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将文化」26军•首任军长《一代名将——张仁初》

#头条红色文化##红星在线#

#头条读书院#


「百将文化」26军•首任军长《一代名将——张仁初》


26军首任军长


《一代名将——张仁初》连载10

张保军 鸡鸣书屋

「百将文化」26军•首任军长《一代名将——张仁初》


第二篇 张仁初之九大经典战例

张仁初是我军著名的高级军事指挥员。他为人民军队的建设和发展壮大,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建立了不朽的功勋。他的战斗生涯既充满了艰苦曲折的惊险历程,又不乏脍炙人口的传奇故事。他的一生,打过无数次险仗、恶仗。在长达几十年的革命生涯中,他身经百战,出生入死,有勇有谋,屡建战功。他出众的军事指挥艺术,丰富的治军经验和严格的带兵作风,至今仍为部队官兵和广大人民群众所称道。

为了使读者能详细的了解张仁初将军的历史功绩,本篇重点介绍了在他几十年的戎马生涯中,他所指挥或参与指挥的九次最成功的战役和战斗,通过对这些战例的介绍,我们将了解到张仁初在中国革命的各个历史时期,在关系到我党我军发展的某些重大历史时刻,所创建的历史功绩和作出的突出贡献。


第三章 转攻守进退自如 战白彦三退日寇


《水浒》传中有一个三打祝家庄的故事,而抗日战争时在山东战场上却有三打白彦这样一个真实的战例。白彦镇位于费县西部,它的南面是抱犊崮地区,北面是天宝山区,战略位置十分重要。

1939年10月,一一五师六八六团奉中央军委关于“建立以抱犊崮为中心的鲁南根据地”的命令,挺进鲁南。在代师长陈光、政委罗荣桓的率领下,先是拔除了日军设在白山的据点,消灭了盘踞在据点中的日伪军,接着又连续取得了上下石河、李家庄战斗的胜利,使鲁南根据地的形势大为改观,随着我军不断的胜利,鲁南人民抗战热情高涨,民主政权、群众团体纷纷组织起来,抗日根据地已初具规模。

但是,位于我鲁南根据地中心的费(县)滕(县)公路,却在日伪的控制之下,把我抗日根据地抱犊崮山区和天宝山区分割成两片,严重地威胁着根据地的巩固和发展。

白彦是费滕公路上的一个重镇。当地的大地主孙鹤龄是一个十分顽固铁杆汉奸,他在日本侵略军的支持下,强迫周围十余村庄,组织了反动民团,阻断我军的交通,破坏我根据地的民主建设。为了把抱犊崮山区和天宝山区连成一片,切断费、滕日伪军之间的联系,必须先拔掉白彦这根钉子。

1940年2月的一天,六八六团的指战员正在进行着紧张的军事训练。团部忽然接到一一五师师部打来的电话,命令团长张仁初去师部领受新的任务。张仁初是个急性子,一听有新任务,二话没说,带着警卫班就上路了。一路上,张仁初暗自盘算着:这回师长和政委会给我们六八六团什么任务呢?我看,十有八九是让我们去打白彦,白彦这个钉子早就该拔掉了。想着想着,张仁初不由得愈加求战心切,加了一下马鞭飞快的向师部奔去。

一一五师师部驻在山亭镇(今枣庄市山亭区)东北的一个小庄子里,离六八六团的驻地有四十多里路,骑马用不了两个小时就到了。

到了师部,张仁初来不及擦掉额头上的汗水,还没进门,他那雷公似的大嗓门先传了进来:“师长、政委,这次要给我们什么任务呀?”

陈光代师长和罗荣桓政委把张仁初领到一张十万分之一的地图跟前,罗政委指着图上的一个小黑点对他说:“张仁初同志,师部决定将这个伪军据点拔掉。”张仁初俯身一看,果然不出所料,正是白彦。

罗政委接着说:“不过,要拔掉这个据点,是要费点周折的。敌人决不肯轻易放弃这个咽喉之地,所以你们思想上要准备和敌人进行反复争夺。”

接着陈光代师长对张仁初说:“你们在打下白彦以后,,要立即彻底的平毁敌人留下的一切防御设施。加紧现场练兵,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把群众发动起来,建立起基层的抗日民主政权。”他特别强调指出:“群众能否发动起来,关系着我军能否夺取和巩固白彦这个重要的根据地。”

陈师长交代完任务以后,罗政委又说:“师部已经命令二大队推进到郯城、码头镇一带地区活动,由他们把南面的敌人挡住,这样可以解除你的后顾之忧。另外,特务团、胡田大队、苏鲁支队配合你们六八六团作战,我们的兵力是占绝对优势的。”

说罢,罗政委微笑地望着张仁初,问到:“还有什么困难吗?”

