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门峡市湖滨区:金融“活水”化为扶贫“甘泉”

这几天,家住湖滨区高庙乡王家岭村的刘跟峡神采飞扬,让他欢喜的不仅是养猪场规模越来越大,还有利用申请到的20万精准扶贫企业贷款让猪饲料有了保证。

“现在我的养猪场共有10个棚,500头猪,明年预期能达到1500头,盈利100万左右。”刘跟峡说。这些都得益于政府帮扶和金融扶贫贷款对他的扶持。

三门峡市湖滨区:金融“活水”化为扶贫“甘泉”


聘用3个贫困户务工,教技术、讲经验、传授生意经,带动高庙乡王家岭村、黄底村10余家共同养猪致富,刘跟峡成为远近闻名的“猪大王”。

2020年湖滨区在原有贷款企业认定办法基础上进行调整,降低认定门槛,让更多“徘徊”在门外的企业可以通过带贫企业认定,享受到金融扶贫优惠政策,在发展壮大企业的同时,通过产业带动贫困户实现脱贫增收。同时根据相关政策,对龙头企业实际控制人、专业合作社带头人、创业致富带头人发放的扶贫项目经营性贷款,在与贫困户、边缘户签订带贫协议的前提下,享受精准扶贫企业贷款政策,一并纳入精准扶贫企业贷款统计范畴。通过金融扶贫的优惠政策为带贫企业提供融资需求,为全区产业发展和贫困人口稳定增收脱贫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从身患残疾的贫困户到蔬菜种植致富户,交口乡富村贫困户张军廷在金融扶贫的帮助下,不仅开启了大棚菜种植的脱贫路,还给大儿子盖了新房娶了媳妇,过上了他们以前想也不敢想的好日子。

“我以前种大田菜,6口人一年到头收入不到2万,现在利用贷款承包了大棚,年收入能有20万元。”1月19日,张军廷在自家菜棚里说。

2017年,张军廷利用5万元的金融扶贫小额贷款,承包大棚、购买菜籽和肥料,并逐渐发展为如今的10个大棚,主要种植西葫芦和西红柿,销往平顶山和山西等地。张军廷开心地说,真没想到短短几年自己不仅脱了贫,收入还翻了10倍,他家的好日子是真正托了金融扶贫的福。

为保证扶贫小额信贷工作健康有序发展,湖滨区成立了区、乡、村三级金融扶贫服务体系,对全区所有农户建立信用信息档案,对有产业发展意愿、有生产经营能力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贷款需求进行摸底调查,进一步推动全区金融扶贫和普惠金融工作的扎实有效开展。

该区创新金融小额贷款方式,为贫困户购买“2+X”扶贫保险、安贷保,建立风险补偿基金和纾困周转金,强化风险防控,严把贷前审批、贷后监管、提前预警等关口,确保扶贫小额信贷贷得到、用得好、收得回、有效益。2016年至2020年,全区累计发放金融扶贫信贷10189.9万元 ,覆盖贫困户889户、边缘户7户,带贫经营主体43家,实现了应贷尽贷,金融扶贫小额信贷、带贫企业贷款均未出现逾期贷款。(李鸿珍)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2

标签:湖滨   平顶山   金融   养猪场   贫困户   活水   甘泉   带头人   小额   全区   精准   信贷   优惠政策   美文   好日子   大棚   贷款   企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