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柴火灶香

当日头开始在西邦落下的时候,北沟升腾起来袅袅炊烟,不久满村便弥漫在柴火灶香的氤氲里。

爷爷跟伯父的灶火不大,逼仄得最多容纳二人;其内,左是木案板,右是土灶台。进了灶火,我一屁股坐在灶台跟前地上的又黑又低的小凳儿上。接着,我伸出右手,朝锅台右侧的小洞里掏出火柴,“刺啦”一声划着火,抓一把穰柴引燃,赶紧塞到柴火肚里,再加一些硬柴,很快便有了劈里啪啦的响声,也有了红通通的火苗,于是炉膛亮起来,灶火亮起来,我的周身也暖和起来。这是极其温馨的时候。

不久,锅里的水滚了,下蜀黍糁、搁红薯。我朝炉膛里续了一大把柴火,火更旺了,片刻,锅里就传出咕嘟嘟的声响,用长把勺子搅了支起;一会儿功夫,鼻子也嗅到了食物的香味。这是柴火的力量,这是人身器官的功能发挥。这是相当愉悦的时候。

故乡人都是这么烧柴火做饭的,因为穷且路不好走,人们烧不起煤。于是,我一直认为烧柴火就是穷的标志。那么原料从哪儿来呢?靠山吃山,全从地里来。其实,故乡的山也是贫瘠的,柴火几乎没有东北或南方那种树木劈柴,只有麦茬玉米茬玉米芯等,就是说故乡的常见农作物把自己的一切都贡献了出来。还有将翠绿的圪针用镰杀回来,小心地拿住其杆部,避过众多锋利的尖刺,塞入炉膛熊熊大火中,它们居然也能被燃着,似乎其体内有油脂......

饭熟了,停止送柴火,炉膛底下堆集了热烫的灰烬;随手往里丢一根蜀黍或一根红薯,过一会儿估摸差不多了,使棍子拨出来,那金黄焦香的蜀黍或甜香无比的红薯便出现在面前,捧在手里,连吹带拍,就可享用美味了。

后来,我到南方读书工作成家,并有了南方的亲戚,得以知晓他们的灶火,发现南方不少农村家庭也烧柴,他们有丰富的柴草资源。他们往往将弄好的鸡鸭鱼肉等挂在灶台的背后高处,好让做饭时柴火燃烧冒出的烟尘熏到它们,在其表面形成一层保护,以便长期存放而不变坏。这么比较起来,南方乡间的柴火灶间多了荤腥味。难怪江南是鱼米之乡。

不觉间,人们的生活不断发生着改善。我们从凭票购煤球烧,到用瓶装液化气,再到今天的管道天然气,做饭越来越便捷,少了柴草的烟熏火燎。

不知何时开始,餐馆里出现了柴火豆腐、柴火鱼、柴火饭等,食之而有香香之感。有人甚至会驱车到小镇上,去寻那专门的柴火灶,去品那柴火灶做出的饭菜。

那一个秋日,我们去一山区度假,在农家小旅社的厨房,我见到了纯粹的柴火灶,所用的一切皆当地出产。当柴火在炉膛里燃着红红的火光时,我想起了故乡,想起了逝去的亲人。那口大大的黑锅里最后出现了一层焦黄的米饭锅巴,我拿起一块轻轻地咀嚼,便想起家乡柴火灰里的玉米和红薯......

2020年11月1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0

标签:柴火   麦茬   蜀黍   土灶   灶间   灶火   锅台   故乡人   炉膛   柴草   灶台   红薯   美文   会儿   故乡   玉米   散文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