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家训重戒奢


自古家训重戒奢

家训是指对子孙立身处世、持家治业的教诲。家训,是传统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可谓代有经典,汗牛充栋,形成了一个充满亲情爱意的文化系列,在国家不安定和国法不明确之际,家训即可发挥稳定社会秩序的力量,它在中国历史上对个人的修身、齐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时至今日,家训仍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家训之所以为世人所重,因其主旨乃推崇忠孝节义、教导礼仪廉耻,其中崇俭戒奢是家训的重要内容之一。

自古家训重戒奢

  翻开徐少锦等主编的《中国历代家训大全》,洋洋百万言,厚厚两大本,上下几千年,训示数百篇,劝俭之声殷而诚,戒奢之训铿而耿。展卷阅读,令人顿生许多感慨,受到不少启迪。

自古家训重戒奢

  就拿明代庞尚鹏的《庞氏家训》来说吧,其中“禁奢靡”一节明确规定:“子孙各要布衣疏食”,只有祭祀宴宾时方可饮酒食肉,暂穿新衣;自己能办的事,不许浪费钱财雇人代劳;亲戚馈赠,每年不超过两次,每次不超过一两银子,“过此者,拒勿受”;有客人来,一鱼一菜相待即可,“肴不必求备,酒不必强劝”;陪客“听临时轮流请陪”;行贴单柬,“不用封筒”;造酒年初订计划并预算造价,“量存一二盈余,以备他费,各登簿查考”;“若饮酒,不许沉醉”。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出这道禁奢之训何其缜密!庞氏子孙是否真能严守家训长存俭风,不得而知,但庞尚德那种为后代计长虑远的良苦用心,是凿凿可鉴的。

自古家训重戒奢

  这些“篇篇药石,言言龟鉴”的家训,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财富。我们伟大的民族,一向就有崇俭戒奢的美德,从来不乏勤俭节约的典范。但是,奢靡之风犹如幽灵一般,时常俘获那些意志薄弱者。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无论对个人、家庭,还是民族、国家,奢靡之风都是万恶之源。朱柏庐仅522字的《朱子家训》有言:“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司马光《训俭示康》有言:“侈则多欲:君子多欲则贪慕富贵,枉道速祸;小人多欲则多求妄用,败家丧身。是以居官必贿,居乡必盗。”

自古家训重戒奢

  “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历史老人一直在敲着戒奢劝俭的警世之钟。被历代史家大书特书的,中国历史上的三个太平盛世“成康之治”、“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康雍乾盛世”的开创,固然有众多原因,但励精图治、勤俭自律恐怕是千古一贯的重要原因之一。而商纣王“酒池肉林”通宵狂饮,周幽王穷奢极欲“烽火戏诸侯”,隋炀商荒淫奢侈大兴土木,陈后主耽于声色迷恋“后庭花”,宋徽宗贪得无厌暴敛“花石纲”,最终的结局,无一不是国破身亡。可见,奢与贪结伴,欲与贿相随,腐与败并驱,历来如此。古往今来,贪赃枉法者,大抵都是奢侈无度之辈、暴殄天物之徒。

自古家训重戒奢

  中华民族结束了几千年的封建史,建立起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当家做主的政权制度,我们的党一贯强调和坚持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但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党内部的确存在贪污腐败的现象,惩治腐败让它失去生存的土壤刻不容缓!“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这是唐代著名李商隐《咏史》里的诗句,他一针见血地道出那些过往的封建王朝兴与亡一个重要原因,今天读来仍有深远意义。我们一定要以历史的经验教训为镜子,大兴勤俭之风,把廉政建设搞得更好。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8

标签:家训   时方   龟鉴   以古为镜   来处不易   忠孝节义   凿凿   文景之治   勤俭节约   奢靡   勤俭   子孙   美文   封建   中华民族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