师首长已经考虑得十分周密,张仁初感到胜利在握。他满怀信心的向着师长和政委一个立正,满怀信心的大声说道:“没有困难!请师长、政委放心,我们六八六团坚决完成任务,保证拿下白彦,消灭敌人!”

在师部领受完任务以后,张仁初满怀信心的回到团部驻地,他立即和刘西元政委召开了作战会议。会上,张仁初、刘西元和与会人员详细研究了师首长的指示,分析了敌情,预想了进攻白彦的困难,最后,制定了最有利的进攻方案。

会后,张仁初和刘西元对部队进行了深入的战斗动员。1940年2月14日,张仁初指挥六八六团在一一五师特务团(团长吴世安)、苏鲁支队(支队长张光中)的配合下,以迅雷不及掩耳的突袭动作包围了白彦。向伪军孙鹤龄部发起猛烈进攻,经两天两夜的激烈战斗,摧毁了白彦及其附近的敌军据点,消灭了孙鹤龄部1000余名伪军,攻占了白彦。遗憾的是大汉奸孙鹤龄这期间正好到费县日军那里去了,侥幸逃过了一劫。

攻下白彦后,前几个月曾参加过开辟鲁南根据地工作的一批随军地方干部,立即展开了工作,他们挨家挨户的访贫问苦,宣传共产党、八路军的抗日主张,宣传我党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做了大量的发动群众、建立基层政权的前期工作。六八六团和其他部队也抽调了大批干部,协同地方党组织发动群众。

攻克白彦的第二天上午,张仁初和团政委刘西元去各营检查拆毁敌人工事的工作情况。一路上,只见行人稀少,店铺都没有开门,市面非常萧条。偶尔碰见一两个人,也都是五、六十岁的老人,即便是他们也不敢和八路军说话,总是怯生生地瞅上他们一眼,就顺着墙根儿溜走了,不敢和我军正面接触。

看到这种情况,张仁初心里想到:看来由于敌人的欺骗宣传,群众对八路军存有疑惧和很大的误解。更严重的情况是,在日军和汉奸孙鹤龄的敲诈、掠夺下,白彦及其附近的老百姓都异常贫困。我军所看到的,无论是大人还是小孩,个个都是面黄肌瘦,衣衫褴褛。

张仁初他们一路走来,只见一路上经过的道路两旁,所有的树都被剥光了树皮,只剩下白森森的树干了。看到这些,张仁初心里感到十分难过,便对刘西元政委说:“老刘,你看树皮都叫人吃光了,老百姓的日子怎样过的啊!”

刘西元深深地嘘了口气,说:“是呀!日本帝国主义、汉奸太狠毒了。罗政委要我们发动群众,我看首先必须从改善人民生活做起。”

张仁初和刘西元边谈边走,很快就到了一营驻地。这里原是孙鹤龄的指挥部,也是全镇修得最坚固的一座堡垒。只见战士们喊着号子,抡镐抬筐,带着胜利的微笑,正在拆毁工事。

张仁初找到了营长钟本财和教导员王六生,询问他们部队的情况。钟营长是六八六团里的一员猛将,一见面,他就向张仁初大声说道:“团长,孙鹤龄这个狗窝不等天黑就可拆平。敌人什么时候来呀?”

张仁初和刘西元故意没有理会他。走进营部,张仁初问王教导员:“部队对拆毁工事,准备撤出白彦,有没有思想障碍?”

王六生说:“有一些同志说,上级左讲白彦位置重要,右讲我们拿下白彦对敌人威胁很大,可是如今白彦打下来了,为什么不利用敌人留下的工事坚守呢?”

刘西元笑了笑说:“你们干部思想上是不是搞通了?”

王教导员只是向钟营长看了一眼,没有直接回答。刘政委接着又说:“首先干部要搞通思想,领会罗政委的指挥意图,然后才能向战士们进行工作。我们八路军打仗向来讲战术,不能圈在笼子里挨敌人的打。给同志们讲清楚,今天拆毁工事撤出白彦就是为了明日顺顺当当再进白彦。”

张仁初盯着钟营长,故意问了一句:“老钟,你说对不对?”

