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动仪被讽不如“梁下猪肉”,被撤出教科书,为何要张衡背锅?

我们小时候都学过一个有关于张衡发明地动仪的故事,在这篇课文中生动形象地讲解了东汉的张衡是如何发明地动仪的故事,歌颂了我国古代科学家的奇思妙想。可是你知道吗?这篇课文现在已经从教材之中被删除掉了,到底为什么要删除这篇课文?

地动仪被讽不如“梁下猪肉”,被撤出教科书,为何要张衡背锅?

图为张衡

我们了解的地动仪其实是后人仿制出来的‍

我们在课本中我们学到的张衡发明地动仪的故事,其实是《后汉书·张衡传》的一段扩写:“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

课文中还有一张地震仪的图片,那其实并不是张衡的地动仪,张衡的地动仪并没有流传下来,那张图片的地动仪是后世的王振铎先生根据史书的记载仿制出来的。

地动仪被讽不如“梁下猪肉”,被撤出教科书,为何要张衡背锅?

图为王振铎先生

1934年还在燕京大学就读历史系的王振铎先生,根据后汉书的记载,想到要仿制一台地动仪,两年之后,根据史书的记载,王振铎先生成功仿制出了地动仪的外观,但是在史书之中并没有对于地动仪内部结构的记录,身为历史系的王振铎先生,对于它的原理也不甚了解。于是王振铎先生想到根据英国地质学家米尔恩所阐述的悬垂摆结构理论进行仿制,在地动仪的上方悬垂一根摆来判断地震的方向,并设置相应的触发机关供人观测。

建国之后,王振铎先生就担任了文化部文物局博物馆的处长,国家就将复制地动仪的任务交给了他。于是在1951年王振铎先生放弃了他之前预想的悬垂摆原理,而是采用倒立的直杆原理制作出了仿制的地动仪。

地动仪被讽不如“梁下猪肉”,被撤出教科书,为何要张衡背锅?

图为王振铎仿制的地动仪

1952年通过新闻媒体的报道,这种利用倒立的直杆原理制作的地动仪被推广到了全国,全国人民都相信张衡的地动仪是采用直立杆原理制作的。全国人民都相信了,王振铎先生仿制的地动仪就是张衡当年制作的地动仪。

这个仿制出来的地动仪却受到了许多地震学家的质疑,认为这个地动仪在胡闹,这种地动仪不具备任何测试地震的能力。

地动仪被讽不如“梁下猪肉”,被撤出教科书,为何要张衡背锅?

1976年,郑振铎的朋友,中国地质学的奠基人傅承义院士也指出了这个地动仪的错误,面对自己的好友王振铎先生,他直言不讳的说道:“房梁上吊块肉都比你这个模型强。”

1988年,地动仪在日本奈良展示的时候,这个地动仪也失效了,中方的解说员无法证明这个仪器的有效性,只能通过手持的木棍敲击才能将龙口的铜丸掉下来。

地动仪被讽不如“梁下猪肉”,被撤出教科书,为何要张衡背锅?

图为傅承义院士

真正的地动仪是什么样的?‍

既然仿制这个地动仪是假的,那么真实的地动仪是什么样的?

在这个仿制的地动仪被否定之后,中国人并没有放弃对真正的张衡地动仪的寻找,中国科学院的教授、地质学家冯锐开始了着手研究制作真正能预测地震的张衡地动仪。

他意识到王振铎先生的地动仪使用的吊倒立杆是不符合地震原理的,于是冯锐先生就开始查找史书,开始研究汉代地震发生时到底是什么样的。他通过研究史书,发现当时人们对地震的描述上,经常使用“摇”这一个动词,这就说明张衡在制作地动仪的时候,很有可能利用到了英国地震学家米尔恩发现的的悬垂摆理论。

地动仪被讽不如“梁下猪肉”,被撤出教科书,为何要张衡背锅?

图为米尔恩的震动仪

这个理论是通过观察地震摇晃的吊灯发现的,那么古代的张衡能否通过摇晃的吊灯发现这一原理呢?因此冯锐查阅了大量的史书,发现汉代建筑中有很多悬挂物的存在,这就说明张衡很有可能通过这些摇晃的悬挂物发现了悬垂摆理论。

说干就干,在2004年中,河南博物馆和中国地震台网合作,由冯瑞团队带头,集合多家力量复原了真正的具有实际功能的张衡地动仪。

冯锐团队中的文史学家通过查阅了多部著作证明张衡地动仪确实是存在的,并不是古人的臆想,而且英国的地震学权威米尔恩也公开宣称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地动仪就是张衡发明的,这些都为冯锐之后研究地动仪提供了很大的信心。

地动仪被讽不如“梁下猪肉”,被撤出教科书,为何要张衡背锅?

图中张衡研究地动仪的画

在2005年的3月,冯锐团队成功仿制出来张衡的地动仪,并且经过了多项实验证明,这个地动仪是可以使用的。

2009年的9月23日,新的地动仪在中国科技馆新馆展出,现在展出的地动仪可以和观众互动,观众可以亲自摁下按钮,观察不同波形下地动仪的反应,这个机动可以精确地预测横波的来袭和来自纵波的震动,如有很重的关门震动、汽车经过时的震动和巨大的鞭炮声都无法影响到这个地动仪的观测。

地动仪被讽不如“梁下猪肉”,被撤出教科书,为何要张衡背锅?

新版地动仪能否运用于实际场景?

新版地动仪问世之后,同样也受到了社会多方的质疑,有人认为这种地动仪的功能太过夸大了,没有什么实际作用,2008年的汶川地震,北京也有震感,地动仪怎么没有检测到地震呢?

将地动仪重新带到大众视野的冯锐教授对此也做出了解释。预测地震不是可以简单地依靠一个仪器就能完成的,它需要建设地基等一系列的配套设施才能完成,如果说将复原的地震仪模型放在这样一套设备上,它的检测成本太大了,需要人时刻盯着他,而且它测量的数据也远不如现代仪器来的精确。如果非要强行将它运用到现实的地震测量,付出的代价有些得不偿失。


地动仪被讽不如“梁下猪肉”,被撤出教科书,为何要张衡背锅?

图为新版地动仪的内部结构

2010年的1月24日,当时的‍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阅读了冯锐的研究资料之后,原则同意修改张衡地动仪在课本中的这一章。

2014年秋季教改之后,根据教学大纲,张衡地动仪已经不再出现在历史课本之中,在人教版的历史教材也被拿掉了,作为弥补之前错误,人教版的教材在之后也会将新版地动仪的知识加到教师的用书中。

地动仪被讽不如“梁下猪肉”,被撤出教科书,为何要张衡背锅?

图为历史教材

中国古代有着灿烂的文明和文化,有很多精巧的工艺和发明,有的发明能够躲避时代的更迭流传至今,我们后人有幸能一睹它们的芳容,但是更多的发明都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之中,如果能通过现代科技让这样的文化遗产重见天日,是我们炎黄子孙的幸运。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6

标签:地动仪   后汉书   米尔   地震仪   地质学家   英国   史书   课文   教科书   猪肉   中国   课本   新版   原理   教材   理论   发现   游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