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专生到哈工大最年轻博导,这位破格教授是多少读博学子的榜样

学术界有这样一位拥有传奇故事的前辈,10年,从中专生到哈工大博导,也是哈工大历史上唯一一位由讲师直接破格晋升为教授的学者!时年29岁的高会军,也是学校最年轻的博导。

他获得的奖项及荣誉称号也是不计其数:国内自然科学奖最年轻的获奖者;2014年被评选为17位世界最具影响力科学家之一;国家杰出青年、IEEE Fellow、2020全球顶尖计算机科学家Top10;......

最近,欧洲人文和自然科学院(Academia Europaea)公布了2021年新当选院士名单。他的名字又是赫然在列!在他身上的标签,也是不断的被刷新着。


从中专生到哈工大最年轻博导,这位破格教授是多少读博学子的榜样


自学成才,哈工大讲师直接晋升教授


在高会军的履历表中,只能找到中专、自考本科、硕士和博士经历,而高中和全日制本科教育两栏均为空白,可他却是哈工大职称晋升名册上唯一一位由讲师直接晋升为教授的学者,并在30岁时成为哈工大最年轻的博士生导师。从中专生到博士生导师,华丽转身的背后,支撑他的是超乎常人的付出和信念的坚守。


高会军小时候家里穷,父亲靠干体力活挣钱养家,母亲没有工作,靠缝纫手艺挣钱补贴家用。由于工作环境恶劣,父亲不幸患上了骨股头坏死这一重病,使家里的经济条件雪上加霜。1991年,他15岁初中毕业时,家境的贫困和父亲的重病,使他不得不放弃高中、报考陕西的一所中专学习机械制造,以减轻家里负担。


“我1976年出生在黑龙江省集贤县,因为家里穷,再加上父亲身体不好,初中毕业就选择了读中专,打算毕业后分配工作,尽早赚钱。”中专毕业后,高会军很快有了第一份工作——在工厂里当磨工。


工作不久,由于缺乏工作经验,高会军在机床边工作时,切削出的铁屑不慎渗入两个手臂的毛孔,引起严重中毒反应,十分痛苦。“当时就下定决心,不管多难,必须得读本科。”


来自父母及师长的鼓励也让他重生了继续求学的信念,由此他踏上了充满荆棘的自考之路。“当时生活肯定是艰苦的,工作三班倒,还得抽时间复习,整个人就像绷紧的发条。”


从中专生到哈工大最年轻博导,这位破格教授是多少读博学子的榜样

高会军 图源:哈尔滨工业大学

“15门课,我每次考4门课,我要把4门课分散在3个月时间之内,要把这4门课要攻克了,而且当时自学考试没有任何老师给指导。”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两年半的时间里,高会军自学考试本科要求的15门课程,并一次通过,获得机电一体化工程专业本科学历。也正是这段经历培养了他超强的自学能力。


因为有的科目(数控机床)刚刚过及格线,所以高会军说自己比较幸运。经过短暂的迷茫期,高会军毅然又调高目标,决定考研。为此他请了长假,没有工资,仅靠着一点点积蓄和家里的支持度过了那段埋头苦读的岁月。


当时的高会军,高等数学只学过上册,英语的水平连普通高二都不如。经过半年的冲刺,几经周折,高会军考取了沈阳工业大学的研究生。在硕士研究生学习期间,他抓住一分一秒的时间补习英语、学习专业知识。毕业时,同学都在各种高薪职位间选择,但他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下定决心再继续攻读博士学位。这一次,他把目标定在了哈尔滨工业大学。


2001年,他顺利进入哈工大航天学院攻读博士学位,在导师的指导下开始做研究。“身边人给了我太多鼓励和帮助,指引我一步步找准方向、确定目标。”


读博期间,高会军凭着对科研的满腔热情和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在导师指导下很快取得研究成果,撰写的论文逐渐发表在一些国际权威期刊上,并开始融入国际自动控制学术圈。经过四年寒窗苦读,高会军于2005年顺利拿到博士学位。



成果不断,荣誉纷至沓来


信念的力量是伟大的,非同寻常的坎坷求学经历塑造了高会军坚韧不拔的品格和毅力,让他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博士求学机会。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他针对不确定系统鲁棒滤波保守性大的难题,提出了基于参数依赖Lyapunov函数的鲁棒滤波新方法,该成果在国际上产生较大影响,被SCI他引300余次,得到了包括十余位IEEE会士在内的众多国际著名学者的引用与好评。