钟营长连忙说:“对!对!听上级指示没错。”

张仁初巡查完各营的工作情况回到团部以后,就接到师部送来的情报:我军解放白彦以后,附近的城前、城后、梁丘等据点的日军都紧闭寨门,按兵不动。种种迹象表明,敌人尚未拼凑好兵力,同时也未摸清我们在抱犊崮山区的实力,近几日内还不敢向白彦进犯。

于是,从这一天开始,六八六团部队开始了紧张的战前军事训练。每天除一部分部队继续拆毁敌人的工事外,大部分部队在镇郊进行实地战斗演习。操练一结束,六八六团的干部、战士纷纷帮助老乡扫院、挑水、送粪,做各种庄稼活儿,和老乡们拉家常,宣传抗日救亡道理。

八路军的行动终于感动了白彦的人民群众,他们由开始的怀疑、冷淡转变为信任、热情。不几天的功夫,白彦镇的面貌全变了,周围的碉堡、鹿砦、铁丝网,在老乡们的协助下,变成了一片片废墟,街上行人增多了,商店也都开门营业了,原来的白彦镇公所门前,挂上“白彦抗日民主政府”的牌子,街上到处张贴着“军民齐心协力,赶走日本强盗”的红绿标语:街头巷尾到处可见部队的宣传员向群众讲解我党我军的政策。沉睡的白彦镇苏醒了,到处呈现一片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景象......

这一天上午,是一个初春罕见的好天气。张仁初正准备去检查一营的战斗演习,刚出门,便碰到了房东老大爷。自从团部驻进他家,他成天闷着头,总共和八路军说了不到十句话。我军向他宣传抗日救国的大道理,他也是不吭不哼,像有着满腹心事似的。今天,他一见张仁初,竟出乎意料地用怯生生的口气喊了一声:“同……同志!”张仁初站住脚,迎着他的笑脸,叫了声:“老大爷!”他指着肩上的口袋说:“这粮食,是你们发给我的。”

张仁初帮着他把粮食搬进屋里去,扶着他坐下,说:“老大爷,这粮食本来就是你们自己的,孙鹤龄从你们手里抢了去,才逼得你们吃树皮、草根。现在我们八路军把它还给你们。”老人目不转睛地瞅着张仁初,好像在极力理解着他的话的意思,激动得好半天说不出话来。过了好大一会儿,他才抓着张仁初的手,颤抖着声音说:“同志,这些天来,我全看在眼里啦!你们真是好队伍啊!不向我们要粮,还给我们发粮食,你说,自古以来哪有这事啊!”突然,他站起身来,咬着牙说:“我们上了当啊!这些丧尽天良的汉奸。我儿子给他们骗得躲起来了,我去把他叫回来!”

两天后,不仅房东的儿子回来了,而且全镇被汉奸孙鹤龄欺骗躲出去的青年人,大多数都回来了。小镇一天比一天活跃起来,十字街口新搭的戏台前,听讲演、看演剧的群众越来越多;出入政府的人们川流不息。年轻人很快和八路军战士交上了朋友。随着工作一天一天的深入,一个星期以后,农救会、妇救会、儿童团都相继组织起来了。紧接着,抗日政府在群众中进行了动员,告诉人们:敌人是不会轻易放弃白彦的,要争取彻底解放,就必须配合八路军把敌人打败。

共产党的政策一旦在群众中扎了根,便产生了巨大的威力。老乡们立刻行动起来,战备工作做得非常迅速、充分。他们按政府的指示,彻底进行了坚壁清野,不给敌人留下一粒粮食,牲口都备好了驮架,口粮和生活用品都拾掇好了,只要政府一声号令,随时可以转移进山。担架队、运输队也都组织起来,准备打仗时做战勤工作。白彦的群众已经彻底的发动起来了。

部队已经休整十余天了,这是六八六团挺进山东敌后以来休整时间较长的一次。在这十余天内,部队的三大技术(射击、投弹、刺杀)有了显著的提高。现在真是兵强马壮,斗志昂扬。更重要的是白彦的群众已经组织起来,我军具备了粉碎敌人进攻的一切条件。

可是日军却始终没有动静,好像根本没有打算进攻白彦的意思,惹得六八六团许多同志摩拳擦掌,焦急万分。一营营长钟本财本来就是个急性子,早就沉不住气了,每天都打好几次电话到团部来探听敌人的动静,看看有没有仗打。

