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石图鉴匮要_玉猪


雅石图鉴匮要_玉猪

根根媒体在2007年6月24日的报道,位于安徽省含山县的凌家滩遗址,曾经在第五次发掘工作中取得了重大突破,考古专家们发掘出一头“玉猪”。据专家提供的数据,“玉猪”长约75厘米,宽约22厘米,高约38厘米,重约80公斤,由较为粗糙的玉石雕刻而成,整体透明。

雅石图鉴匮要_玉猪

中国是玉的国度。玉器往往被视作代表质地的“天公之美”与代表工艺的“人工之美”的结合,因而广受中国古人,尤其是文人的喜爱。

雅石图鉴匮要_玉猪

凌家滩遗址位于今安徽省马鞍山市含山县铜闸镇长岗行政村凌家滩村,自1985年被发现以来,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单位,对其进行了五次发掘。

雅石图鉴匮要_玉猪

总共发掘墓葬48座,灰坑6个,祭坛1座,出土玉器上千件,其中以玉龟、玉猪及玉人最为珍贵。玉龟、玉猪、玉人作为墓地陪葬礼器,其内里包含着凌家滩先人的精神状态。通过对陪葬以及祭祀所用的玉器进行研究,可以从中窥探凌家滩先人的精神崇拜问题,再现当时的社会精神状态。

雅石图鉴匮要_玉猪

这个被发现的玉猪,目前根据研究,“玉猪”的产生的年代,已基本确定为5500年前。是目前我国考古发现中出现的体积最大、重量最重的玉质猪雕。

雅石图鉴匮要_玉猪

玉猪整体由一整块透闪石雕琢而成。猪身呈圆柱形,猪头部刻画明显,雕刻有一对立耳及明细的獠牙槽,可能曾附有一对獠牙。玉猪嘴部突出有凹陷,在鼻孔之上有鼻孔雕琢,栩栩如生。

雅石图鉴匮要_玉猪

通过其牙槽和体型特点,基本可以断定这件玉猪的原型应该是一只野猪。

雅石图鉴匮要_玉猪

这个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发掘的安徽省马鞍山市含山县凌家滩遗址,现在普遍被认为是一处约5000多年前的大型新石器时代晚期聚落。遗址发掘除了玉猪以外,同时出土了大量精美的玉器、石器、陶器,使我们隔着数千年的时光,看见先民们高超的工艺与瑰丽的想象力。

雅石图鉴匮要_玉猪

中国最早的玉器文明出现在距今8000年前,而凌家滩时代正处于玉器文明的鼎盛时期,这只“玉猪”的考古和艺术价值均不可估量!这是目前中国考古发现的最大的玉猪,可以号称为“中国第一玉猪”!

雅石图鉴匮要_玉猪

猪是人类很早就驯化的一种动物。先民将野猪捕获后围起来饲养,经历多代繁育后,逐渐将其家化成性格较为温顺、体型更肥美的家猪,同时它们的习性和外貌也发生许多变化。

雅石图鉴匮要_玉猪

在余姚河姆渡遗址,大约公元前5000年—前4500年之间,其1977年出土的猪纹黑陶钵,高11.7厘米、长21.5厘米、宽17.5厘米,现藏于浙江省博物馆,就已经证明有了家猪的一些形态。猪身刻饰圆圈纹和叶纹,将身上鬃毛艺术化处理,反映了河姆渡人艺术构思的奇巧和审美情趣的淳朴。这件文物被认为是我国在世界上最早驯化野猪为家猪的有力证据。

雅石图鉴匮要_玉猪

在江苏的龙虬庄遗址,据今约公元前5000年—前3000年之间,其出土的猪形陶罐,现藏于南京博物院,一共9只陶罐,小如茶盅,大似儿童储蓄罐,外形或翘嘴睁眼,或抿嘴拱鼻,憨态可掬,十分可爱。猪形陶罐的这种造型,与当时家猪饲养业发达有关。

雅石图鉴匮要_玉猪

猪,特别是野猪,天性非常厉害,看看其獠牙就知道了!旧石器时代的先民崇拜野猪,甚至将之作为氏族部落的图腾或者神兽。

雅石图鉴匮要_玉猪

为了护体辟邪和宣示勇猛等,先人们还制作玉猪龙随身佩戴。5500年前的红山文化的玉龙有两种常见的器形:一种为C形,另一种则为猪形。现于天津博物馆馆藏的具象玉龙,其头部竖着两只大耳朵,阴刻一对大圆眼,嘴部前突,鼻部刻多道褶皱,考古学家将其命名为玉猪龙。目前所知的20余件玉猪龙整体形态一致,龙的嘴上均有多道沟纹状的褶皱,分明就是大鼻子、大嘴巴的猪。

雅石图鉴匮要_玉猪

在古代,猪被视为“水畜”。东汉末年儒家学者郑玄曰:“彘,水畜也。”因此,古人在祈天求雨等祭祀活动中自然将玉猪选择为沟通人神之间的信物。东汉《说文解字》中有“珑,祷旱雨也,龙文,从龙,龙亦声。”这也同时表明,雕刻成龙形的玉猪,是用来祈求下雨的。

雅石图鉴匮要_玉猪

现在被安徽省博物馆馆藏的,这一只“中国第一玉猪”,据据考古学家们的研判,证明新石器时代的凌家滩文化中,已经出现了最初的城市广场,因为处于遗址祭坛近顶部位置发现的这只“中国第一玉猪”,就是古人们用来祈求上天,来保佑人间风调雨顺与平安吉祥的!

雅石图鉴匮要_玉猪

在这个辛丑年九月十一,一个无比殊胜之日,这位豫南决水之滨的“史河无我居士”,于《我的青花我的瓷》之个人杂文随笔文集中,在《雅石图鉴匮要》主题系列里,随缘写下此文之际,想起有一句流传于这个豫南决水之流域的俗语:“无‘豕’不成家”!

雅石图鉴匮要_玉猪

当然了,从汉字“家”的源流来讲:何以为“家”?就是“有室有豕”即曰“家”!

由此可见,猪和人的生活紧密相连,换句话说,没有猪就没有家庭、就没有人生!当然了,这个应该是华夏民族的民俗文化了。

雅石图鉴匮要_玉猪

  通过考古发现证明,新石器时代,老百姓已经有饲养家畜的习惯,河姆渡文化遗存中发现的陶猪很有特点,猪吻突出,四肢短小,逼真形象。到了秦汉时代,猪已经成为社会地位、身份、财富的象征。尤其是在西汉景帝刘启的汉阳陵外葬坑,发现了包括陶猪在内的大量陶制家畜。陶猪体肥膘厚,憨态可掬。用陶猪陪葬,是西汉“视死如生”观念的写照。皇帝生前享有的荣华富贵,死后也要拥有。

雅石图鉴匮要_玉猪

  “小豕拱爬大豕眠,凡尘万事食为天。家肥屋润丁财旺,六畜排行我最前。”猪,显然就是华夏民族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动物了!

雅石图鉴匮要_玉猪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9

标签:含山县   马鞍山市   安徽省   陶罐   憨态可掬   新石器时代   先民   獠牙   华夏   图鉴   玉器   遗址   野猪   美文   中国   博物馆   发现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