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教育摘抄分享

关注▲杉杉闲谈▲,和我一起成长。


来源:刘铁芳人文教育


1.学校教育越来越多地是要给孩子做人的教育,给孩子做人的勇气和信心,教会他们向善和向上。


2.一个人只有拥有了安全感,他才会向周围的人保持开放的姿态,才会向世界敞开自己。所以安全感的一个意义,就是将人引向周遭人和事物积极的交流之中。只有当人有了基础性的安全感,他才乐意把自我向他人开放,他才能与周围的人形成一种良性循环。相反的,如果一个人没有安全感,就容易怀疑周围的一切,就容易把自我与周围的一切隔绝起来,其中一个很典型的例子就是马加爵事件。


怯弱的人往往缺乏安全感,而暴力的人也常常是缺乏安全感,这是两个极端的表现。我们大部分人可能都缺乏安全感,只是这种缺乏在正常的范围之内,一旦逾越了,也可能造成极其严重的后果。安全感和一个人的金钱、权利、地位没有必然的关系,安全感是指小时候获得的一种生命的体验,这种体验可能在长大过程会改变,但是这种体验在你心里形成的心理定性很难改变,你一辈子可能都会带着这种人格的影像。


安全感是如何发展起来的?首先最重要的来源就是母亲,母亲的怀抱、母乳的喂养。人生的每一件事对你的人生、你的未来都是有影响的,只是影响有大有小而已。我们要有意识地去增加孩子的安全感。


安全感来源的第二点,是父母亲在孩子早期发展中的陪伴。年少时期父母的陪伴对于孩子的发展是极其重要的,如果还没有做好准备,就不要让孩子匆匆来到这个世界。现在有个极其不好的现象就是,还没有好好爱孩子,孩子就已经长大了。我们要意识到早期对孩子的陪伴绝不是可有可无的。隔代抚养具有很大的问题,因为爷爷奶奶往往只能满足孩子物质的需求,而不知道如何陪孩子玩,如何满足孩子的精神需求。任何事物都不能代替对孩子的早期陪伴。早期教育本身是一个伪命题,与其早教不如早陪,这才是早期的孩子所最需要的。


什么是教育?教育就是在爱中的自我丰富。一定要有爱的陪伴,孩子才能有安全感,孩子才能在世界中发现各种事物,从而实现自我丰富。没有爱的陪伴,孩子的世界就是封闭的,孩子的人格就会变得单薄,缺乏安全感的孩子更像是作为一团肉在长大。


3.幸福我们很难去描述,但是归根到底是活出一个人,他应有的样子;活出一个人,在世界上、在人和人、在人与自然之间的,生命的淡定与尊严,宁静与自信。


4.当前,我们判定一所学校的好坏有着许多科学的、硬性的指标,但其实也可以简单地从一个高点和一个低点来作评价。高点当然是如何让你的学生取得最佳的成就,其低点也很简单,那就是你这个学校有没有一个要自杀的孩子!如果从你的学校毕业的学生,在他往后人生的十年、二十年、三十年里,甚至是他一辈子的人生中都不自杀,这样的学校就是一所伟大的学校!我们哪一个校长可以拍着胸脯自信地说,“从我们这里走出去的孩子今后一辈子都不会自杀”吗?无疑,为学生终生不自杀而奠基的教育,就是好的教育。所以,无论我们如何重视健康,都不过分。当然了,除非你像屈原一样是为了中华而自杀,那就另当别论了。我今天谈幸福教育,要送给各位的第一句话就是,千万要健康。


5.今天的教育一定要上升到文化价值的生发于引导,而文化的价值最终是要转化为孩子生命中的精、气、神,生命中的饱满与充实,健康与阳光。


6.小学生学诗,应该更多地让孩子们自己去体验,他们拥有自己的直觉,他们总可以找到自我身体融入其中的方式,获得某种朦胧的诗歌经验,这种从自我身体体验出发的具身性经验是十分重要而可贵的。


恰恰我们今天的诗歌教学却要求中小学生强行接受某种标准答案,这种标准答案乃是典型的成人视角,这样的结果就是孩子们根本就没有把自我融会进去,他们并没有通过诗歌学习而敞开自我融入中华古典诗歌之精神血脉的生命路径,而只是平添了若干跟自我生命并无关涉、甚至反过来是强制自我生命的语文知识。


成人化的解析替代儿童自我的体验与融入,变成空洞的知识与答案,变成陌生于儿童生命的异在之物,孩子们带着不断增加的异在之物成长,找不到诗歌学习,甚至更宽一点说,找不到学习的快乐,也难以经由诗歌学习而潜移默化地培育对古典诗歌、对民族文化,以至对民族国家本身的挚爱


7.一个人年少阶段的知识学习与相应的考试成绩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重要,真正重要的是如何整体地向着世界打开自我,激活个体身心官能的同时,启迪个体向着世界的爱的情感与理智的兴趣,让个体真真切切地活在世界之中,活在自我与世界的有机而生动的关联之中,也即融身世界之中。


8.刘铁芳教授分析了近年来自杀直播、刘鑫事件、空心病等热点事件折射出的心理问题、伦理问题以及动力问题,并评论道:“极端事件折射出个体生命的困扰,这一普遍性问题就是这一代孩子素质得到了充分的发展,但作为人,在人格意义上,并没有真正立起来,或者说立得不够,也即在何以真正立德树人上,我们的教育还做得远远不够。”


对此,我们必须对无根化生存问题进行反思。通过确立自我人生的根本性价值目标,赋予各种华丽的素质以灵魂,进而达成个体成长的内在秩序结构,让他们作为一个完整的人而真正立起来,由此才能整体地提升青少年个体的人格境界。我们今天缺少整合的机制,如何整合?也即为生存找到内在的根基。毫无疑问,个体生命意义的发生跟价值感密切相关,青少年生命成长中的意义感与价值感的培育将越来越多地成为当代中国教育改革走向深化的中心问题。一个人的健康成长离不开价值感的内在生长与守护,一个民族基本价值的承前启后、维系创生,无疑是一个民族健康发展的基石。


我是杉杉,感谢您的点赞,我会悄悄更爱你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2

标签:低点   美文   安全感   人格   诗歌   事物   个体   意义   自我   价值   事件   生命   孩子   学校   人生   世界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