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身上还有多少个“看点”?

一段时间以来,我一直都在注意一个现象,那就是针对莫言的批评,似乎都有明确的指向。这个指向不是别的,都是莫言作品里的细节。比如:拾麦穗,吃煤,扛三百斤柴油机。拾麦穗主要聚焦拾与偷,吃煤就是胡编乱造,至于扛三百斤柴油机更是不可能的事,因为普通人根本没有那么大的力气。

朋友们的这些指责乍听起来确实有几分道理,因为拾麦穗已经是几十年前的事了,现在说拾无从考证,说偷没有证据,反正怎么说都行,怎么说怎么有理。

莫言身上还有多少个“看点”?

吃煤则更是离奇了,谁让你莫言脑袋发热编出这么个漏洞百出的故事?煤块好吃不好吃不算,怎么还把咀嚼食物的牙齿,魔幻成了轻易啃断钢筋的“切割机”?

至于扛三百斤的柴油机更是闻所未闻的天字第一号笑话,这些傻瓜都一清二楚的简单数学题,怎么到了你的笔下答案全都离题十万八千里了呢?

记得我不止一次提醒过朋友们,莫言的职业不是拍新闻纪录片,他的职业就是从过往生活中提取出一点一滴,通过构思润色加工整理呈现给我们,这就是文学赋予作家的基本权利。我们用现实生活中的模板去比对莫言的作品,结果只能是眼睛对上了鼻子,鼻子只能会对上嘴。要知道,文学来源于生活不假,可文学毕竟是高于生活的。没有了作家的二次创作,我们的生活又怎么能自己干巴巴表达它的丰富含义呢?把莫言作品里的人和事放在实际生活的天平上去称,稍微具备一点文学常识的人都会知道,这纯粹是“瞎子点灯”,意义又在哪里?

莫言身上还有多少个“看点”?

对莫言感言及作品有质疑本无可厚非,尽量不要像文革时期的风气一样,棍子帽子满天飞。否则的话,真正贻笑大方的很有可能不会是作家莫言,最大的可能说不准恰恰就是我们自己。这里我们不妨试想一下,莫言写三百斤柴油机举起来,我们不假思索地给他贴上“造假”的标签。那么岳飞传中枪挑十一辆铁滑车的高宠又该具备怎么样的“神力”呢?我们除了听的津津有味血脉喷张感叹高宠的勇武神威之外,有没有一丝一毫的反感和质疑呢?

也许瓦斯特伯格的颁奖词有意无意给朋友们作了某种程度上的暗示,也许我们太过于轻信自己的眼睛。如果有的朋友在是不是莫言把“刀子”递给了抹黑我们的人上真的有解不开的疙瘩。我请朋友们不妨暂时换一个话题去想一想。在南海在新疆,在台湾在西藏,西方随便找个借口对我们指手画脚恶语相向,哪个朋友能明确说明一下,是谁把“刀子”递到他们手上的?亘古不变的一个道理想必大家都清楚:狼吃人的本性难道还取决于所处环境吗?还记得我曾和朋友们说过,不要以为只有莫言作了获奖感言瓦斯特伯格才会抹黑我们,换成中国人里的任何一个站在诺奖领奖台上,瓦斯特伯格同样都会那样一字不差地讲。既然是这样,我们何必非要把瓦斯特伯格的“账”硬要算到莫言头上呢?难道莫言用努力争取到的诺贝尔文学奖,偏偏要砸碎在我们自己的手上?难道我们击垮了莫言,我们的文学事业就能前进一大步?中华文化的曙光就能从东方照耀到西方?朋友们不妨抽时间看一下纪录片频道,看一看纪录片《文学的故乡》。听听站在家乡土地上的莫言是怎么看待在贫穷中养育了自己的土地,和在苦难中一起走过来的父老乡亲。

莫言身上还有多少个“看点”?

对莫言来说,如果不是他把生命托付给了生他养他的那片热土,他又从哪里能找到源源不断势如井喷的创作动力?莫言应该是当代中国文学的骄傲,难道仅凭那个瓦斯特伯格形如犬吠的狂叫几声,真的就让我们自己失去了继续奋斗的底气和分辨是非的能力?从而有病没病胡乱猜想就盲目有病乱投“医”?那样岂不是恰恰中了瓦斯特伯格们阴险毒辣的离间之计?

我的话只能先说到这里了,可以预见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莫言身上的“看点”还会越来越多的被“扫描”出来。但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在莫言身上“扫描”出看点要发表看法的时候,最好先搞清楚莫言的看点是在作品中还是存在于一日三餐的生活里。我相信只有做到了这一点,才能更准确的表达我们所发表意见的真正意义。

莫言身上还有多少个“看点”?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0

标签:诺贝尔   阴险毒辣   恶语相向   都会   麦穗   柴油机   瓦斯   纪录片   刀子   感言   美文   鼻子   手上   身上   作家   作品   文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