3月4日,陈光代师长和罗荣桓政委到六八六团来检阅了部队的训练成绩。检阅后,罗政委对大家说:“你们盼望的这个日子马上就要来了。同志们想一想,咱们占领了白彦,切断了敌人的联系,掐住他们的脖子,不让他们喘气,敌人能甘心吗?”罗政委短短几句话,把所有的同志都说得眉开眼笑——这下可有仗打了!接着,罗政委又说:“日军现在已搜罗了不少兵力,争夺白彦的战斗马上就要开始了,咱们只要军民团结在一起,敌人再凶,也战胜不了我们。现在我们要准备撤出白彦,让敌人来吧,他们所能得到的,只不过是‘竹篮打水一场空’,白彦终归还要回到人民手里的。”

检阅后的第三天,3月7日,城后据点一百余日军,果然摇旗呐喊的向白彦进犯了。但这次战斗还没有轮到六八六团上阵,中途就被一一五师特务团打了个伏击,城后据点的日军连白彦的边儿也没沾上,就拉着几十具尸体窜回去了。

敌人这次试探性的进攻,揭开了白彦争夺战的序幕。3月12日,城后、费县西北的大平邑(今平邑县城)、西南的梁丘等据点日军1000余人,在汉奸孙鹤龄残部的配合下,兵分三路,向白彦发动了第二次进攻,企图用分兵合击的战术,置我军于死地。

六八六团、一一五师特务团和苏鲁支队,在白彦外围40华里的地带,与日伪军展开激烈战斗。日伪军在猛烈地炮火掩护下,向我军阵地发起轮番攻击,六八六团等部队沉着应战,利用白彦两侧山地的有利条件,阻击敌人并发起反冲锋达5次之多,给日伪军以沉重打击。城后据点窜来进攻的日军,被六八六团阻击于白彦西南的柴山,战斗中六八六团将该敌大部歼灭。

为了更有利的歼灭敌人,我军采用了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六八六团掩护白彦的群众,撤出了白彦,然后,部分部队在白彦东南的小营高地埋伏了下来。日伪军在六八六团的节节阻击下,直到下午4点多钟,才摸进了白彦。正如罗政委所说:敌人进入白彦所得到的真是“竹篮打水一场空”。白彦早已成了一座空城。孙鹤龄的最坚固的中心堡垒,已经变成一片废墟,使敌人没有一点工事可以据守。要抓伕整修,却根本找不到人。更使敌人头疼的是所有的水井都填上了土,一粒粮食也搜寻不到。

当晚12点,张仁初率领六八六团一营,趁敌人立足未稳,异常勇猛的杀入白彦,与日军展开白刃战,逐屋争夺。但敌人是拥有现代化装备的法西斯军队,一营的几次冲锋都被压了下来。战士们一个个都气红了眼,2连连长脱掉衣服,带着部队和敌人拼上了刺刀。张仁初感到这种急躁情绪会导致我军不必要的伤亡。于是,他和一营营长、教导员一起来到了前沿阵地。

一来到前沿,张仁初就看见2连连长朱家华,把匣枪插在腰间,端着一支上好刺刀的步枪蹲在工事里,光着个头,帽子也不知道掉到哪里去了。张仁初走到他跟前,才发现他的左肩负了伤,血把棉衣都染红了。张仁初对他说:“赶快包扎伤口,总攻马上就要开始了,要做好准备。”

不久,六八六团向突入白彦的日军发起了更猛烈的攻击,战至拂晓,日军不支,向西北方向的小营逃窜,谁知刚到小营,就陷入了六八六团预先设置的伏击圈。六八六团设伏的部队机枪和步枪一齐开火,日军伤亡惨重,残部龟缩到小营村内固守待援。

这时,天渐渐亮了,一架敌机掠空而过。六八六团的背后突然响起密集的枪声,原来是敌军的增援部队上来了。这时小营的残敌丧心病狂地放起了毒气。六八六团腹背受敌,如再恋战将十分不利,为寻找更有利的战机,张仁初指挥部队立即撤出了战斗,隐蔽在白彦四周的丛山中。

13日中午,敌两路部队会合一起,又窜进了白彦。因其害怕我军再次夜袭,还没等到天黑,就放弃白彦撤向白彦和城后之间的南径。此时,张仁初立刻命令六八六团埋伏在白彦镇外的部队向南径追击敌人,在师特务团一部的配合下,歼敌一部,残敌被压缩包围在了南径。战至下午4点,在大平邑增援敌军的掩护下,南径敌军才得以狼狈撤走,遗尸200具。此时,白彦镇内的敌军被全部肃清,我军第二次占领了该镇。

