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航员DNA发生永久突变,到底是哪里发生了变化?一起来看看

NASA宇航员史考特在国际太空站待了340天,回到地球后与他基因相同的兄弟mark进行基因对比,结果发现史考特“免疫系统和DNA修复功能”发生突变,是无法修复的损伤。

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情况?

在太空环境中,我们已知的对人体的影响主要影响在细胞和分子层面。

具体表现为骨密度的损失,对认知表现的影响,肠道微生物的增多和基因的改变。

为了弄清楚具体影响,研究人员收集了端粒、基因表达、微生物学、代谢组学、蛋白质组学、认知学、表观遗传学等数据。

得出以下结果:

|端粒:在太空飞行期间,端粒变长了。

端粒是染色体末端的重复序列,对维持基因的稳定性有重要的作用。

端粒的长度会随着细胞的分裂而缩短,简单来说,就是因为年龄的增长,或者是因为外界的压力、辐射等。

通过双胞胎在太空和地面的对比发现,在地面的mark端粒长度保持稳定,但是在太空的史考特在飞行期间端粒长度明显增加。

宇航员DNA发生永久突变,到底是哪里发生了变化?一起来看看

不过当他回到地面的时候,过了几个月,端粒的长度有回归到了正常。

|微生物学:在飞行期间肠道微生物发生了较大变化。

可能是受到太空环境的影响,宇航员在飞行的期间,肠道微生物增多,但是回到地面之后,情况也恢复到了正常水平。

|表观遗传学:有些DNA甲基化水平在太空期间发生了改变。

通过和地面的mark对比发现,史考特的DNA甲基化出现了更大的变化,但是在回到地面后也恢复了正常。

|代谢组学:在太空及回到地面之后,史考特出现了一些炎症和颈动脉壁增厚的现象。

|基因表达:与地面mark相比,产生了差异。

史考特在飞行前、飞行中、飞行后分别采集血细胞,做了RNA测序。

结果发现在飞行中有些基因出现了一些差别,在史考特回到地面后不久,91.3%的基因都回到正常水平,有一小部分出现了差异——8.7%。

总之,在太空生活一年的时间,对人体确实会带来一些改变,诸如端粒长度,基因突变等情况。

原文链接:https://science.sciencemag.org/content/364/6436/eaau8650,发表在science上的文章,有兴趣朋友可以去看看。

宇航员DNA发生永久突变,到底是哪里发生了变化?一起来看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6

标签:宇航员   表观   微生物学   遗传学   肠道   突变   微生物   认知   基因   太空   长度   地面   水平   发生   情况   发现   端粒   游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