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一段沾满碎屑的青葱时光

《朝花夕拾》鲁迅

那是一段沾满碎屑的青葱时光

青年时期鲁迅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字豫才,浙江绍兴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教育家,民主战士,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


早年与厉绥之和钱均夫同赴日本公费留学,于日本仙台医科专门学校肄业。“鲁迅”,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也是最为广泛的笔名。


那是一段沾满碎屑的青葱时光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鲁迅一生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思想研究、文学史研究、翻译、美术理论引进、基础科学介绍和古籍校勘与研究等多个领域具有重大贡献。他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发展具有重大影响,蜚声世界文坛,尤其在韩国、日本思想文化领域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影响,被誉为“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


毛泽东曾评价:“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现代文学家鲁迅的散文集,收录鲁迅于1926年创作的10篇回忆性散文,1928年由北京未名社出版,现编入《鲁迅全集》第2卷。

此文集作为“回忆的记事”,多侧面地反映了作者鲁迅青少年时期的生活,形象地反映了他的性格和志趣的形成经过。前七篇反映他童年时代在绍兴的家庭和私塾中的生活情景,后三篇叙述他从家乡到南京,又到日本留学,然后回国教书的经历;揭露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种种丑恶的不合理现象,同时反映了有抱负的青年知识分子在旧中国茫茫黑夜中,不畏艰险,寻找光明的困难历程,以及抒发了作者对往日亲友、师长的怀念之情。

文集以记事为主,饱含着浓烈的抒情气息,往往又夹以议论,做到了抒情、叙事和议论融为一体,优美和谐,朴实感人。作品富有诗情画意,又不时穿插着幽默和讽喻;形象生动,格调明朗,有强烈的感染力。

那是一段沾满碎屑的青葱时光

内容简介:鲁迅文笔犀利是显而易见的,但他并未失去凡人所应有的情怀。

他会怀念生命中遇到的一些人:世俗而善良的保姆(阿长)、对他关爱有加的师长(藤野先生)、命运坎坷的朋友(范爱农);他也会想起一些不怎么让人开心的人一 比如有些猥琐、自私、病态的长辈(衍太太)。

他同样会怀念起往事:比如小时候读的一些书,回想起来却觉得那些故事荒唐而虚伪(《二十四孝图》);离开家去读小学,感叹旧时光逝去,但在小学的日子似乎也并不是完全乏味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那个教书先生寿镜吾让他难以忘怀;去外地读书,读了几个大学,结果发现大学教育不太对自己的胃口(《琐记》)……

如果去掉上面两段中括弧里的内容,一遍读过来,会觉得这是一个非常丰满而又正常的人应有的生活轨迹。

那是一段沾满碎屑的青葱时光

佳句摘抄:

1、一个人做到只剩了回忆的时候,生涯大概总要算是无聊了吧,但有时竟连回忆也没有。

2、在中国的天地间,不但做人,便是做鬼,也艰难极了。

那是一段沾满碎屑的青葱时光

3、想到生的乐趣,生固然可以留恋;但想到生的苦趣,无常也不一定是恶客。

4、我有一时,曾经屡次忆起儿时在故乡所吃的蔬果:菱角、罗汉豆、茭白、香瓜凡这些,都是极其鲜美可口的,都曾是使我思乡的蛊惑。后来,我在久别之后尝到了,也不过如此,唯独在记忆上,还有旧来的意味存留。他们也许要哄骗我一生,使我时时反顾。

5、书桌上的一盆“水横枝”,是我先前没有见过的:就是一段树, 只要浸在才中,枝叶便青葱得可爱。看看绿叶,编编旧稿,总算也在做一点事。 做着这等事,真是虽生之日,犹死之年,很可以驱除炎热的。

那是一段沾满碎屑的青葱时光

6、它的性情就和别的猛兽不同,凡捕食雀鼠,总不肯一口咬死,定要尽情玩弄,放走,又捉住,捉住,又放走,直待自己玩厌了,这才吃下去,颇与人们的幸灾乐祸,慢慢地折磨弱者的坏脾气相同。

7、对付别人要滴水不羼的公理,对自己总还不如虽在阴司里也还能够寻到点私情。

那是一段沾满碎屑的青葱时光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1

标签:仙台   新文化运动   罗汉豆   俯首甘为孺子牛   绿叶   鲁迅   朝花夕拾   碎屑   青葱   日本   文学家   师长   原名   美文   抒情   中国   议论   时光   思想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