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将文化」笔墨见人 字如其人——记军旅书法家郭尊先

#头条将军文化# #头条读书院#

@中国军网#头条书画#


董书民将军说:郭尊先将军楷书雄秀端庄,浑厚强劲,善用中锋笔法,结构均匀,清新俊逸,堪称当世楷书大家。



笔墨见人 字如其人

——记军旅书法家郭尊先


郭尊先简介:1958年出生于河北霸州。家乡位于京津保三角地带的中心,自古商贾云集、文化繁荣,是“富庶之乡”“翰墨之乡”“戏曲之乡”。国防大学某学院原政治委员,少将军衔,国防大学书画研究院副院长。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北京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中国文联书画艺术中心一级创作员。2012年12月受聘于河北大学美术学书法专业兼职教授。自幼习书,数十年如一日,笔耕不辍。其书法作品多次入选国家、军队展览并获奖;应邀参加中日、中韩书法交流展览。其作品及艺术成就在新华网、《光明日报》、《解放军报》、《解放军画报》、《空军报》和《中华英才》、《北京晚报》、《北京晨报》刊载。尤其是书画专业媒体报刊杂志《书法报》、《书法导报》、《书刊报》多次整版通篇报道并介绍其艺术成就。其书法作品被人民大会堂、北京市政府等有关单位场馆张挂并收藏。近些年来,其作品被美国、俄罗斯、意大利、日本、新加坡、蒙古、尼泊尔等十几个国家和港澳台地区有关机构、要人及华人艺术团体、组织收藏。


相识五台山 书法引相知


2017年,在作家安建华老师的邀请下,我回到故乡五台,在安老师的陪同下在台山登临南台顶。在五台山小住几日的时光,与郭尊先老师第一次相识。第一次见面,他给我留下的印象是魁梧、坚毅、睿智、和蔼,从骨子里折射出军人才有的一种风采。也许是因为从小家庭环境的影响,我对军人有着一种特别的情结。在交谈中,再次证实了他以前的从军生涯。对他的敬重便又多了几份。

「百将文化」笔墨见人 字如其人——记军旅书法家郭尊先

我是喜欢安静的人,不喜应酬。一次饭局,饭罢茶凉,所以对饭局上的人,不往心里去也是自然之事了。所以能够让我在饭局上记住一个人实在是一件难事。郭尊先老师让我能够在饭后还一直不忘,缘于他的书法作品,我对书法虽不大懂,但是身边这样的朋友还是不少。在来往中,会在不知不觉中感染一些。当我看到他创作的楷书作品时,对他的敬佩由然而生。

「百将文化」笔墨见人 字如其人——记军旅书法家郭尊先


接下来的时光里,对他多了一些了解。孩提时,他

受社会及家庭环境的影响和熏陶,就中国方块字书写有着浓厚的兴趣。他的两个堂伯读过几年私塾,对书法有一定造诣,五堂伯善写颜体,六堂伯精于欧体,两个堂伯看出他的书写天赋,闲暇时常常指点他练字,久而久之,他毛笔字的点划有模有样,他的楷书有了根基。对于楷书,他钟情欧体,从此,他与笔墨结下不解之缘。

「百将文化」笔墨见人 字如其人——记军旅书法家郭尊先


1978年他参军来到河北易县西部山区,尽管当时部队训练、生活非常紧张,条件极其艰苦,但他仍然矢志不渝,坚持利用点滴的业余休息时间习练书法。连里领导十分看重他的特长,让他负责连队的黑板报。他一人不仅要负责板报书写,还要撰稿、版面设计和插图,连队黑板报多次在团里组织的评比中夺魁,使得他在团里小有名气。后来他调到团政治处新闻报道组,1981年底破格提干。提干后的他,先后担任团宣传干事、组织干事、指导员、组织股长、教导员,师组织干事、党委秘书,国防大学组织干事、组织部副部长。这期间,尽管岗位频繁调整、环境不断变化,但他仍不离不弃所钟爱的书法。

勤于常创作 作品广收藏


在创作的道路上,他一直没有停下前行的脚步。他由最初的爱好,在不断创作中,他将这种爱好升华成自己的一种理想追求。这一转变源于2004年下半年的一次工作岗位变换。为了使自己的书法境界有一个质的提升,2005年初,他诚拜著名书法家苏季群先生为师,专攻欧楷。

「百将文化」笔墨见人 字如其人——记军旅书法家郭尊先


他认为,欧楷是唐楷的最高境界,以精丽俊逸又法度森严的书风著称于世,传承千年,为世人所仰慕。但当时苏季群老师笑着对他说:“欧楷太难了,‘九成宫,九成宫,十有九人不成功。’以你这个年龄,学学行草就行了。”他并没有被困难吓倒,即使再难,他也要攻克一道道难关,执着追求自己的理想。他把自己的业余时间全都用在读帖临帖上,并把这当成一种追求、一种快乐。拜师的时光里,不管是严寒酷暑,还是管刮风下雨,他都定期到老师家求教。苏老师教得认真、耐心,他学得刻苦、执著,常常讨教、研习到后半夜。

