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之所以会抑郁、焦虑,其实不是你的错

很多育儿书都在告诉我们如何教出一个好孩子,却很少有人告诉我们,为什么一个人会成长的不好,究竟是哪里出现了问题?

今天推荐的书,是李玫瑾老师的《幽微的人性》和《心理抚养》。

你之所以会抑郁、焦虑,其实不是你的错

李玫瑾

《幽微的人性》豆瓣评分8.2,《心理抚养》豆瓣评分8.9,这本书是今年6月份出版的新书。

《幽默的人性》这本书是以大量真实的案例为基础,倒推造成人性中那些负面结果的影响因素都有哪些。案例丰富,值得参考。

《心理抚养》是理论知识与案例相结合,理论知识偏多,再通过相应的案例进行讲解和教学,让大家能更好地理解案例背后的理论知识基础。

所以我建议两本书一起阅读,收获会更多,效果更好。

我们都以为人性格的形成是来自后天生活的演变,而其实一个人的性格,可以说是人格,它早在母亲怀孕的阶段就已经开始形成了。

怀孕、遗传、出生,其中潜移默化的因素早就在生命的最初阶段,融入进了我们的身体里。出生后不同阶段,受到的不同教育,又对我们的成长起着不同作用。

你之所以会抑郁、焦虑,其实不是你的错

李玫瑾

书里告诉我们,0-3岁是孩子情感形成的阶段,3-6岁是孩子性格养成的阶段,6-18岁是各种能力发展的阶段、18岁之后是一个人开始认识自己、独立判断、提升自我的阶段。

我们总以为在孩子不记事的时候进行教育,是没有意义的。李玫瑾老师告诉我们事实恰恰相反。

孩子虽然不记事儿,但是他的身体会有记忆,情绪会有记忆,大脑的潜意识会有记忆。这些都在家长忽略的阶段里,对孩子日后人格的形成都造成了非常大的影响。

那些我们以为不重要的阶段,其实恰恰是一个孩子一生中最重要,受父母影响最深的阶段。

孩子一生中出现的第一个情感,叫做依恋之情。依恋的对象一般就是稳定的抚养人,孩子只眷恋并相信这个人。孩子对父母的依恋之情,就是父母教育孩子最大的资本。

如果孩子在6岁之前,父母因为工作忙,把孩子委托给老人照顾,或在幼儿园托管,与父母聚少离多,孩子就不会对父母形成依恋之情。日后父母在管教孩子的时候就会发现,孩子根本不听自己的,难以教育。

李梅瑾老师从大量真实的案例,以结合心理学等诸多领域知识研究出来的教育成果,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打破旧观念,重新学习。

而这两本书的作用还远不止此。它不仅能用来指导教育子女,对我们成年人也有很大的启示作用。它会让我们对自己的性格进行重新地审视。

比如为什么我们身边有的人容易抑郁、有的人容易愤怒、焦虑?为什么有的人爱撒谎、推卸责任?为什么有的人特别自私,只爱他自己?其实都跟他早期的教育经历有关。

也就是说,你为什么会变成今天这个样子,无论是好的还是不好的,其实都不是你的原因。它未必是来自你有记忆以来的生活经历,而是从很早就已经植入到了你的生命里。

通过这两本书,我们会重新审视自己,发现过去,认识现在,理解、明白自己,最后接纳自己。你会对自己有个全新的觉察和认知。

所以《幽微的人性》和《心理抚养》这两本书,无论是对孩子还是成人都意义非凡。

推荐给大家。

你之所以会抑郁、焦虑,其实不是你的错

李玫瑾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0

标签:幽微   豆瓣   美文   焦虑   日后   抑郁   人格   人性   评分   性格   父母   阶段   作用   记忆   案例   老师   孩子   心理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