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会让你变聪明吗

或者说怎样才能变聪明?

对于聪明是什么意思我本来想先解释一下,发现很难,因为词典解释的意思好像不是我们平时所表达的意思,但是我们又都知道它是什么意思,所以这里我就直接使用这个概念而不尝试去定义它。

那么读书会让人变聪明吗?许多人是持这种观点的,因为许多聪明人都读很多书。这个推理显然是不正确的,因为聪明人读了很多书,并不能推出是因为读了很多书才变聪明的。

我们来看聪明的两个源头,你就会知道怎样才会变聪明?

第一个源头,聪明来自于你的基因,这一部分是先天的,不是谁能够决定的。比如,你很容易就学会了加减乘除四则混合运算,你家的猫怎么教都教不会。所以四则混合运算是先天就存在于你的脑子里的,你只是将这一部分唤醒了。猫的脑子里没有这个,它是无论如何也学不会。再比如你身高只有1米6,却想要在国家篮球队里当中锋,这也是徒劳的努力,不要试图做你天赋达不到的事情。所以关于聪明的第一个源头不是我们能决定也不是我们能改变的,我们就不多废话了,接受它就完了。

既然第一个源头我们无能为力,那么第二个源头就变得很重要了,那么怎么才能变聪明呢?我们先来看一个场景,假设你是个刚参加工作的新人,第一次做老板安排的任务手忙脚乱而且出了很多错误,事后你对整个事情进行复盘总结经验改正错误,等第二次做的时候就比第一次好了很多,老板夸奖你,哎,小张你变聪明了。

你看,变聪明并不是很难。如果你读过我以前发表的几篇文章就会知道类似的观点我已经表达过很多次了。简单地说就是,学习会让你变聪明,但是我们习惯性地将学习与读书联系在一起,好像只有读书才叫学习。其实读书是所有学习手段中效率最低的一种方式,只有你别无选择时再使用它。我举几个例子你就明白了。

例一:据说德语比较难学,一对中国夫妇在德国生活了20多年德语一直学不好,在家当然是只说中文,孩子在2岁之前也没听过几句德语,但是孩子送去当地的幼儿园一年后,已经很流利地说德语了,如果你拿着一本德语教材教他一年德语能达到这个效果吗?显然不能。

例二:你将菜谱倒背如流你就能做一手好菜了?你将兵书倒背如流就能当一个好将军了?显然不能。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那么读书的效率低下的原因是什么呢?我们知道当你读书时只有你的意识在活动,其他感官都处于封闭状态,你的身体接收的信号非常单一,也可以说信息来源很单一。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孩子在幼儿园是怎么学语言的,当老师说话的时候他听着老师的声音、盯着老师的嘴、观察着老师的表情、感受着其他孩子对这个词汇的反应,虽然他这个时候还不知道这个词是什么意思,但是周围丰富的信息使得这个词汇不是在他的脑子里而是在他的身体里留下了记忆。所以你明白你为什么学不好外语了吧?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知道,信息来源单一是学习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这也是为什么许多人读书并没有变聪明而是变傻了。因为相比其他信息来源,书是人的意识的产物,人的意识先天地会扭曲所见到的事实,但是客观事实不会扭曲自己,所以你经历的事实与别人描述的事实不是一个事实。这就是为什么许多事情的亲历者会说这本书是胡说八道,事情不是这样的,但是你看的却是这样一本胡说八道的书,那么相比这件事的亲历者你就是傻子,你被骗了。

所以行万里路要好于读万卷书,那么是不是说就不需要读书了呢?当然不是,因为在你没有其他更好的信息来源的情况下,有总比无好一点,有选择总比没有选择好一点。另外还有一些纯理性思辨的知识也适合用书籍传播,书籍也是必不可少的学习的手段,但是你要知道它的局限。

另外很重要的一点是,一般我们只是用聪明来形容年轻人,而对于成年人来说很少用到这个词汇,为什么这么说呢?举个例子,你认为莫扎特和牛顿谁聪明?你觉得凡高和孔子谁聪明?有人说你这个风马牛不相及,这个不能比。所以,对成年人来说,因为他已经在某一领域具备了丰富的知识取得了相当的成就,但是他在别的领域又是一无所知并不比一个小孩知道的更多,所以聪明这个词太单薄了,不足以形容一个成年人。这个事实也可以用来说明为什么有些专家会显得非常愚蠢,那只是因为他恰好在他无知的领域发表了观点。

谢谢大家,这里是溪树教育,我们的目标是分享知识,让世界更美好。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2

标签:德语   聪明   倒背如流   聪明人   美文   源头   词汇   事实   意识   观点   事情   来源   领域   老师   孩子   信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