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因范仲淹改名而从犯人流放地逆袭为文化昌兴、名人辈出的小城

古称昭阳的江苏兴化,春秋时属吴,战国时属楚,在宋朝时曾为犯人发配之地,后因范仲淹在此当官任职时将县名改名兴化,意为“昌兴教化”。这一改名果然风水逆转,自南宋咸淳至清末光绪期间,600年间兴化人参加科举考试,竟然有262人中举人,93人中进士,1人中状元,这在全国也属罕见。其中中国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的作者施耐庵、中国历史上为数不多的明代状元宰相李春芳、清代扬州八怪之首郑板桥、另一扬州八怪李鳝、被称为“东方黑格尔”的清代文学家刘载熙等世界知名文豪和书画家,都是诞生或生活在兴化小城的。


一座因范仲淹改名而从犯人流放地逆袭为文化昌兴、名人辈出的小城

春天的兴化风景如画


一座因范仲淹改名而从犯人流放地逆袭为文化昌兴、名人辈出的小城

保留众多文物古迹


一座因范仲淹改名而从犯人流放地逆袭为文化昌兴、名人辈出的小城

扬州八怪郑板桥故居


兴化老城十字路口有一座始建于明代重檐飞翘的四牌楼亭子,里面拱顶内壁挂满了47块匾额,用以纪念和颂扬兴化历代名人,但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被破坏殆尽,现在的牌楼亭子,则是1990年重建的,除了7块旧匾外,其余40块新匾由全国知名书法家赵朴初、启功、沙孟海等40名人题写,书体各异流派纷呈,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国内也十分罕见,使兴化四牌楼不仅成为历史文物,而且成了当代中国书法艺术的瑰宝。


一座因范仲淹改名而从犯人流放地逆袭为文化昌兴、名人辈出的小城

始建于明代重檐飞翘的四牌楼亭子


一座因范仲淹改名而从犯人流放地逆袭为文化昌兴、名人辈出的小城

书法大家的墨宝成为当代中国书法艺术的瑰宝。


以诗书画三绝盖世,清代“扬州八怪”的领衔人物郑板桥的故居,坐落在兴化市东城外板桥景园,故居始建于清代,原为茅舍,后改为瓦木结构,郑板桥在这里度过青少年时代,直至乾隆元年,他44岁中进士后才从这里走出家门。郑板桥故居1983年重修,现为兴化市文物保护单位。


一座因范仲淹改名而从犯人流放地逆袭为文化昌兴、名人辈出的小城

赵朴初题写的郑板桥故居横匾


一座因范仲淹改名而从犯人流放地逆袭为文化昌兴、名人辈出的小城

郑板桥故居内景

 

郑板桥故居座北朝南,粉墙黛瓦,有客堂、居室、书斋、小厨房等建筑,庭院清幽,朴实无华,保持了“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的意境,大门门额上嵌有赵朴初手书“郑板桥故居”石刻,门堂内上悬挂刘海粟题书“郑燮故居”木匾一块,入门走进室内,中间一间是客堂,堂上挂着一副郑板桥的《墨荷图》,走过小院里面还有一个稍大的庭院,兰竹萧疏,三间正房坐北朝南,两侧墙上挂有几幅郑板桥的字。故居最后面是一个较大的池塘,池塘边上建有一条碑廊,廊壁镶有不少名人石刻。


一座因范仲淹改名而从犯人流放地逆袭为文化昌兴、名人辈出的小城

刘海粟题写的横匾


一座因范仲淹改名而从犯人流放地逆袭为文化昌兴、名人辈出的小城

故居内庭


一座因范仲淹改名而从犯人流放地逆袭为文化昌兴、名人辈出的小城


距离郑板桥故居不远处的兴化市博物馆内二楼,设有郑板桥纪念馆,里面有更多关于郑板桥生平及作品的详细介绍。个性耿直、为政清廉,诗、书、画成就突出享誉海内外的郑板桥,不仅是兴化的骄傲,更是兴化旅游的一面金字招牌。


一座因范仲淹改名而从犯人流放地逆袭为文化昌兴、名人辈出的小城

郑板桥塑像


《水浒传》的作者施耐庵,是孔子72弟子之一施之常后裔,祖籍苏州,自幼聪明好学,才气过人,19岁中秀才,28岁中举人,36岁与刘伯温同榜中进士,元末因避战乱迁居兴化隐居,潜心写作《水浒传》。施耐庵写完《水浒传》后没过几年就病逝了,施耐庵遗骨葬于兴化市新垛镇施家桥村。

如果你在春天来兴化,那万亩水上油菜花田,如诗如画绝美的田园风光,更是令人陶醉不已。介绍了这么多兴化的历史文化景观,大家是否觉得人杰地灵的兴化,确实值得一游呢?#解锁周边游。##超想去旅行#


一座因范仲淹改名而从犯人流放地逆袭为文化昌兴、名人辈出的小城


一座因范仲淹改名而从犯人流放地逆袭为文化昌兴、名人辈出的小城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4

标签:刘海粟   兴化市   水浒传   兴化   横匾   重檐   扬州   客堂   牌楼   亭子   进士   犯人   故居   明代   清代   美文   人中   小城   名人   文化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