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部门发文推动培育“小巨人”,关注半导体材料领域的成长空间

事件:‍

2021年7月2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财政部、商务部、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共六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快培育发展制造业优质企业的指导意见》。

点评:

加快培育“小巨人”等优质企业,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以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和产业链领航企业为代表的制造业优质企业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较高的质量效益,能对实体产业起到较大的带动作用,在制造强国建设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领头雁、排头兵”作用。

六部门发文推动培育“小巨人”,关注半导体材料领域的成长空间

为了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同时为了防范化解风险隐患、提升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六部门于 7 月 2 日联合发布《关于加快培育发展制造业优质企业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从企业梯度建设、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企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生态、企业管理创新文化建设、企业开放合作、金融财政、人才政策等多个角度给予了顶层指导。

提高优质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大基础材料等领域关键核心的研发攻关力度

本次《指导意见》在强调提高优质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同时,还着重提出需要加大基础零部件、基础电子元器件、基础软件、基础材料、基础工艺、高端仪器设备、集成电路、网络安全等领域关键核心技术、产品、装备的攻关和示范应用。

基础材料作为制造业产业链与供应链的最上游领域,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性地位,关键基础材料的研发、验证、替代、量产等阶段的突破都将作为夯实我国制造业不断向前发展的重要基石,推动我国关键产品国产化能力的提高,加强我国制造业产业链在国际市场中的核心竞争力。

《指导意见》指出,将支持我国优质制造业企业参与制造业创新中心、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创新平台的建设,鼓励优质制造业企业承担国家重大科技项目、重大技术装备创新发展工程。同时,也将推动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向优质企业开放,鼓励引进行业高端人才。《指导意见》从科研项目、仪器设备、人才引进等三个方面,为优质企业的科技创新提供了全面的政策指引与大力支持。

下游行业产能提升,国内半导体材料等特种化学品迎来发展良机

我们曾经提到,发展中国家化工企业赶超策略有两种,其中之一为:对于发展中国家的企业而言,开始就从特种化学品作为主业来追赶,面临的挑战确实会很大,因为很多先进材料的下游企业都在发达国家,但中国已逐渐成为全球制造业大国,面板、芯片等下游行业产能逐渐向国内转移并高速发展,为优质企业直接从特种化学品出发进行追赶提供了可能。

六部门发文推动培育“小巨人”,关注半导体材料领域的成长空间

以半导体行业为例,国内晶圆代工产能增速十分明显,根据 SIA 和 BCG 预计,到 2030 年中国大陆的晶圆代工总产能的全球占比将达到 24%,位居全球第一。中国大陆的晶圆代工产能的增加,也将明显带动上游半导体材料需求的快速扩增。同时由于中国大陆晶圆代工产能的增加中短期仍以成熟制程产能为主,因此在给予上游原材料企业更大的发展空间的同时,也一定程度地缓解了上游企业的研发压力。

而在众多的半导体材料中,晶圆制造材料的市场增速要快于晶圆封装材料。

根据 SEMI 预测,2021 年全球晶圆制造材料市场规模将升至 344 亿美元,晶圆封装材料市场规模将达 215 亿美元,两者 2015-2021 年间的 CAGR 分别为 6.2% 和 1.9%。从全球各国各地区的市场增速来看,中国大陆半导体材料市场 CAGR 最高达 8.4%。

从晶圆制造材料的细分领域来看,根据 SEMI 统计的数据,2010-2019 年这十年间,全球晶圆制造材料市场中规模增速最快依次为超净高纯试剂(也就是湿电子化学品,8.93%),光刻胶配套试剂(5.96%),CMP 抛光材料(5.12%)、光刻胶(4.32%)、电子特气(4.05%)。光刻胶、电子特气、湿电子化学品等就是当前我们所关注的国内半导体材料领域关键标的的核心业务范围。

近期国内光刻胶企业的国产替代进程不断加速,相关客户验证通过、订单获取等喜报频传。随着行业不断向前发展,国内半导体材料企业有望突破“卡脖子”局面,为国内半导体产业链的国产化进展添砖加瓦。

六部门发文推动培育“小巨人”,关注半导体材料领域的成长空间

除半导体行业以外,全球面板行业产能不断向中国大陆转移、国内新能源汽车行业不断高速发展,也同样为相应上游的关键原材料生产企业提供了极佳的发展机遇。

立足庞大主业基础,逐步向下游高附加值产品延伸

除上述赶超策略外,我们也曾提出另一种策略:从大型石化装置着手,做大自身主业,将企业平均利润维持在数十亿元或更高水平,从而有实力逐步往高精尖的特种材料方向发展。

六部门发文推动培育“小巨人”,关注半导体材料领域的成长空间

基于该策略,我们认为以恒力石化为代表的的民营大炼化企业已然崛起。恒力石化在做强自身聚酯业务主业后,不断向产业链上游延伸,逐步形成了“炼化—PTA—聚酯—涤纶丝”的产业链布局。2020 年,恒力石化已达到营收超千亿利润过百亿的规模,凭借强大的主业基础,恒力石化目前逐步布局下游可降解塑料、功能性聚酯薄膜等高附加值产品,已然成为了我国化工企业赶超国外化工企业的排头兵。

报告总结‍:‍

伴随国内下游行业产能不断扩增,上游原材料端将获得利好。此外,优质企业壮大自身主业向产业链高附加值环节延伸,叠加政策对于制造业优质企业的全面支持,国内优质的化工企业将迎来发展良机。

新材料领域的优质制造企业:

(1)半导体材料:晶瑞股份、彤程新材、雅克科技、南大光电、华特气体、昊华科技、江化微、安集科技、鼎龙股份;

(2)OLED材料:万润股份、瑞联新材、奥莱德、濮阳惠成;(3)锂电新能源材料:天赐材料、多氟多、石大胜华、星源材质、恩捷股份。

基于强大主业寻求新方向转型的传统化工领域的优质企业:

(1)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海油、华锦股份等国有企业;

(2)民营大炼化:恒力石化、荣盛石化、东方盛虹、恒逸石化和轻烃裂解龙头卫星石化;

(3)细分行业龙头白马万华化学、华鲁恒升、扬农化工、鲁西化工、龙蟒佰利;

(4)磷化工企业:川恒股份、新洋丰、云天化、川发龙蟒、云图控股。

风险提示:‍

政策落地执行风险,下游行业产能扩张不及预期,新业务转型风险

———————————————————

请您关注,了解每日最新的行业分析报告!

报告属于原作者,我们不做任何投资建议!

作者:光大证券 赵乃迪 吴裕

更多相关行业报告请登录【远瞻智库】或点击下方链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9

标签:恒力   光刻   领域   发文   主业   产能   产业链   下游   化学品   制造业   石化   部门   基础   材料   国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