他的博士学位论文因此被评为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这也是哈尔滨工业大学控制学科历史上唯一一篇全国优秀论文。博士毕业论文获评全国百篇优博,也使高会军成为哈工大控制学科历史上第一人。由于成绩突出,校方有意破格提拔他为正教授,拿到学校大评审团来评议讨论。


考虑到高会军求学的经历、学业水平和后发潜能等综合因素,最终30多人的参评专家达成了共识。王常虹说:“这些先生认为这个孩子从各方面来讲,还是比较不错的,当时是全票通过的。”


从中专生到哈工大最年轻博导,这位破格教授是多少读博学子的榜样

2005年博士毕业,作为年轻拔尖人才得到哈工大教授职称评定委员会的全票认可,成为哈尔滨工业大学历史上唯一一位由讲师直接破格晋升为教授的学者。高会军的研究成果发表在《IEEE自动控制汇刊》、《中国科学》等国内外权威期刊上。



对学生的事,比自己的还上心


毕业即成为正教授的高会军获得了远赴加拿大从事博士后研究的机会。在海外研究工作的同时,他还要兼顾国内的教学工作。


为了和在国内的博士生对上时差,高会军总是在深夜结束自己的科研任务后,与学生讨论两个多小时后再休息


博士后期间,高会军有3篇论文发表在自动控制领域顶刊上。而当年,他还以优异的成绩获得该校当年唯一的Killam博士后奖,结束了自己海外博士后的学习和工作。


除了科研成果,高会军在博士后期间感受最深的是国外大学的教学和培养机制。这让他没有选择留在国外工作,而是回到哈工大,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人才培养上面。


据他指导过的学生回忆,高老师把学生的事看得比自己的事还重要。一次学生毕业答辩,在浙江出差的高老师提前一天就订好了返程机票,但因天气原因航班被取消。高会军临时改变计划,先飞到北京,再坐一夜硬座火车赶回哈尔滨,下了火车直奔答辩现场。


从中专生到哈工大最年轻博导,这位破格教授是多少读博学子的榜样

图源:哈尔滨工业大学

从05年到16年,高会军已经培养了20多名博士生和30多名硕士研究生。其中很多硕士毕业生都被他推荐到知名学府继续深造。在接受人民网采访时,高会军希望在国外求学的留学生,将来能回国发展。


“我们今天在国外所做的努力,是为了今后在国内更好的发展。”近年来,高会军的研究方向从最初专注于控制理论,转变成了重视解决实际工程中的关键问题。他带领团队研制的基于机器视觉的磁材分选装置已在广东一家上市磁材生产企业投入使用。在贴片机的研制工作中也取得了重要突破。



全国最年轻的自然科学奖获得者


不仅是在教学培养人才上,在学术科研上,高会军也是带领团队继续针对鲁棒控制及滤波、时滞系统、网络化控制系统的相关理论及应用问题进行研究,并将部分成果应用于复杂生产制造过程控制、光机电一体化以及飞行器控制等工程领域。


凭借一系列突出的成绩,高会军两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014年,作为第一完成人的他是当年自然科学奖全国最年轻的获奖者。


从中专生到哈工大最年轻博导,这位破格教授是多少读博学子的榜样

高会军曾入选2014年世界最具影响力科学家榜单

高会军用短短十年的时间完成了由一名中专生到教授的跨越。这一切,都需要付出常人难以想象的汗水,也正是他坎坷、曲折的求学经历培养和锻炼了他坚韧不拔、勤奋踏实、刻苦钻研的工作作风。他的事迹为身边的广大青年科技工作者树立了榜样。


截止2020年,高会军在自动控制理论和应用方面开展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工作,在网络化控制、机器人智能系统、智能装备等领域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发表在IEEE Trans. Automatic Control、Automatica、《中国科学》等期刊上。在IEEE Transactions系列汇刊等国际高水平期刊上发表论文100余篇,SCI他引2万余次,ESI高被引论文76篇,入选全球高被引学者。出版国际专著4本,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80余项,美国发明专利1项。


“常怀危机感,脚踏实地行动;秉承细节决定成败的态度,细心做事;对自己正在做的事情有信心,执着不放弃。”总结多年的科研经验,高会军感慨道:做人、做事、做学问都要像哈工大校训说的那样“规格严格,功夫到家”。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9

标签:中专生   哈工大   教授   博导   博学   博士后   自动控制   博士生   讲师   美文   榜样   导师   中专   哈尔滨工业大学   学者   家里   时间   学生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