标签:长乐   麻石   踩高跷   高跷   转轮   故事会   行为艺术   当地人   古装   小姑娘   道具   爷爷   队伍   演员   娃娃   人物   故事   游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