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卖美国子公司的蚂蚁集团,转头又盯上了千亿东南亚市场

随着国际局势风云变幻,强如蚂蚁集团也开始收缩海外战线,进入更安全的区域避风。

据彭博社报道,蚂蚁集团最近正计划出售旗下生物识别安全公司EyeVerify,它是蚂蚁旗下全球可信身份平台ZOLOZ(国内名为蚂蚁佐罗)的子公司,也是其在美国市场投资的第一家公司。两位知情人士在接受彭博社采访时表示,蚂蚁集团正与多家美国潜在收购者接触,其中一位知情人士还声称,蚂蚁集团“将在今年上半年完成对于该公司的销售”。

这已经不是蚂蚁第一次收缩全球业务了。早在去年10月就有媒体称,蚂蚁集团“正削减其许多海外电子钱包公司的资金和员工支持”,涉及数亿美元和至少200名技术人才。此外,包括其全球支付基建被紧急叫停、减缓投资速度的相关报道也屡见不鲜。

对于抱有“全球支付梦”的蚂蚁来说,永久撤回国内几乎是不可想象的,这头庞然大物一时退却,恐怕只是它下一次大举扩张的开始。在各国局势诡谲莫测、竞争对手众多的全球市场上,蚂蚁集团的应许之地究竟在何方?或许人人都想知道答案。

欲卖美国子公司的蚂蚁集团,转头又盯上了千亿东南亚市场

进军美国惨遭折戟后,蚂蚁不想再经历一次“速汇金事件”

本次消息所指的公司EyeVerify,其总部位于密苏里州堪萨斯市,主研眼球扫描技术。它开发的产品Eyeprint ID可以将用户眼睛作为“密码”,简化登录和手机支付过程。2016年,蚂蚁集团获得美国海外投资委员会(CFIUS)的批准后,斥资约1亿美元拿下了EyeVerify。目前,除了支付宝之外,包括富国银行在内的多家银行也在自家产品中使用了EyeVerify的技术。

对于主打生物识别技术的蚂蚁佐罗来说,EyeVerify的眼球识别技术是重要一环。但目睹TikTok在美国市场遭遇监管打击后,很难说蚂蚁对于这块土地还有多少信心,再考虑到此前蚂蚁和速汇金“联姻”失败一事,本次它急于脱手EyeVerify也显得相对合理了。

2017年1月,蚂蚁集团(此时还叫蚂蚁金服)宣布将以每股13.25美元价格收购纳斯达克上市企业速汇金(MoneyGram),交易总额达8.8亿美元。后因本地对手提出更优竞价,蚂蚁也将收购价格提高到了每股18美元,这意味着整场交易金额升至12.04亿美元。此外,一旦收购成功,蚂蚁还需承担速汇金约9.37亿美元的未偿还债务。

即便身价日益高涨,速汇金对于蚂蚁仍有巨大吸引力。根据公开资料显示,速汇金于1940年成立,主营环球快速汇款业务,全球网点超过35万。相较于西联汇款、Xoom等竞争对手,速汇金有着汇款速度快、费用低、手续简单等特点,更适用于海外留学工作人群,蚂蚁很显然也是看上了这一点。收购速汇金若成功,将会大大提升蚂蚁在美国市场的整体竞争力。

但蚂蚁和速汇金终究未能成为眷属——CFIUS的干涉让这场“婚礼”没办法再进行下去。2018年1月2日,蚂蚁与速汇金共同发表声明称,CFIUS以“国家安全”为由终止了该场收购。作为补偿,蚂蚁将支付速汇金3000万美元解约金以了结此事。

鉴于此前这场失败的收购案,多数华尔街投资者认为,对于强监管的担忧是蚂蚁加速撤出美国的重要因素。风险咨询公司RWR Consulting CEO罗杰·罗宾逊(Roger Robinson)表示,美国上届政府中的一些人就曾将EyeVerify作为数据安全问题的重点打击目标,而处于政治和安全两方面考虑,新一任美国政府可能会坚持保护公民个人数据的行动。

欲卖美国子公司的蚂蚁集团,转头又盯上了千亿东南亚市场

全球“落子”的蚂蚁,为何唯独偏爱东南亚?

抛开美国市场这块难啃的硬骨头不谈,蚂蚁在全球仍有丰富的资源。

早在2014年,蚂蚁旗下支付宝就在澳洲悉尼设立了子公司AlipayAustralia,为中澳跨境电商发展提供支持,这之后,蚂蚁又展开了一系列投资与合作,逐步搭建起全球业务版图雏形。

2015年9月,蚂蚁对印度移动资讯公司One97(Paytm母公司)投资6.8亿美元,成为其第一大股东;2016年11月,它又与泰国支付企业Ascend Money达成战略合作;同年12月6日,包括巴克莱银行、巴黎银行、裕信银行在内的多家金融机构和支付技术公司与支付宝达成合作,为后者打开了一扇通向欧洲的门扉。

