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如郭嘉?被吹过头?是诸葛亮被过度神话,还是黑粉恶意挑骨头?

提到诸葛亮,大家都会立刻想到《三国演义》中:

不如郭嘉?被吹过头?是诸葛亮被过度神话,还是黑粉恶意挑骨头?

那个在隆中草屋和一个落魄的汉室后裔进行指点江山,规划未来的意气风发的青年才俊

不如郭嘉?被吹过头?是诸葛亮被过度神话,还是黑粉恶意挑骨头?

也会想起和东吴众多投降派酸儒,进行针尖对麦芒般舌辩,让这伙人哑口无言的完美外交形象

不如郭嘉?被吹过头?是诸葛亮被过度神话,还是黑粉恶意挑骨头?

还有神坛上“披头散发祭风”的“神棍形象”

可,随着诸葛亮《演义》被严重神话,随着诸葛亮越来越被人们崇拜和喜欢下:

有这样一批人,突然在某论坛上暴露出诸葛亮的一些小缺点后,再将其无限放大,造成一些尤其是没有完全读过史书、还有一些年幼的孩子等;在这样的主观影响下——

不如郭嘉?被吹过头?是诸葛亮被过度神话,还是黑粉恶意挑骨头?

很多人的印象中那个运筹帷幄的智者形象、一下子就被跌入神坛,尤其是在2010年左右突然爆火的《新三国》中,加上陆毅拙劣的演技反面催化加上早年《易中天品三国》中,易中天的低度“还原”,称诸葛亮并没有《三国演义》那样厉害。

没有彻底了解诸葛亮生平的人因此被蒙蔽,更让一些另类人“钻空子”,找到挑刺的点,说什么

“猪哥亮被吹过头了”

“猪哥亮也没怎么厉害”

“诸葛亮也是人,也会生气也会哭闹”

以此疯狂抹黑和丑化——

流芳千古、智计过人、运筹帷幄的诸葛武侯一下子就缩减贬低成了俗人形象。

这还不是最严重,更有甚者竟然认为

“郭嘉不死,卧龙不出”

郭嘉不死,就真的没有“卧龙”的立足之地吗?

郭嘉这个名字,对于熟读《三国演义》的读者们并不陌生。

不如郭嘉?被吹过头?是诸葛亮被过度神话,还是黑粉恶意挑骨头?

作为早期曹操手下的首席谋臣之一,为曹操出谋划策,史书上称其

“才策谋略,世之奇士”

郭嘉的确是精通谋略,富有远见;消灭吕布战、官渡之战中更是为处于劣势中的曹军力缆狂澜,连曹操都不敢确定能不能战胜比他兵力胜几倍的袁绍,是郭嘉站了出来鼓励曹操,以袁绍优柔寡断为由来安定军心。

不如郭嘉?被吹过头?是诸葛亮被过度神话,还是黑粉恶意挑骨头?

最后在其死之前更是提出"兵贵神速制敌军“的计策,使曹操能够大破乌桓,逼得袁尚兄弟不得不投奔公孙康,使这三人成为曹操的“口中食”。

为日后统一北方,建立魏国奠定坚实基础。

不如郭嘉?被吹过头?是诸葛亮被过度神话,还是黑粉恶意挑骨头?

可以说,没有郭嘉等谋臣的出谋划策,就没有后来的魏武帝曹操,就没有后来的强大曹魏。

然而,这样的贡献,根本就不及诸葛武侯的十分之一。

不如郭嘉?被吹过头?是诸葛亮被过度神话,还是黑粉恶意挑骨头?

诸葛亮还是青年的时候,就早已经洞察天下大事,《隆中对》就是最好的证明。只是,他在等一个时机合适的主公,而郭嘉死了,而同年诸葛亮就碰到了那个具有“龙凤之姿,仪表堂堂”的汉室后裔刘备。

这只能是巧合,诸葛亮和郭嘉二人,没有什么交情;在三国这个时代,最不缺的就是谋士和武将,在众多名士中,郭嘉只是一个无名小卒。

或许,诸葛亮压根就不知道这个人,更不可能因为一个不认识的人的死而是否选择出山。

想想都觉得不对劲......

从能力、贡献、人品、影响力来谈诸葛亮和郭嘉

从能力上说,郭嘉只是一个小小的军事参谋,到死都是一个小小的“军师祭酒”。

不如郭嘉?被吹过头?是诸葛亮被过度神话,还是黑粉恶意挑骨头?

而诸葛亮却能位极人臣、出将入相!集统帅、外交家、军事家、发明家、政治家等为一体,可以说,诸葛亮除了武功不在行外,几乎就没有他不会的!

从贡献上,郭嘉也至多留下一个《十胜十败》,而且只是为曹操的基业服务,对后世老百姓没什么用处。

不如郭嘉?被吹过头?是诸葛亮被过度神话,还是黑粉恶意挑骨头?

而诸葛亮从发明上,就有“木牛流马”“八阵图”“诸葛连弩”等军事发明,从食物上还制作了我们最熟悉的“馒头”,还有“诸葛菜”等等。

不如郭嘉?被吹过头?是诸葛亮被过度神话,还是黑粉恶意挑骨头?

