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你一起长大:看似温暖的片名背后,裹挟着过分的焦虑

最近看了一部有关于孩子成长的剧《陪你一起长大》。有一个很经典的剧情:


妈妈苏醒和儿子奚望对狗狗“乖乖”的去留有了很大的争议。


奚望很喜欢乖乖,乖乖也没有主人,他很想妈妈能留下乖乖。但在妈妈眼里,乖乖身上会携带很多细菌,对身体不好,而且狗狗会把家里弄得一团糟,照顾狗狗也是需要精力的。


可是单纯善良的奚望,根本就不明白成年人眼里的利弊权衡。他只在意狗狗,没有想那么多。


这时候作为父母该怎么办?要不要妥协?


当孩子坚持要做的决定,你要不要顺从?


陪你一起长大:看似温暖的片名背后,裹挟着过分的焦虑


看了剧,我深思,发现这个年代,在育儿方面,存在很多的悖论。


如果儿子通过哭闹,达到了自己的目的,他就知道只要自己哭闹,爸爸妈妈一定会顺从自己,把狗狗留下来。


那以后呢,孩子不想做作业,想玩游戏,想吃零食,怎么办?


你不允许,就是压抑了孩子的天性,孩子反而更渴望,甚至成为心理上的“未完成情结”。


可你若允许了,就是放纵孩子,被孩子所控制,小时候不管教,长大了就管不了。


这些截然相反的育儿道理,成为很多家长的难题。


陪你一起长大:看似温暖的片名背后,裹挟着过分的焦虑


我家里有个表妹,她的儿子才2岁半,有次儿子摔倒了,磕破了皮,孩子哇哇大哭,我正要去扶,表妹却突然制止我。她说:


不能扶,这是锻炼他的好机会。


表妹站在离孩子几米远的地方,张开双臂,等待儿子走过来。


可是无论她怎么鼓励,儿子一直趴在地上哭。表妹见孩子不争气,不肯自己爬起来,就训斥了他:


谁叫你不好好走路的,从哪里跌倒的,自己爬起来!


刚说完,她好像又意识到自己错了,她完全忽略了儿子的情感需要。她想起来孩子需要安全感,那么小的孩子,如果因为自己发怒,给宝宝留下心理阴影怎么办?


陪你一起长大:看似温暖的片名背后,裹挟着过分的焦虑


我相信,很多年轻宝妈,都听过很多育儿专家的名人名言:


孩子哭的时候,不能马上去抱,不然会依赖,以后不好带;

孩子哭的时候,要马上去抱,不然会缺乏安全感,孩子会焦虑;

孩子说谎,要加以管教,不然容易长歪;

孩子说谎,说明孩子聪明,因为想象力是高级的认知,孩子在描述不存在的东西,说明他认知在发展。

父母要学会管理情绪,要懂得延迟满足,要站在孩子的角度上看问题……


有很多新手父母,把这些育儿理论当成和孩子相处的准则。


市面上一出现什么新的育儿书籍,一有新的育儿课程,父母就立刻报班学习,努力做一个优秀的父母。如果做不到,就无尽地懊悔,生怕孩子被毁了。


我能理解父母想成为优秀的父母、培养出优秀的孩子这种心理。但我们也要明白:


我们学习育儿知识,是为了更了解孩子,而不是为了控制孩子。


如何给予孩子真正需要的爱,才是我们目前最缺乏的。


陪你一起长大:看似温暖的片名背后,裹挟着过分的焦虑


很多父母只看到了自己的期待,却没看到孩子内在的需求


《陪你一起长大》剧中,妈妈苏醒在看到“别人家的孩子”那么优秀之后,无比焦虑。别人家的小孩报那么多兴趣班,个个都有拿得出手的才艺展示,而自家的孩子,只会翻跟斗。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这很正常。


但太多的父母,只是一厢情愿把自己的人生追求强加在孩子身上,从而理直气壮地衍生出很多“以爱为名”的要求。


很多时候,父母的付出只是自我感动,因为他们没有看到孩子内在的需求。


陪你一起长大:看似温暖的片名背后,裹挟着过分的焦虑


也正因为有了高期待,父母有揠苗助长的心理,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不允许孩子犯错。


这种“不允许孩子犯错”“孩子一犯错就惩罚”的养育模式,容易导致孩子畏畏缩缩,不敢表达真实的自己。


其实,放下自己的期待,允许孩子犯错,才能更真实地了解孩子,真正走进孩子的内心。


父母真正的接纳,才能让孩子成为你的朋友


很多父母学不会的,就是接纳孩子。不管孩子是高矮胖瘦,是什么样的性格,也不管你喜不喜欢,你都要接纳,因为那就是你的孩子,你得接纳他就是那个样子的。


接纳,你得让孩子认为,自己的任何行为和语言,都是重要的,是值得被信任的。让他觉得自己是安全的,不管怎么样,父母都会在。


陪你一起长大:看似温暖的片名背后,裹挟着过分的焦虑


《陪你一起长大》这个看似温暖的片名,同样有个赤裸裸表达焦虑的名字:“起跑线”“幼升小”“学位房”“才艺展示”。


看着别人家的孩子外语说得贼溜,舞姿优美,钢琴动听,自家孩子啥都不会,你能不焦虑吗?


焦虑就对了,你焦虑了,才会买单啊。


我希望作为父母的你,不要盲目照搬一些不切实际的育儿理论,也不要盲目报一些育儿课程。因为你所知的育儿理念,大概率是育儿专家贩卖的焦虑。


起跑线固然重要,但跑得远也很重要,孩子的健康和快乐更重要。


孩子不需要教育,孩子只需要爱。


你得接纳孩子的全部,允许孩子去犯错。孩子有自己的人生,他的到来,不是复制你的人生,也不是为了你去延续你未完成的梦想的。


因为孩子的未来,是父母到不了的远方。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9

标签:焦虑   起跑线   不允许   顺从   才艺   片名   表妹   美文   认知   过分   儿子   温暖   父母   期待   妈妈   优秀   孩子   心理   人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