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有个李县令

在宋朝初年,有这样一个县令,深得百姓的爱戴,他叫李正,出身农民,凭着自己的才学考取了功名,出任了清平县县令。初到清平县时,由于战乱,庄家颗粒无收,百姓们生活苦不堪言,在了解到清平县的详细情况后,李正迅速推出了稳定民生,恢复生产的举措。他下令开仓放粮,帮助百姓度过冬天,在春季来临之际,李正发放种子、农具给百姓,鼓励他们开垦土地,恢复农耕,鼓励开埠通商,同时减轻赋税,不仅恢复了生产,社会秩序也得到了稳定。李正的付出,提高了官府的威望,让当地百姓们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这日,李正微服私访,遇到一个不孝顺的儿子正数落他的母亲,嫌弃母亲年老无用,帮不上自己什么忙,还给自己带来负担。李正暗想既然我遇到了,责无旁贷,一定得给这个老妇人主持公道,随即道:“你这做儿子的,怎可如此对自己的母亲”!该男子看有人说自己,抬头望去,原来是李县令,随即低头不敢言语。李正上前一步,道:“为子理当孝顺自己的父母,不能因年迈了,就不认父母了,我们小时候要不是父母的辛苦付出,怎会有如今的我们”。男子回想起小时候母亲对自己的种种疼爱,不觉泪下,向李县令道:“以后不会再对母亲这个样子,一定会孝顺母亲”。

到了雨季,暴雨一下四五天,李正看向窗外,浓眉紧锁,此刻他正想着地里的庄稼受损如何。此时只听雨中有人疾驰而来,原来是衙门里的差役,“不好了,大人,河水上涨冲毁了堤坝”差役道。李政一惊,赶忙组织人手抵达决口的堤坝。看着肆虐的洪水,李正对众人道:“天正下着大雨,河水暴涨,水流太大,光堵是堵不上的,现在我们兵分两路,一路挖沟建渠分流洪水,一路搬运碎石堵住河道”。在有序的分工下,决口的堤坝被堵上了。众人欢呼雀跃。第二天,雨停了,李正赶忙调集县衙差役,组织乡里,到田地里排涝,极大减轻了连日暴雨对庄稼的损坏,保证了粮食的丰收。

有一日,正值午间,只听衙门外有人击鼓鸣冤,李政来到堂上,衙役传击鼓之人上堂。李正道:“堂下何人,有何冤屈”?击鼓之人乃本县店家,前来状告一伙人吃饭不付钱,还打了人。李政暗想这还了得,光天化日之下,既有如此猖狂之徒,赶忙命衙役将那伙人缉拿到堂。来人中有一人自称皇亲国戚,目中无人,不把县令放在眼里,大放厥词。李正拍案而起道:“身为皇亲国戚更当知法守法,为民之表率,怎可欺压良善,为非作歹”。为首的一人甚为猖狂,让李正赶紧放了他们,否则后果自负。李正道:“如果你们现在将吃饭的银两付给店家,赔偿了店家医药费,本官可从轻发落,如果拒不认罪,各打二十大板,尽皆下狱”。众人一听脸色大变,将银两给予店家,遂离去,让李正等着,三日必回。店家感觉给县令惹了麻烦,向大人表示愧疚之意。差役们也提醒李正刚才这些人有些来头,赶紧想应对之策。李正道:“伸张正义,为百姓做主是我当官的本分,此事若重来,我亦当如此,如果因此事我丢了官职,此官我不当也罢”。

过了两日,那日堂审的“皇亲国戚”果真如约而至,带来诸多兵将,排场颇大,看来是有些来头,那日所言非虚。李正不慌不忙,换上官府,准备前去。来到门前,看到自称“皇亲国戚”那人骑一白马位于轿前,轿中坐着一位大人,李正上前行礼,道:“不知大人驾临,有失远迎,不知大人到此有何贵干”?还未等轿中之人应口,骑在白马之上的“皇亲国戚”道:“李大人不认识我了吗?前日大人堂上是何等威风,就不会想到有今日吗”?李正正要答话,这时轿中之人说话了,道:“来者可是李大人”?说话间下了轿。李正回道:“下官正是”。此时,轿中之人已来到李正面前。李正抬头一看原来是当今驸马,赶忙再次行礼。心想:驸马才德兼备,乃正人君子也。驸马道:“马上之人乃我胞弟,听闻在此受了冤屈,特此前来”。李正将事情的原委说了一遍。驸马知晓原委后,不但没有责怪李正,反而夸他做得好,对众人道:“李县令做得没错,官府就当为民伸冤,让公平正义行于天下,此事就此了之,日后不可为难李县令”。衙役们听后舒了一口气,唯独李正宠辱不惊。


