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与夏至



立夏与夏至

王立新


农历是中国传统历法。它根据月相的变化周期,每一次月相朔望变化为一个月;并把一个太阳回归年划分为24段,形成 二十四节气。通过参考太阳回归年,设置 闰月使其平均历年与回归年相适应。农历融合阴历与阳历形成为一种阴阳合历历法。

农历又有夏历、阴历、旧历、华历、中历等称。因使用“夏正”,旧时多称为夏历,1970年以后“ 夏历”改称为“农历”。农历属于阴阳合历,其年份分为 平年和 闰年。平年为十二个月;闰年为十三个月。


立夏与夏至

立夏与夏至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两个节气。立夏是 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七个节气,也是 夏季的第一个节气。立夏预示着季节的转换,表示盛夏时节的正式开始。立夏这个节气在战国末年(前239年)就已经确立了。 所谓“立”即开始的意思,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分别代表春季、夏季、秋季、冬季的开始和到来。为了更准确地表述时序特点,古人又根据天气和物候,将节气分为“分”、“至”、“启”、“闭”四组。“分”即春分和秋分,古称“二分”;“至”即夏至和冬至,古称“二至”;“启”是立春和立夏,“闭”则是立秋和立冬,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合称“四立”,这些加起来共为“八节”

“立夏”的“夏”是“大”的意思,是指春天播种的植物已经直立长大了,立夏之后夏天就开始了。


立夏与夏至

夏至,古时又称“夏节”、“夏至节”。公元前七世纪,先人采用 土圭测日影,就确定了夏至。 根据《恪遵宪度抄本》:“日北至,日长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至者,极也。”夏至之名由此而来。夏至,意味着炎热天气正式开始,之后天气越来越热,因此民间有“夏至不过不热”的说法。夏至后虽然太阳直射点逐渐向南移动,北半球大部分地区白天一天比一天缩短,黑夜一天比一天加长,但由于太阳辐射到地面的热量仍比地面向空中散发的多,故在以后的一段时间内,气温将继续升高。

综上所述,立夏意味着即将结束鲜花烂漫的春季,开启夏季模式,进入夏天了。夏至不是夏天到了而是炎热的夏天到了。


立夏与夏至


立夏与夏至

我国古代劳动人民非常智慧地把一年四季划分为二十四节气,我总觉得先人没有把立夏与夏至、立冬与冬至讲清楚说明白,故而写出来点文字帮大家认识一下。

朋友们,您说我这样的理解有道理吗?敬请大家参与讨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3

标签:立夏   夏至   回归年   平年   月相   夏历   闰年   日影   立冬   立秋   节气   立春   美文   农历   夏天   太阳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