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望攒够了,也就离开了

前段时间,一个14岁的女孩,在开学前选择自杀的新闻,引起很多人的关注。


临死前,女孩交代好了一切后事:


借过的书码放整齐,一本本写好明细,叮嘱父母帮忙归还,顺便对老师说一声 " 谢谢 " ;


整理好过年收到的3万块压岁钱,摆放在桌面上,留给父母;


跳楼之前,踩过的榻榻米,女孩也放上一张纸条,提醒父母: " 这个位置踩过,记得擦一擦。 "


最后,女孩在遗书中写:你们把我想的太坚强了,反省这件事就留给岁月好了。


失望攒够了,也就离开了


据知情人透露,女孩的父母和班主任,无论如何,都不敢相信,平时在他们的眼里,乖巧、懂事的女孩,会选择这么极端的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


可是,这个可怜的女孩,也在她亲笔写的遗书中,提及了她选择轻生的原因。


失望攒够了,也就离开了

失望攒够了,也就离开了

失望攒够了,也就离开了

共3页,滑动查看


在外人眼里优秀的女孩,在家里,却经常承受着父母无休止的打骂,甚至在每晚入睡之前,女孩一边被迫听着父母从主卧传来的尖叫和责骂声,一边在心里回忆一天的难过。


在女孩单纯的世界里,充满了连成年人都无法忍受的攻击辱骂,以及难以消解的负面情绪。


最终,女孩找不到解救自己的出口,极度无助和绝望之下,只能以这样极端的方式,终结自己的痛苦。


想起《我在他乡挺好的》中的胡晶晶,临死前也是经受了很多委屈,面对被公司无故解雇、欠下巨额网贷、被弄脏参加生日派对的白色裙子,胡晶晶没有崩溃,可是最终压垮她的那一根稻草,竟是她妈妈的一通电话。


电话里,胡晶晶的妈妈对她满是责备,怪她负债累累,怪她比不上表姐,怪她没有出息。


妈妈的咄咄逼人,一点一点击溃了胡晶晶的最后心理防线。


如果说,原本落魄的胡晶晶,是颤颤巍巍在钢丝上行走的人,那么,母亲的打击,则是剪断钢丝的那把钳子,堵死了她的全部退路,将她残忍地推向了悬崖。


失望攒够了,也就离开了


试想一下,如果在胡晶晶内心溃不成军,仅剩最后一丝理智的时候,有个人出现,拉她一把,跟她说几句理解、包容、温暖的话,胡晶晶是否会重拾对这个世界的最后一点希望,选择留下来。


如果那位女孩的父母,没有仗着一句 " 我是为你好 " 的借口,对女孩肆意嘲讽和打骂,她是不是也应该拥有一个快乐的童年,一个光明的未来?


可是,她们原本只属于自己的人生,却被他人冷漠的指点占据,逃无处逃,躲无处躲,只能绝望转身,留下一个决绝的背影,离开这个世界。


失望攒够了,也就离开了


" 不能让所有人满意 " ,似乎是每个人一生难以解决的难题。


我想起来,前段时间,从大城市辞职回老家的一位朋友,原本在大城市打拼出了自己的一番成绩,却最终被家里的长辈,劝回了老家。


原本,朋友还在尽可能地争取,可是父母却不断用狠话,给她施加压力,父母的一句 " 养你有什么用,养条狗还会听我话,可养你呢?还不如养条狗 " ,一瞬间,击垮了她所有的信心和底气。


可是,从朋友回到老家的那一刻,生活也被父母和长辈接连安排,迫于压力,听从家里人的意见,被迫相亲,潦草结婚,过得被动和压抑。


失望攒够了,也就离开了


有时候聊天,也经常能听见她的感叹,她说,明明生活是我们自己的,可是却有那么多人,以一堆莫名其妙的理由,对我们指手画脚,难道我们不应该拥有我们自己的人生吗?


这个世界上,总是不乏有一些不满意我们的声音,指责我们不够优秀,不够漂亮,不够有能力。


我们拼尽全力,向着别人的目标和标准靠近,却也无法得到别人的欣赏和肯定,还在患得患失中,弄丢了原本的自己。


失望攒够了,也就离开了


柴静的《看见》里有一句话:


人性里从来不会只有恶或善,但是恶得不到抑制,就会吞吃别人的恐惧长大,尖牙啃咬着他们身体里的善,和着一口一口的酒咽下去。


一个人被摧毁很容易,只要不断否定他就可以;可是拯救一个人也很容易,只要别轻易对他指指点点,别总是对他打压和抨击。


而我也希望你,如果不能改变世界,那就好好地爱护你自己,在不被看好的声音中,不用为了向他人证明而委屈自己。


希望在你自己的人生里,你就做你自己,你就只能幸福,别的都不行。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2

标签:遗书   这个世界   钢丝   美文   长辈   大城市   老家   委屈   眼里   绝望   失望   父母   声音   妈妈   女孩   人生   朋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