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乡在亳州


我的家乡在亳州

我的老家在亳州,那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虽然没有名山,却有一条不太宽广的河流,那是涡河,当然还有很多支流。比如淝河、油河、茨淮新河等。


我的家乡在亳州

说她历史悠久,大约从夏朝末年开始,商汤王在此处建都。至今,在涡河北岸,还有一个突兀的土堆,当地人把这样的地形叫“孤堆”,意指平坦土地上的骤然隆起,亳州地方志上称其为“汤陵”,顾名思义,是汤王的帝陵。现在人们早已在里面种植了大量花草,并建起了一座公园,名字就叫汤陵公园。


我的家乡在亳州

亳州最厉害的名人还是东汉末年到三国时期,除了神医华佗、魏武帝曹操、才高八斗的曹植,还有夏侯渊夏侯惇曹仁曹洪曹真许褚等名将,至于二三流将军更是数不胜数。


我的家乡在亳州

当然作为建安文化的发源地,亳州曾经是文人学士的乐园,清人王九思这样写诗感慨道:出门二月已三月,骑马陈州来亳州。暮雨桃花此客馆,春风燕子谁家楼。簿书堆案不相放,郡守下堂仍苦留。浮名羁绊有如此,愧尔沙边双白鸥。这个时候来亳州旅游是极好的,春间二三月,轻风微吹,如毛的细雨由天上洒落着,千条万条的柔柳,齐舒了它们的黄绿的眼,红的白的黄的花,绿的草,绿的树叶,皆如赶赴市集者似的奔聚而来。还有那乡间的桃花随处枝头绽放,处处点缀着你的美好心情。


我的家乡在亳州

五月的亳州更为光鲜,此时土地上盛开漫天遍野的芍药,红的、白的、粉的,有牡丹之实而无牡丹之名的花朵挨挨挤挤地铺陈着,仿佛在一夜之间,涡河两岸、古城南北一下被浸入到浓得化不开的花海中。它的根茎,就是名闻遐迩的白芍,可以入药,也是儿时在乡下染坊里经常看到的白色的圆片。所以清人刘开写诗赞美道:小黄城外芍药花,十里五里生朝霞。花前花后皆人家,家家种花如桑麻。


我的家乡在亳州

酒是文人的爱物,曹操是能喝酒的,所谓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曹公带兵打仗之余,也喜欢和邺下文人痛饮。当然不仅曹公如此,亳州人都喜欢饮酒,至今,在外地人口中,“亳州的蚊子能喝三两,麻雀能喝半斤”的传言不仅是一种恐惧,更多的,是艳羡。


我的家乡在亳州

来亳州不能不看花戏楼,原名大关帝庙,亦称山陕会馆。由于戏楼的砖雕、木雕、彩绘多以地方戏曲折子戏为主要内容,所以俗称花戏楼。据说修建花戏楼的是一群山西陕西的客商,不知道他们有着怎样的遭际,总之,商场的尔虞我诈,生死搏杀,让他们心力交瘁,或许看透了世间的人情冷暖,品尝了商海的浮云变幻,他们需要身心的休息,因此他们中的某一位,也许就在一场盛大的午宴之上,觥筹交错之时,或者在携眷夜游,静思以往之际,某位药商突然心有所感,想起了当初离乡时亲人凄婉的歌声和眼含的泪光,不觉萌发了一个念头,要修一座会馆,一则祭祀神灵,二则娱乐亲朋,三则也为那些同样背井离乡来到异地的同乡们提供一个安身之所。于是,他召集同伴,宣布了自己的想法。结果一拍即合,大家纷纷慷慨解囊。若干年后,一座接纳寒士的会馆和一座美轮美奂的戏楼,从梦想变成现实,落户亳州。当然好客的亳州给了他们这样一个机会,因为花戏楼上有很多的戏文,这些戏文大都是三国戏,而且以“拥刘反曹”为主,而亳州恰恰就是曹操的故乡。心胸博大的亳州人民海纳百川,成就了山陕客商,成就了花戏楼,也成就了自己。


我的家乡在亳州

除了花戏楼,地下运兵道也是亳州人津津乐道的地方,名字又叫曹操运兵道,相传是曹操带兵出发后,家中人无将守城,恰好吕布带兵前来攻打。无奈之下,曹操的夫人卞夫人召集人马,反反复复从运兵道进进出出,吓得吕布以为自己消息有误,不敢来攻,后退的时候恰好被曹操截杀。可见不仅曹操厉害,卞夫人也相当牛逼,她也是曹丕曹植的母亲。


我的家乡在亳州

十月的金秋,不妨到亳州走一走,走在大街小巷,就像是品读厚重的历史,北关老街,不乏有人给你讲述当年孔子拜访老子的典故。当然若是到乡下,还有成片成片的菊花,亳州是药都,这里人擅长养生,自然也种植了大量的中草药,它们在今年的抗击疫情没少出力。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30

标签:亳州   关帝庙   新河   华佗   涡河   戏楼   戏文   清人   芍药   成片   会馆   历史悠久   文人   美文   夫人   成就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