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光所及之处,便是人间美

1990年12月,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在就“人的研究在中国——个人的经历”主题进行演讲时,总结出了“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这一处理不同文化关系的十六字“箴言”。

这16个字中,有6个美字,可见美的重要性,那美是什么呢?

是魏晋时期田园派诗人陶渊明笔下《饮酒》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所表达的这种远离喧嚣,融入大自然返璞归真的美。还是《论语·泰伯》中所说的“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人们的高尚品格之美。还是当今社会中钢筋水泥所著的高楼大厦呢?无法辨别“美美与共”。

现代的都市青年们每天都很忙,就为那碎银几两,而享受生活,感受美反而成为了一种奢望。但在一代美学大师宗白华所著的这本《何处寻美》中将从人文,艺术,书画,音乐,建筑等五个方面去发现美,感受美,让我们在人潮汹涌的都市中感受山水诗意的美。

《何处寻美》这本书的作者是一代美学大师宗白华,中国现代新道家代表人物,哲学家,美学大师,诗人,除此之外还著有《美学散步》《艺境》《流云小诗》等,喜欢美学的朋友,放心入坑吧!

在生活当中啊!我们不是感受不到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我们从音乐的角度来感受美。

你看,我们去超市买菜,能听到超市大甩卖那种烘托气氛的音乐,打开电视,广告,文字,音乐,人像的融合,组成了一则催人泪下的广告;走进音乐厅,小提琴与管乐,钢琴的结合,更是让我们的心随乐动,不知道大家最近有没有发现我们的微信语音电话都能设置音乐了,可以说,音乐在我们的生活当中随处可见,那我们怎么怀着美的心态去感受我们生活当中随处可见的音乐呢?

在《何处寻美》这本书中介绍了音乐的核心是节奏、和声、旋律,即是形式,也是内容。

我们在听音乐的时候,感官体验就是耳朵,从节奏和旋律上可以去判断好听不好听,深层的内在表达,需要我们去了解音乐背后的故事。每一首音乐,都表达一个故事,比如大家熟知的《献给爱丽丝》《蓝色的多瑙河》《水边的阿狄丽娜》等等这些耳熟能详的钢琴曲。

如果静下来,用心去体会,生活中时时刻刻皆是美。比如,我们路上随处可见的高楼大夏,无疑不是一种美的展现。再比如,楼下小花园里的花朵,树木的形状,都是大自然美的一种体现。我们买的碗,瓷器更是美的一种体现,也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化的积淀。

可以说,美无处不在。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

目光所及之处,便是美。


目光所及之处,便是人间美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3

标签:远地   爱丽丝   小诗   论语   师宗   碎银   何者   随处可见   美学   美文   中国   诗人   旋律   节奏   目光   人间   发现   音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