2017年,蚂蚁和菲律宾数字金融公司Mynt、韩国支付应用Kakao Pay、印尼集团Emtek展开合作,还在香港打造了支付宝HK。随后两年间,蚂蚁在非洲、拉美也有了相应布局。

在去年上半年公布的招股书中,蚂蚁披露了自己数年来全球扩张的成绩——截止2020年6月30日,国际总支付交易规模6219亿元、支付宝服务范围触达200个境外国家和地区。

至此,蚂蚁的国际化版图已经大致形成,但若是仔细观察它的海外棋局不难发现,近些年蚂蚁似乎相当偏爱东南亚支付市场。综合来看,2016-2018年间,蚂蚁集团已通过投资+技术合作模式进入了9个东南亚和南亚国家,去年12月,蚂蚁还通过旗下全资子公司拿下了新加坡的数字银行运营牌照。此外,有媒体援引消息人士报道,阿里巴巴北美商业大使王煜磊(花名乔峰)也将回归东南亚,负责蚂蚁在当地的跨国支付业务。

对于蚂蚁来说,东南亚可能会是它今后在海外重点发力的对象,原因很简单——这里离中国不远,而且居住着超过6.5亿人口,支付市场也未经完全开发,进步潜力巨大。据万事达卡2020年对东南亚市场的调研结果显示,在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等国家,电子钱包的使用频率近几年来得到了不小提升。以马来西亚为例,有40%的受访者表示在使用这项服务。

此前,谷歌、淡马锡和贝恩联合发布了一份关于东南亚电子支付市场的报告,它们预计,东南亚的电子钱包总交易额预计将从2019年的220亿美元提升至2025年的1140亿美元。面对如此巨大的蛋糕,在美国市场遇挫的蚂蚁没道理不来分上一口。

欲卖美国子公司的蚂蚁集团,转头又盯上了千亿东南亚市场

蚂蚁版图外的第三世界,仍有大片支付“金矿”等待发掘

除了潜力无限的东南亚市场外,我们也不能忽视非洲一众被简单划进“第三世界”的国度,某种意义来讲,它们对于蚂蚁来说可能比东南亚市场更有深挖价值。

在非洲,现代支付方式的普及程度比大多数人想象的要低。据Global Findex统计,相比中国或是印度超过80%的银行卡持有率,非洲全大陆仅有不到33%的人持有银行卡。以尼日利亚为例,全国15岁以上的居民中,完全未曾接触过银行服务的就有超过6000万人。

由于跨银行金融机构结算系统不完善、电力供应不稳定等原因,持有银行账户的尼日利亚居民大多聚集在像首都拉各斯这样的大城市中,在城市圈之外,现金支付仍占绝对多数。

乍一看,似乎尼日利亚以及诸多非洲国家和现代支付体系完全不搭调,但实际情况可能并非如此。得益于以传音、华为、小米为首的一批国内手机厂商、运营商在当地开展业务,非洲的手机、互联网普及情况已经取得了极大改善。

仍以尼日利亚为例,其1.9亿人口中就有9750万人拥有手机,其中还有5300万人能够用上智能手机。此外,移动数据资费也已下降至1GB/1000奈拉(约合人民币31.9元)。而在肯尼亚,手机普及率甚至达到了91%,有4300万人能够通过手机上网。

对于蚂蚁来说,非洲是个极为广阔且有潜力的市场,它此前虽在该地有所布局,但范围相对有限。2017年,蚂蚁曾与当地支付公司Zapper合作进军南非市场,2019年,阿里与尼日利亚Flutterwave支付服务达成合作关系,将其平台上6万商户纳入支付宝体系中。除了东南亚外,非洲或许将在多年后成为蚂蚁的另一块“应许之地”。

欲卖美国子公司的蚂蚁集团,转头又盯上了千亿东南亚市场

另一方面,蚂蚁在拉美地区的扩展可能不会太顺利。

此前,蚂蚁对该地区的投资主要限于巴西地区(2018年斥资1亿美元投资巴西金融科技公司StoneCo),但巴西政府近年加强了对于金融行业的监管,对外资进入本国金融行业更是警惕。一个例子是,去年Facebook带着自家的Whatsapp移动支付杀入巴西市场不到一个月,就被巴西央行紧急叫停,理由是“新的支付解决方案尚未得到央行批准”。

但也并非所有的拉美国家都是如此,蚂蚁尚未涉足的墨西哥市场就是个典型例子。这个拥有1.3亿人口的国家,有将近63%的成年人无法使用金融服务,超过90%的交易仍由现金完成,几乎与某些非洲国家相当。与之相反的另一种画风是,墨西哥拥有可观的智能手机渗透率和大批移动互联网用户,换句话说,它只是缺少一种全新的支付方式来补足消费者巨大的需求。对于蚂蚁来说,墨西哥将会是一片极有价值的待发掘市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2

标签:美国   尼日利亚   蚂蚁   墨西哥   集团   巴西   东南亚   非洲   拉美   子公司   此前   美元   银行   东南亚市场   全球   市场   游戏   公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