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拖延症治不好


我身边出没各种拖延症同类:A,仅剩一个月就答辩了,论文只是简单地开了个题;B,驾照只考了科目一,然后活生生拖到过期;

C-Z,执行工作时,东拉西扯、东搞西搞、东张西望,时间进度条过去了七八成后,以哭着也要把事做完的状态赶在最后期限前五分钟交差。

殊不知拖延症患者,也是分为若干种。其中最优选莫过于,有所拖,有所不拖。

但是如果对一个新任务,心里没底,经验不足,可能给上游下游添麻烦的事,及早着手做,千万不能拖。

人之所以拖延,原因之一是想延长美好悠闲的时光,若期间忐忑不安、备受煎熬、焦虑内疚,那还是挽起袖子开工吧。

还有那种迟早得做,且后做比先做代价高太多的事,尽量别拖。

就拿洗碗来说,我会饭后马上洗,不然拖到油腻凝固、菜渣牢固时,又得热水泡,又得用力擦,拖得越久代价越高。


重要的事情,专心做——说三遍!重要的事情说三遍,不去专心做又有何用?

但如果你是那种“时间充裕时拖拖拉拉,时间紧迫时因忙出错”的人,以你的道行,还不配得拖延症。

在把压轴阶段超常发挥的本事练出来之前,尽早动手,避免误人误己误团队。

据说达芬奇花了16年断断续续地完成了名作《蒙娜丽莎》,拍《肖申克的救赎》的导演弗兰克·德拉邦特原先想拍同样出自史蒂芬·金的《迷雾》。

你能说中途跑去学光学的达芬奇和不先拍《迷雾》的弗兰克·德拉邦特有拖延症吗?

达芬奇边画画边研究光学,他把改良后的描绘光亮的方法,加到《蒙娜丽莎》的创作中去;

而弗兰克·德拉邦特觉得当时的科技拍不出《迷雾》里他想要的效果,他在拍其他电影时也在暗自积攒着特效技术。

有时候他们看似在拖延,其实是在准备,他们从没忘记初心,潜意识里觉得时机不成熟,持续在酝酿、在思考、在创新。

广义上来说,人人都有拖延症。就算工作上执行力彪悍的人,可能在陪伴家人方面也是个拖延鬼。

在我看来,在我们的一生中,除了那些有确定截止日期的事情之外,还有很多事根本没有一个明确的最后期限。

像是放松休闲、锻炼身体、维系感情等,所以不必对拖延症苛责太多。

既然自己的拖延症治不好,不妨换个思路,升级成可持续拖延症,从边路进攻。

马克·吐温说过,“后天能做得事儿,就别赶着明天做了”,当然这有条件的。

要么有“自己五分钟等于别人两小时”的运行速度,要么有“泰山崩于眼前而不动色”的心理素质,要么有“一切都尽在我掌握中”的驾驭能力。

总之,拖延症是有入门门槛的,没有金刚钻,就别得拖延症。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6

标签:蒙娜丽莎   达芬奇   金刚钻   泰山   初心   东拉西扯   边路   彪悍   迷雾   美文   光学   专心   期限   代价   事情   时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