「百将文化」笔墨见人 字如其人——记军旅书法家郭尊先


时光对于每个人来说是公平的,有的人利用率高,有的人白白浪费大好时光,虚度年华。有道是天道酬勤。经年累月的付出,他痴情于欧楷。他一遍一遍地研临欧楷名碑《九成宫》及《化度寺》《皇甫诞》,从中感悟、品味欧字方圆兼备、平和雅致、欹侧方正、丰腴瘦硬的造型风格。临摹的过程,是他静下心来,慢慢品味的过程,也是透过现象,寻味先人笔意,领略古人遗风,从而加深对欧体笔意、用笔、结体领悟的过程。他孜孜不倦的“一笔一划”,书写着唐代的“欧风”;他不知疲倦的“一日一帖”,把自己融入“欧体”的字里行间。


研习欧楷是一条极其艰苦的道路,是对性格和毅力的磨砺;研习书法还是一次孤独漫长的远行,须经得起时间和岁月的煎熬!他的军旅生涯对他的创作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他将军人特有的刚毅,军人的洒脱和不拘一格应用于自己的书法创作中。他在继旧中创新,他在创新中思考,他在创作中与古人对话,领略他们的风采,想着自我的突破。成功的背后,总是有着别人看不到和体会不到的艰辛付出。他以自己超凡的意志力,在持之以恒中度过无数的春夏秋冬。中华文明留给子孙太多的宝贵财富,后来者如何将其在新的时代中,坚定文化自信,能在艰难的创新道路上,走得长远,值得我们去思考。

「百将文化」笔墨见人 字如其人——记军旅书法家郭尊先


在书法的海洋里,我们的前人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流派,他们各自成体,各领风骚。书法经数千年文化积累,绚烂多姿,底蕴宏大,永无止境。郭尊先在众多的流派中却独尊欧体,在书法造诣上,他已然尽染欧体雄风,神通欧体笔势。著名书法家、书法教育家杨再春先生看到他的作品,评价说:“你作为一位将军,欧楷字练到这种程度,这得下多么大的功夫,真是不容易呀!”郭尊先平淡地答道:“就是漫长的磨呗。” 著名书法家、中国当代书坛碑学巨擘孙伯翔先生看完他书写的《岳阳楼记》长卷,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作为楷书迥异于行草,作为行草犹为狂草,多由情性而动,或清湍激流,或洪波涌起,或十丈素壁,点线灵光,图腾变幻。而作楷书者首当心态淡定,心无旁骛,从容落墨。”

「百将文化」笔墨见人 字如其人——记军旅书法家郭尊先


他在书法研习的道路上,从来不敢有丝毫的懈怠,也一直保持着低调、踏实、务实的作风。在书法技艺上,他融会贯通,兼收并蓄,扬弃创新,感悟真谛,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他的欧楷威严而又不失秀美,庄重而又不失健劲,宛如一首气势磅礴的“楷书交响曲”,将欧体之美给人的震撼,表达得酣畅淋漓、沁人心脾。

「百将文化」笔墨见人 字如其人——记军旅书法家郭尊先


我喜欢欧体,也是因为自己做人的原则。与郭老师相识,先于作品,后于人品。真是字如其人,他的作品体现着他军人的魂魄,体现着他做人的风骨。岁月的长河,总是会把美好的物事沉积下来,指引着我们向前。

「百将文化」笔墨见人 字如其人——记军旅书法家郭尊先


正是他不懈的努力,他的作品才会受到更多人的喜欢,他的作品才会被美国、俄罗斯、意大利、日本、新加坡、蒙古、尼泊尔等十几个国家和港澳台地区有关机构、要人及华人艺术团体、组织收藏。

@百将文化艺术 #头条红色文化#

「百将文化」笔墨见人 字如其人——记军旅书法家郭尊先


编辑 | 百将文化艺术中心昕虹

匾额是中华民族传统的独特的一种民俗文化。它是一块悬挂在殿堂、楼阁、门庭、园林、宾馆、酒店、商店等单位的一块牌子。匾额是各种建筑物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的意义相当于建筑的眼睛,是告知建筑物的名称及用途,也是用于宣传的一张名片。书圣王羲之是中国最著名的、成就最高的书法家,也是将军。如今用的毛笔,是秦朝监督修筑万里长城的将军蒙恬首创。百将中心可以邀约文武双全的将军书法家和名人书法家题字题匾。邀约军地教授开讲。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5

标签:书法家   国防大学   欧体   行草   文化   楷书   书法作品   军旅   笔墨   干事   美文   书法   军人   将军   时光   老师   组织   作品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