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细一看,原来公孙胜是梁山上的一个“票友”

从某种角度来说,《水浒传》里的公孙胜是一个非常有趣的人物。

仔细一看,原来公孙胜是梁山上的一个“票友”

《水浒传》塑造了各种各样被逼上梁山的好汉,其中有很多官逼民反的代表性人物,实际上也写出了另一种典型,他们属于少数不必上梁山的例外。

只要稍加对比,就会发现,与其他梁山一百零七将相比,公孙胜显得格外与众不同。

别的先不说,只看公孙胜上梁山的动机,就和别人都不一样。

仔细一看,原来公孙胜是梁山上的一个“票友”

具体来说,每人都有上山的必要和原因。如李逵是那种唯恐天下不乱的个性,上梁山是他的主动选择,从此他可以为所欲为;而林冲则是被逼无奈,无路可走;还有一些好汉却是被宋江迫害,或骗或诱,引上了梁山;对于多数人来说,则是犯下事,想要逃避官府的追捕,寻一个安身之地。

只有公孙胜把梁山当作一个玩票的地方,既可以体味其中的趣味,也可以随时抽身而去——想来就来想走就走,其他人却无法脱身

仔细一看,原来公孙胜是梁山上的一个“票友”

深入地想想,就能看出只有公孙胜一个人不是只能上梁山,他的退路很多。

对于其他头领来说,上梁山容易,可再想回到正常社会中,则步步维艰。在梁山被招安之前,他们个个都是上了海捕名单的要犯,被朝廷用重金悬赏,想要正常“旅行”都非常困难。

仔细一看,原来公孙胜是梁山上的一个“票友”

例如,武松要乔装成行者才能远行;吴用去大名府给卢俊义下套,和李逵两人也要化妆一番后才能出门。

吴用收拾了一包行李,教李逵打扮做道童,挑担下山。

另外,每个好汉在梁山落脚之后,或者上山之前,都要把家眷搬上山来,就是害怕受到牵连被官府迫害。

仔细一看,原来公孙胜是梁山上的一个“票友”

可是,即使官府并没有停止追捕抢夺生辰纲的贼人,公孙胜就敢大摇大摆地回乡,他既没有乔装打扮,回乡后也没有躲藏起来。他虽然隐居,但并不是完全没有人知道他的下落,说明公孙胜也没有想到要避人耳目。

公孙胜之所以敢这样有恃无恐,并不是因为他胆大妄为,而是因为他的老师是罗真人,那是他背后的大靠山。

仔细一看,原来公孙胜是梁山上的一个“票友”

在请回公孙胜时,李逵被罗真人施法捉弄,落在了官府手中,当时李逵的行径显现得就像一个妖人,但听到他和罗真人有一些关系,几个牢子都不敢薄待他。由此想象,公孙胜是罗真人的门下亲传弟子,在俗世中,他受到的优待更不必多说,所以,官府为何会对他这样一个大盗视而不见,其中缘故也说得过去。

原来蓟州人都知道罗真人是个现世的活神仙。从此便不肯下手伤他

仔细一看,原来公孙胜是梁山上的一个“票友”

纵观公孙胜的冒险经历,从他行走江湖到加入梁山为止,再到他两次主动离开梁山,用一个不甚恰当的例子来形容,就像是一个富二代在民间体验生活。

在现代社会中,也有类似的现象。有时会遇到一些神奇的同事,或者见到一些跑业务的销售,在日常的相处中,他们给人留下良好的印象,待人彬彬有礼,做事稳重,可是有一天突然离职,详细打听原因,原来是回家当老板,开始打理家族企业。

对于那些家无薄产的普通人,工作是生活中唯一的指望,只有努力工作才能衣食无忧,至于添置房产则属于太遥远的梦想。

仔细一看,原来公孙胜是梁山上的一个“票友”

以此类推,可以体会梁山好汉的处境和心理。能够逃离官府的追捕,在梁山安顿下来,有吃有穿,家人的安危也不用担心,大多数头领对此都会感到心满意足,为此需要去搏命去拼杀,也会觉得理所应当。他们就像是现代社会的普通人。

他们从来没有奢望过能够得到官府的赦免,也没有想过再回到从前那种平静安宁的生活,不是不想,而是他们对现实有非常清楚的认识——上了贼船就很难下来。类似于普通人不指望能够买得起豪宅。

