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的能动层次

任何一个组织都是有个体组成的,个体的有效工作效率才是对组织整体效率的真正贡献。

自驱动组织理论里每个员工都是一个战斗核心,自我设定目标、自我管理、自我驱动。在没有外部监督、干预的情况下可以充分发挥个体的自主性和创造力,毋庸置疑,他们的绩效是最高的,而组织管理和沟通成本却是最低的,是一种最优的组织生态。

而管理实践往往和理论模型是有差异的。作为管理者对于组织成员的工作状态应该是了然于心的,同一岗位,不同人的状态和绩效可谓天壤之别,这就构成了划分员工能动层次的重要依据,为员工的薪酬调整、升迁机会等提供了决策依据。

借用美国西点军校的校训“责任DUTY,荣誉HONOR,国家COUNTRY”。它作为军人行动的指引,首先要明确自己的岗位职责是什么,要义无反顾的履行好职责;进一步的要求是要有岗位荣誉感,无论是一名陆军还是海军,都要有履行使命的自豪感、荣誉感;更深的层次,要懂得为谁而战。为了更宏观的组织,为了社会和时代。

员工的能动层次


企事业单位里的员工何尝不是如此,要清楚自己的岗位职责,起码无愧于那份薪水;要有岗位和企业荣誉感,不能只是混日子;最后,要看到工作背后的意义,为了人类的建筑、为了医疗健康、为了人类智慧的生活。。。。
管理者要善于洞察下属的认知层级、行动层级,因势利导,激发其深层次的组织认同和社会价值观,并通过绩效考核的手段予以确认和彰显

而作为MBA、EMBA考生,你自己在组织里的能动层级位于哪个层次?你的下属分别在哪些层次,你是如何管理的?是必须要思考的基本问题之一。

「站在现在看未来」是本能,「站在未来看现在」才叫本事。今天战略最大的挑战是:我们怎么能站在未来看现在?

个性化、自由跟责任组合,是 21 世纪的主要特征

成功的现代化并不意味着把所有的习惯都抛弃掉,而是要学习将更高的速度、信息传递以及生产力转移到新的机构、价值、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中去。

在技术的推动下,更多的不可想象的概念变成了现实,人们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自然界融合在一起,和世界的成长融合在一起,而我们正是这个世界中的一部分。

如果你做的事情毫不费力,那就是在浪费时间。

“创业的美妙之处正在于其艰难。没有安全可言,没有稳定的收入,你必须完全靠自己。”

“你的行为决定了公司的文化基调。做有些事是为了晚上能睡个安稳觉,另一些是为了搭建良好的工作关系。当你把标准定得更高时你会发现更容易把持自己。”

“人们认为掌握的数据越多就能作出正确的决定。对于有些事情来说,这种方法是有效的,但是并不是所有事。”

“绝大多数公司的成败都取决于团队的质量。”

演员 Shirley MacLaine 最早提出了20-40-60法则,主要内容是:20 岁时,你总在担心别人是怎么看你的;40 岁时你觉醒了,“我才不管别人是怎么想的。”60 岁时你才发现,根本没人管你。

适合专才的,通常是那些需要长期实践经验的积累、知识壁垒又比较高的职业,比如审计财税、部分金融类专业职位、制造业部分专业工程师、科研相关、建筑类工程师、IT程序员、医生、律师、部分技术类公务员,等等。可以说,大部分吃技术饭的专业都是“专才友好型”。

一个人职业生涯前5-10年的努力,很大程度上决定了“35岁”究竟是潜藏危机,还是孕育成功。我们不仅要看到“35岁危机”,也要看到“35岁成功”。

35岁的职场人理应是新时代的弄潮儿,每一个职场人都应告别抱怨、气馁和失败,以奋斗者的姿态去迎接成功。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1

标签:西点军校   层次   员工   专才   荣誉感   层级   美文   管理者   绩效   岗位职责   下属   岗位   个体   组织   工作   技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