而文学上,他所著的《出师表》满满透露着他以伐魏兴汉的坚定不移志向对先帝的怀念忠贞,对刘禅这个君主、后辈的告诫和舐犊情深,深深感受到他对这个国家、对百姓的热爱之情。

《诫子书》满满透露着父子情深,对儿子的期望,更是成为后世历代学子修身立志的名篇。

从人品上更能从这一段史料上看出:

“初,陈群非嘉不治行检,数廷诉嘉,嘉意自若。太祖愈益重之,然以群能持正,亦悦焉。”

——《三国志·郭嘉传》

早年的郭嘉私生活混乱,被陈群揭发举报;然而陈群揭发的事情,一定是极端违反了道德,如吸毒(五石散)、贪污、玩女人等等方面。

而曹操也是私生活混乱,“好人妻”的他怎么把这些所谓的“污点”放在眼里,再加上大业未成,更得重用郭嘉,而不理会陈群,郭嘉之所以英年早逝,与其混乱的私生活息息相关。

况且,郭嘉先从袁绍,而后为了利益而背弃袁绍转投曹操,乱世中这虽无可厚非,况且袁绍原本就不是什么英主。

况且,那时曹操风头正盛,倒戈向曹操,原本就是为了自己的利益着想。假如,曹操落魄呢,如果郭嘉活到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事变”呢,他该怎么做;不得而知。

但诸葛亮呢?无论刘备有多么困顿,多么落魄,一心只跟随刘氏父子,不离不弃,君臣永远无二心。

从对主公的忠诚度来看,郭嘉可是远远不如诸葛亮。

不如郭嘉?被吹过头?是诸葛亮被过度神话,还是黑粉恶意挑骨头?

而诸葛亮,政治清明,清廉如水,对丑妻黄氏爱护有加,为百姓谋了不少福利,深得百姓的爱戴,在刘备病逝白帝城后,更是鞠躬尽瘁。

在稳定国家内政、发展经济的同时,尽心北伐事业,无论北伐是有大成就,还是没有希望,依旧没有放弃,和昭烈帝一样,一直为了“克复中原”这个目标坚定不移,劳心劳力,不喊苦不抱怨,一直默默奉献着自己的健康。

最后活活累死在五丈原上,总而言之,在品格上就挑不出什么污点来。

从影响力来看,郭嘉只得到少数有地位的名士的简单称赞,无非也就是赞扬一下谋略出众外,也没什么可称赞,在百姓民间,如果没有《三国演义》,都几乎没人知道这个人。

不如郭嘉?被吹过头?是诸葛亮被过度神话,还是黑粉恶意挑骨头?

因此,无人为郭嘉修庙立祠(有也是极少数),香火更是少得可怜,自然也没怎么得到后世的怀念和祭奠。

而诸葛亮去世后,得到近时代的如狂傲不羁、目中无人的杨戏、彭羕、廖立等人的盛赞不绝。

敌方的贾诩、刘晔、司马懿、西晋皇帝司马炎、东吴的孙权都多方位评价,如治国贤相、德威远著、天下奇才、伊尹之德等,辞藻要多华丽有多华丽,要多高度就有多高度。

不如郭嘉?被吹过头?是诸葛亮被过度神话,还是黑粉恶意挑骨头?

在民间上更不用说,《三国演义》中,你以为你知道的“神人”诸葛亮,是罗贯中自己瞎编出来的?

那是根据民间百姓的口述、说书、戏剧等等改编而来。

从百姓上,无论是汉族还是南北方的少数民族,都是以自己的方式来纪念诸葛亮,如不顾皇帝刘禅,私自祭奠,还有后期的建武侯祠,直到现在都有人头缠白布这种习俗,目的当然是纪念诸葛亮

不如郭嘉?被吹过头?是诸葛亮被过度神话,还是黑粉恶意挑骨头?

在国内修建了很多关于诸葛亮的祠堂、墓,每年去武侯祠的游客络绎不绝,人山人海,祠堂内香火更是源源不断。

难道晋朝的王羲之;唐代的李靖、杜甫、杜牧;宋代的苏轼都是看了《三国演义》才崇拜诸葛亮吗?

总体来看,从能力、贡献、人品甚至是影响力,诸葛亮都能全方位吊打郭嘉!

不如郭嘉?被吹过头?是诸葛亮被过度神话,还是黑粉恶意挑骨头?

诸葛亮被后世评为“千古一相”,不是没有道理,那是历史上独一无二的存在!

如果提起“丞相”二字,自然而然就会想到诸葛亮。

诸葛武侯的存在和影响力在汉末三国是独一份,如果你一定喜欢郭嘉也不是不可,因为他的谋略也是出众,值得很多人学习,你也可以不喜欢诸葛亮,但借夸郭嘉而极度贬损诸葛武侯,那就是极度的愚蠢。

别忘了,这些事实和历史记载,不会以你的不喜欢而被篡改,如果因为盲目喜欢一个人,而极度忽视和缺乏对客观事实的认知能力,这种人就不配谈三国、更不配评价离我们千年之前的英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8

标签:东吴   卧龙   谋臣   汉室   谋略   私生活   后世   落魄   演义   人品   骨头   影响力   恶意   贡献   神话   形象   能力   百姓   游戏   诸葛亮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