与此同时,六八六团的另一路部队,掩护群众返回白彦。镇子里立刻又热闹了起来。几个未撤出去的老人家向我军介绍了他们所目睹的进入白彦镇敌军的狼狈象:原来,敌人进镇以后,就挨家挨户搜查,可一粒粮食也没找到。要喝水,井封了,一时也挖不出一滴水来。那些大洋马饿得直刨蹄子,可是有什么用呢?白彦的树皮也没啃的了。想凭险据守,可是工事已被我军全部拆毁,没有办法,只好撤离。

我军获胜后,鲁南各地的日伪军惶惶不安,纷纷求援于滕(县)峄(县)费(县)等地之敌。并再度纠集了5500多日伪军,妄图挽回败局,准备向白彦发动第三次进攻。

3月19日,日伪军由费县西北的大平邑分兵出动,一路直犯白彦西北的官庄,一路向东进犯白彦西南的太际崮。张仁初率领六八六团在苏鲁豫支队第一大队(大队长胡炳云)的配合下,在官庄、太际崮与日伪军展开激烈的战斗,杀伤了敌人的有生力量。此时,费县的日伪军,也大举西犯。

20日,日军500余人,经梁丘向关阳司进攻,被我军伏击,激战两小时,该敌窜入梁丘村内凭险据守,我军当晚将该敌击退。但是,各路敌军当晚仍然重新占领了白彦。

21日晨,由滕县出动的日伪军300多人,向东经桑庄攻击柴山前,妄图与占据白彦的敌军会合,被我军击退。当天晚上,我军以强大的攻势向占据白彦的日伪军发起总攻。张仁初指挥六八六团根据事先掌握的情报,派出侦察连和工兵连潜入白彦镇西的日军弹药库,搬出敌人存放的炮弹300发和一部分子弹。接着继续摸进睡满了守库日军的住房之中,将敌人的枪支全部运出后,敌军方才惊醒,慌乱之中日军纷纷向外奔逃,多数被我军刺死。

此时战斗全面打响,张仁初指挥部队从西北角和东北角分别突入白彦镇内,用刺刀和手榴弹与日军展开激烈的巷战。六八六团一个排在排长韩振的率领下,首先突入敌阵地,结果遭敌包围。他们英勇顽强,浴血奋战,在杀伤了大量敌军后,全部壮烈牺牲。他们的英雄事迹,鼓舞了全体指战员。残酷的白刃战,一直持续到天亮。白彦的残敌,在我军的持续打击下,为逃脱被围歼的命运,在释放了大量喷嚏、催泪、窒息性的毒气之后,乘机狼狈逃窜。至22日拂晓,我军又第三次攻占了白彦。

在长达14个昼夜的连续3次激烈的争夺战中,我军共毙伤日伪军900多人,缴获长短枪400余支及大批弹药和军用品。白彦战斗的胜利, 不但沉重的打击了敌人,同时也教育了群众。过去一些不相信我们能守住白彦的人们,现在完全消除了顾虑,看到了八路军才是真正抗日的部队。有位开明绅士对张仁初说:“开始我见你们拆毁工事,准备撤出白彦,还以为你们不敢和鬼子打。现在才知道,这是好计谋啊!八路军打得太好了!”

就这样,张仁初指挥六八六团,在兄弟部队的配合下,取得了争夺白彦战斗的最后胜利。牢牢地控制了这座鲁南重镇,使我八路军鲁南根据地连成一片,为我军向天宝山根据地的发展扫清了障碍。


参考书目:

《著名的白彦战斗》——梁必业

《争夺白彦》——张仁初

《八路军一一五师征战纪实》

@中国军网 #头条将军文化#

#教授开讲#  @百将文化艺术

编辑:百将文化艺术中心昕虹

「百将文化」26军•首任军长《一代名将——张仁初》

匾额是中华民族传统的独特的一种民俗文化。它是一块悬挂在殿堂、楼阁、门庭、园林、宾馆、酒店、商店等单位的一块牌子。匾额是各种建筑物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的意义相当于建筑的眼睛,是告知建筑物的名称及用途,也是用于宣传的一张名片。书圣王羲之是中国最著名的、成就最高的书法家,也是将军。如今用的毛笔,是秦朝监督修筑万里长城的将军蒙恬首创。百将文化艺术中心可以邀约文武双全的将军书法家和名人书法家题联题诗题字题匾和笔会展览。邀约军地名人和教授开讲。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5

标签:费县   西元   师部   伪军   工事   军长   首任   政委   敌军   据点   师长   我军   根据地   日军   名将   美文   部队   敌人   群众   文化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