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石图鉴匮要_“混沌”


雅石图鉴匮要_“混沌”

在现代汉语词典里“混沌”的含义,特指中国的神话传说中,关于宇宙形成以前的模糊一团时候的景象。后来又引申之义为糊里糊涂,无知无识的样子。

雅石图鉴匮要_“混沌”

其实在华夏之人文的古代神话典籍中,以及后来关于此词语的内涵及外延的最新解读,“混沌”还应该有许多其它的含义。

在《庄子·应帝王》中,有记载曰:“南海之帝为儵,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浑沌,儵与忽相与遇于浑沌之地,浑沌待之甚善。儵与忽谋报浑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日凿一窍,而混沌死。”

雅石图鉴匮要_“混沌”

此文中的“浑沌”即“混沌”之意。故事的大意是:南海有一帝,名字叫儵。北海有一帝,名字叫忽。中央有一帝,名字叫浑沌。儵和忽经常一起到浑沌家聚会,每次浑沌都殷勤招待他们。

雅石图鉴匮要_“混沌”

所以儵和忽商量怎么报答浑沌的招待,说:“人都有七窍,用来看、听、吃饭和呼吸,唯独浑沌没有,我们帮他凿出七窍来吧。”于是,儵和忽每天帮浑沌凿出一窍,七天凿了七窍,但是凿完七窍浑沌却死了。

雅石图鉴匮要_“混沌”

这则神话故事的记载,可谓创世之“混沌”,其实还包含了开天辟地的含义。华夏之古人们认为,这个众生万物世界,是从“混沌”中被一刀刀凿出来的。

又有一则关于神兽“混沌”的神话故事被记载在《神异经·西荒经》中:

雅石图鉴匮要_“混沌”

“昆仑西有兽焉,其状如犬,长毛四足,似熊而无爪。有目而不见,行不开,有两耳而不闻,有人知往。有腹无五脏,有肠直而不旋,食物径过。人有德行而往抵触之,有凶德则依凭之。天使其然,名为‘混沌’。空居无为,常咋其尾,回转仰天而笑。”

雅石图鉴匮要_“混沌”

此神话大意是说:昆仑西有一只野兽,长得像狗又像熊,浑身长毛,有四条腿却没有爪子。有眼睛却看不见,有耳朵却听不见,走路脚迈不开,但却知道别人要去哪里。有肚子却没有五脏,肠子是直的,食物直接从里面滑过。它遇到有德行的人就抵触他,遇到凶悍无德的人却又摇头摆尾依靠他。平时自己没事的时候,就咬自己的尾巴,旋转着,仰天哈哈大笑。

雅石图鉴匮要_“混沌”

被记录在《山海经·西次三经》中又有关于帝江之“混沌”的文字:

“天山有神鸟,其状如黄囊,赤如丹火,六足四翼,浑敦无面目,是识歌舞,实为帝江也。”

雅石图鉴匮要_“混沌”

该神话大意是说,天山有一个神兽,身子像布袋一样,颜色像火一样红。它长有六个脚和四个翅膀。脸上没有眼睛鼻子嘴,但是却精通歌舞。它的名字叫帝江。

雅石图鉴匮要_“混沌”

有些现代文化学者们研究认为,该神话故事中的“帝江”就是“帝鸿”,也就是“中央天帝”。而在《庄子》中,“中央天地”就是“混沌”。所以天帝就是“混沌”的说法,也同时得到了很多学者的认同。

雅石图鉴匮要_“混沌”

在这个辛丑年之“重阳节”的前二天,一个无比殊胜之日,这位豫南决水之滨的“史河无我居士”,于《我的青花我的瓷》之个人杂文随笔文集中,在《雅石图鉴匮要》为主题系列里,介绍一下本人收藏的,这一枚产出于决水之源的雅石_“混沌”。

雅石图鉴匮要_“混沌”

该雅石形为卵状,质地杂混石英、水晶、黄蜡石以及石僵等,色彩以黄、红为基调,杂揉其过渡色,纹路丰富而凸凹,有口、眼、鼻、耳之天然造型于石体表,其包浆完整、厚实,手感压沉且舒适,韵味无穷而又难以言喻!

雅石图鉴匮要_“混沌”

综上所述,在中国的古代神话中,由此可见“混沌”,不仅仅是指世界形成之前的模糊一团的状态。

雅石图鉴匮要_“混沌”

它同时也是指被凿出七窍的创世的神“混沌”,是天山的神兽“帝江”,是昆仑之西的像狗又像熊的野兽。当然了,时至今日,也应该是这一枚称呼为“混沌”的雅石啊!


雅石图鉴匮要_“混沌”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1

标签:之义   混沌   天山   北海   南海   天帝   华夏   神话故事   图鉴   长毛   德行   庄子   美文   大意   含义   神话   中央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