相反,这样的纠结却从来没有困扰过公孙胜,他也体会不到其他人的满足感。所以只有公孙胜无人能及,生活于他总是一件轻松的事,从来没有改变过

仔细一看,原来公孙胜是梁山上的一个“票友”

就像那些富二代,常人不堪承受的生活压力对于他们而言不痛不痒。

所以,其他人迫于生存的压力,只能抱团取暖,不敢脱离梁山的庇护,不得不仰宋江的鼻息而生活,只有公孙胜毫无压力的选择离开——就像富二代的感受一样。

仔细一看,原来公孙胜是梁山上的一个“票友”

甚至,从某种角度来看,由于背后有罗真人作为靠山,宋江待他也显得前所未有。例如,朱仝对宋江恩重如山,可为了拉他入伙,宋江却施以狠辣毒计;卢俊义武艺超群,属于梁山急需的人才,不惜采用灭户手段;可对公孙胜,宋江、吴用只会派人恭请,而且公孙胜来去自由,不敢加以限制。

即使受到种种优待,不可谓宋江待之不厚,但公孙胜仍然不想留在梁山。

仔细一看,原来公孙胜是梁山上的一个“票友”

对于公孙胜来说,离开梁山有内因也有外因。

内因很简单,和公孙胜感情深厚的只有共同上山的七人。话说,要成为老铁有几个必要条件,“一起扛过枪,一起分过脏”。那几个一起打劫生辰纲的好汉,从算得上公孙胜的生死兄弟,怎么也要比后来入伙的梁山头领的感情好。

而且,在刚上梁山时,上山好汉少,个个义薄云天,山上的气氛自由随意,正是公孙胜喜欢的江湖草莽生活,但等到宋江上了梁山后,山寨开始变质,变成了勾心斗角的小江湖。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宋江的地方就有龌龊。

仔细一看,原来公孙胜是梁山上的一个“票友”

以公孙胜的个性来看,他是一个修道之人,清静无为,又喜欢兄弟义气,而且明显他不喜欢争权夺利,因而公孙胜自然不能适应梁山后来的乌烟瘴气。

此外,回家探母既是公孙胜离开梁山的借口,也是他远离江湖的真正原因。

孝顺母亲,要跟随师傅修行,是影响公孙胜的外因。

仔细一看,原来公孙胜是梁山上的一个“票友”

对于大部分好汉,梁山既是他们逃难的地方,也是他们的新家。一安定下来,他们总会把家眷搬上梁山,如李逵回乡去找老母。

但公孙胜从来没有在梁山定居的念头,他宁可不辞辛苦地回乡去探望母亲,宁愿毁诺,也不想归来。

另外,则是罗真人施加的影响。

仔细一看,原来公孙胜是梁山上的一个“票友”

罗真人一向对公孙胜寄予厚望,连外人都知道。

老人道:“二仙山只离本县四十五里便是。清道人他是罗真人上首徒弟。他本师如何放他离左右!”

而且,以罗真人的见识和超脱地位,他不会觉得凡间的荣华富贵有什么价值,认为那些无需眷恋,更不必说公孙胜加入的是一个乌七八糟的梁山——那个地方更不值得。

罗真人道:“一清既脱火坑学炼长生,何得再慕此境?”


仔细一看,原来公孙胜是梁山上的一个“票友”

因此,无论是听从师命,还是要奉养老母,以及出于公孙胜自身的考虑,他都不会选择继续留在梁山。

总的来看,公孙胜游荡江湖的一段经历纯属业余爱好,类似于玩票,他始终都有可靠的退路,或者说有后台撑腰,所以他才能够进退自如。

仔细一看,原来公孙胜是梁山上的一个“票友”

同样是生辰纲的要犯,其他人无处可去,只能逃上梁山,而公孙胜则可以大摇大摆地回乡,继续悠闲的生活、修行,官府不问不追。

对于公孙胜来说,在梁山入伙只是体验生活的一种方式,他既不需要功名,不需要把梁山当作建功立业的机遇,也不需要畏惧官府的追索,所以,当宋江上梁山后,“入云龙”公孙胜以回家探母为由离开。按照以前的论调加以评论,公孙胜是一个混到“起义”队伍里的人。

公孙胜上梁山,不由让人想起众多“票友”。

〈完〉

仔细一看,原来公孙胜是梁山上的一个“票友”

— 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立刻删除。

— 感谢点赞、评论、关注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7

标签:梁山   李逵   水浒传   票友   要犯   家眷   外因   头领   内因   生辰   官府   回乡   好汉   真人   仔细   江湖   地方   游戏   公孙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