“花篮成排门前摆,鞭炮锣鼓响起来”,这日,清平县有个钱庄开业,人来人往,热闹非凡。这时,突然听到马蹄声,一群人骑着马,手握长刀,冲着钱庄奔驰而来。原来是草头山的贼寇听到清平县有个钱庄今天开业,想来发个横财。转眼间,贼寇们已到达钱庄门前,众人皆闪退到旁边,店小二和老板站在那里瑟瑟发抖,这时,从马上跳下来三个人,三人叫周聪、周俊、周良,是草头山的首领,周聪是大哥,周俊是二弟,周良是三弟,周聪说道:“今日喜庆,今天来只图财,不想伤及无辜,老板钱财奉上,可保尔等无事”。钱庄老板站那抖得不行,旁边小二儿拽了一下老板,道:“和你说话呢,掌柜”。老板反应过来和小二说道:“快扶着我进去,给众位好汉拿些银两”。说着往里走去,端出纹银二百两说道:“请众好汉笑纳”。周俊二话不说上前拿过银两,三人上马,一群人扬长而去。只听周良回头说道:“谢谢掌柜的银两,我代众兄弟谢过了”。说话间已消失在众人眼前。此时掌柜瘫倒在地,急忙让店小二去报官。

李正听闻之后,让店小二回去转告钱庄老板,让他放心,丢失的钱财官府定帮他找回。李正召集众人商讨对策,有的建议带衙门内的人强攻,有的建议向朝廷奏报,调兵围剿。李正通通否决了,说道:“如果我们带领衙门的人强攻,贼寇们人多势众,我们未必取胜,可能还会有很大的伤亡,如果向朝廷申请调兵围剿,远水解不了近渴,贼寇闻风必先散去”。我有一计,可收复众贼寇,李正把计谋告诉众人,众人皆叹服。第二天,众人依计扮成本地富商、半数官差扮成家丁模样,准备了两辆马车,一辆车上装了一百坛好酒,另一辆车上装了诸多牛羊肉,一群人浩浩荡荡走向草头山。到了山下,站岗的贼人提刀向前询问:“你们来这里干嘛”?众人中一人说道:“我们是清平县的富商,特此前来看望众首领及众家兄弟,车上的酒、肉是我们的心意”。贼人听后,心想莫不是被我们吓怕了,主动来给我们示好,随即道:“你们在这里等着,我上去禀告我们首领”。周家兄弟一听笑道:“既然送来,那我们就收下,走,出去看看”。众人一起走向山门。掀开马车上的布帘,周聪、周俊、周良兄弟乐了。寒暄道:“感谢大伙的心意,各位寨里请”。众匪高兴摆酒庆贺,富商和家丁们借机向众人分别敬酒,感谢他们的款待,只要有机会,富商和家丁们就敬上一杯,而自己的酒趁众人不注意偷偷倒掉。席间众人不知喝了多少酒,直至夜幕降临,众匪皆醉。富商和家丁们看时机成熟,从马车的夹板中取出兵刃,向天空中发了信号弹。早已等候在山下的李正及众差役奔向山来,众人里应外合,兵不血刃剿灭了山贼。被抢去的银两如数奉还给了钱庄。

在清平县,人人都知道有位李县令,一心为民,不畏强权,主持正义。自从他到了清平县,清平县的百姓摆脱了贫困,过上了富足的生活,从此不怕找不到伸张正义的地方。又是一年春季,李正来到田间,看着田地里百姓们忙碌的身影,李正不自觉地笑了,他知道自己这些年的努力没有白费。这时,一人骑着马来到李正面前,此人手里拿着官文,是委任李正到别处的调令。李正看着调令,抬头望向远处,眼神中露出了丝丝不舍。在回县衙的路上,李正看着自己曾参与修建过的堤坝,看着人来人往的街道商铺,此刻他欣慰了许多。走到县衙,李正坐在大堂之上,一坐就是几个时辰,回想曾经审案的场景,历历在目。此刻让他离开,可能会有些许的不舍。他知道自己的任务完成了,即使清平县没有他,也会一如既往。新的使命正在等着他前去。离开那日,百姓们夹道相送,他们舍不得这个曾经为他们辛苦付出的县令离开,纷纷送上自己的敬意。在依依不舍中,李正走向了一个未知的远方。


本故事纯属虚构,若有雷同纯属巧合

宋朝有个李县令

宋朝有个李县令

宋朝有个李县令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1

标签:县令   差役   贼寇   皇亲国戚   清平   家丁   堤坝   驸马   钱庄   银两   衙门   富商   宋朝   店家   美文   大人   百姓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