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书就在那里

2020年6月25日,有网友发布了一张东莞图书馆读者留言表中的照片,并写到读书还是有那么一点点意义的。这则留言的照片引发众多网友的点赞和评论。

我来东莞十七年,其中来图书馆看书有十二年。书能明理,对人百益无一害的唯书也。今年疫情让好多产业倒闭,农民工也无事可做了,选择了回乡。

想起这些年的生活,最好的地方就是图书馆了。虽万般不舍,然生活所迫,余生永不忘你,东莞图书馆。

愿你越办越兴旺。识惠东莞,识惠外来民工。

湖北农民工

2020.6.24

因为,书就在那里

6月24日上午,湖北籍农民工吴桂春到图书馆退读者证。当图书馆的工作人员从与他聊天中得知,这是一位12年书龄的老读者要离开东莞时,感慨万千并有些许的遗憾,于是工作人员让吴桂春在留言册上写了几句话。

留言里的“识惠东莞”是有出处的,2004年著名哲学家、历史学家任继愈为东莞图书馆题字时写下了“知识惠东莞”。

因为,书就在那里

从这位湖北籍民工的留言可以看得出来,这十几年的阅读他确实有收获。这几句离别时的话,写的质朴真诚、真情实意又打动人心。如果不是饱览群书,就不会知道“知识惠东莞”的典故。如果不是良好的阅读,他也写不出这么思路清晰的句子。

阅读,可以让一座城市更有温度。而图书馆更像是繁华城市中的一处避风港,希望城市的每一位奋斗者都能寻觅到一处属于自己的宁静。在十几年的时光里,吴桂春除了工厂和租房的家,去的最多的地方就是图书馆,在图书馆也享受了很多美好的时光吧。

当这则留言在网上传播之后,许多网友留下了对吴桂春的祝福。

因为,书就在那里

因为,书就在那里

因为,书就在那里

因为,书就在那里

东莞图书馆工作人员也在媒体上留言称,这位读者的质朴及对阅读的坚持真把人给看哭了。

因为,书就在那里

吴桂春,生于1966年,今年54岁,2003年来东莞打工,他只上过自己村里的小学。2008年夏天,吴桂春正在看从地摊上买回来的《红楼梦》,只可惜买的这一本只有前80回。

后来他听同事说,“你这么喜欢看书,为啥不去东莞图书馆,那看书不花钱,书也多。”从来没有走进过图书馆的吴桂春不相信看书不要钱,天底下哪有这样的好事,白看书不要钱。但是想到如果真能找到《红楼梦》的后40回,去试试也值了。

第一次进入图书馆的吴桂春感觉发现了新的世界,图书馆的空调那是相当的凉快啊,图书馆的书那是相当的多啊,最令他开心的事情是在图书馆里读书真的不要钱。

刚开始去东莞图书馆看书的时候,经常要借助《新华字典》,经过十几年的学习吴桂春现在已经能够阅读大部头的书了。

因为,书就在那里

从此之后,每逢节假日或者工厂轮休的时候,吴桂春大多会在图书馆里度过。为了能充分的享受空调,哦,不,为了利用宝贵的时间,他会在早餐的时候多吃点,中午不离开图书馆去吃饭,一直待到晚上闭馆才回家。吴桂春说,读书对我的性格、心态和眼光都有帮助,我现在不会脾气那么暴躁,不会动不动跟人抬杠,看任何事情都能平常心,不会着急了……

由于疫情的影响,吴桂春原本工作的鞋厂停工,无奈之下他打算回老家了。离开东莞之前,他来到东莞图书馆退读者卡。退卡的时候,吴桂春心里特别难受,把卡拿在手里放下又拿起,拿起又放下,原本不想销掉这张陪伴了自己十几年的读者卡,又想着万一不回东莞了,卡留在手里也没用,最后在办理退卡的时候,在留言册上写下了对东莞图书馆的那段话。

很多人说,这样的例子太少了吧。其实这样的事情很多,就发生在身边。近日,晚自习过后,安徽怀宁中学74岁的校工陈爷爷在空无一人的教室里,捧着学生不要的书读了很久……这一幕被路过的老师偶然拍下。得知被拍,陈爷爷解释说自己很喜欢读书,学生要的书他没动,都是看学生不要的书。

因为,书就在那里

还有一位拾荒者,他以书店为据点。隔三差五总能在书店见到他步履蹒跚的身影,他爱看书,珍惜书,从不敢弄脏书。

他拾荒的那点微薄收入几乎都用来买书,他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帮我留好这本书,我下次凑够钱就来买。书城的领导自己掏钱买书送给他,他每次也总是推辞,说公家的东西我不能要…

因为,书就在那里

拿起书,他全心沉浸书海;放下书,他依然流浪四方。

动人的故事总是发生在身边最普通的人身上,比小说里的更质朴,更真实。老一辈人对知识的渴望,读书的艰辛,是当下的年轻人无法理解的!在这些老人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出,一个人即使身处泥泞,依然可以仰望星空。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不愿意读书了,读完一本书,变成了一件很奢侈的事情。很多人会说,我看不下去书心态比较浮躁。很多人买的化妆品、小零食多到过期,也不会买几本书。书不挑人,不论你富有还是贫穷,只要你愿意看愿意翻,因为,书就在那里

很多人可能会说,读书有什么用?这个湖北的农民工读了十几年的书,还不是要回老家吗。我觉得,读书最大的用处,是开阔人的视野,破除思维的固化,以及在处理问题的时候能更加的有效不激进。

6月26日,因“图书馆告别信”感动网友的农民工吴桂春已经通过一家物业公司面试,将继续留在东莞工作,并回到东莞图书馆办理了新的读者证。吴桂春靠着自己的勤劳和努力,用微薄的工资养家中的老人和孩子,用在东莞挣到的钱培养孩子研究生毕业,实现了自己年幼时因家贫无法继续的学业梦想。

我想弱弱的问一句,吴桂春的儿子读到研究生毕业,是不是受到了父亲的一点点影响呢。读书,是不是有一点点的用呢。

因为,书就在那里

图片来源:人民日报等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4

标签:怀宁   红楼梦   湖北   东莞   疫情   农民工   微薄   质朴   美文   工作人员   图书馆   事情   读者   留言   网友   知识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