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青往事:五彩缤纷真社会

当知青,讲知青,纪念知青。让我们一起倾听知青的故事,感悟历史中的人、人的历史…...

我是1968年9月16日到内蒙古临河县上山下乡的北京知识青年,屈指算来已有四十六个年头。2012年为了纪念我们上山下乡四十五周年,我写过一些上山下乡的回忆文章,取名“我的知青岁月”。由于没有做系统的筹划,只是反映知青的生活片段,因此每篇都另加了小标题。现在贴在这里,只为留下一些纪念。

中国知青网作者老茶

地主的故事


文化大革命把两个阶级、两条路线的斗争发挥到了极致,全社会“横扫一切牛鬼蛇神”的口号时时可见、处处可闻。“牛鬼蛇神”是指“地、富、反、坏、右”,又叫黑五类,是当时最反动社会阶层的代表,因此成了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地、富、反、坏、右”第一位的是“地”,他是指“地主”。“地主”顾名思义是土地的拥有者,自己不劳动靠土地出租取得剥削收入。解放后城市的土地已收归国有,农村的土地则归集体所有,那么地主是怎么一回事呢?以前真说不清楚,插队到了农村,我们才有了比较明确的感知——地主是什么样子。

我要讲的是一个年轻地主的故事, 我们下乡那年,他也不过四十来岁,也就是说解放初期,他年龄二十岁上下。他的真名叫韩有业,在韩家圪垯辈份不算很高。韩有业和河套地区一般青壮年没有什么两样,中等身材,有把子力气,平时性情温和,但说起话来直率有力,为芝麻大的事也爱扳个杠、说个理儿。如果不是有人告诉你,他是“地主”成分,你也许会把他当作一个爱抬杠的农村大哥。记得我们给兵团盖房时,就曾见到这样一幕,让人哭笑不得。外出施工生活艰苦,经常吃不到菜,为了给大家改善伙食,有一次炊事员买回一头死猪。快到开饭时间,猪肉的香气已经四处飘逸,直接挑逗人们味蕾,大家争先恐后地收工,提前来到肉锅前。炊事员给每人分了一碗炖猪肉,人们各自拿着干粮找地方去慢慢品味。韩有业也端着肉在工棚里开始吃饭,但是他有些舍不得一次消耗掉这么多美味的食品。他夹了两块算是开了荤,又把其余的肉放在饭碗里,准备细水长流地吃几天。下午有人见他还有剩肉吃就和他开玩笑,说他是吃草的,不能吃猪肉。他听了马上和人抬起杠来,说他要是把这一碗肉吃了,让对方掏肉钱,对方也不示弱真的掏了钱,要和他较较劲。于是他只好硬着头皮,把一碗裹着白油的凉肉吃了下去,结果韩有业半夜就开始跑肚拉稀,从此给人落下了话柄。韩有业就是这样一个有股倔劲儿的性情中人。

韩家圪垯的人们多是甘肃省民勤县人,都是解放前从甘肃逃荒来到内蒙古河套地区来的农民,至今与在民勤老家还有着亲戚往来。韩有业是民勤人,他的媳妇也是民勤人,说起这段婚事,还有一段有趣故事,据说这媳妇是韩有业从民勤骗到临河来的。

那是十几年前的事了,那时韩有业年纪轻轻,一表人才,但找媳妇确实遇到了不少困难,谈了多少家姑娘,都因“地主”成分被回绝。在村里他虽然是地主,但在韩家圪垯都是有一定的亲戚关系的哥们儿兄弟,怎能让堂兄弟打一辈子光棍?当时老队长为他的亲事着急,他决定亲自带上韩有业回民勤老家为其相一个媳妇。

当时的民勤还很穷困,由于土地贫瘠,没有水浇地,农村生活远不及内蒙古河套地区富庶。招亲的队伍一到民勤,就得到了四里八村的响应,纷纷来相看这从河套回来的小伙子,很快他就被现在媳妇的家人相中了。对方将韩有业的家庭、邻里、生活习惯等等问了个遍,当然也问到阶级成分。这时老队长为其撒了一个谎,有意隐瞒了其“地主”成分。小伙子一切都好,娘家人有什么理由不让自家闺女人找个好人,嫁到更为富庶的河套地区呢?韩有业适时地用钱打点了岳丈一家,就这样,就带着比自己小好几岁媳妇回到临河,成就了自己的新婚生活与梦想。

韩有业的新媳妇来到了临河,当她闹明白自己找的老公其实不是贫下中农而是一个地主时,气愤的痛不欲生。这媳妇虽是个性情开朗的人,但一进门就摊上“地主婆”的身份,确实让她难以接受。无奈生米已经做成了熟饭,一切已经难以挽回,一个小女子又怎能反抗得了呢?好在生产队并没有把她当“地主婆”看待,时间一长小媳妇就慢慢安定下来了。韩有业是个有福的人,小媳妇是个能里能外的理家好手,很快就和村里的乡亲们混得很熟,关系处得很好。几年过去了,她给韩有业生了一男两女,小日子过得幸福美满,让人们都忘了他们的“地主”成分。

但是,事情就是这样富有戏剧性,在文化大革命进入高潮、阶级斗争日趋激烈的关键时刻,韩有业犯事了。那是一个初秋的早上,老队长风风火火地召集民兵,要到社员家逐户进行搜查。老队长说,他清早到地里巡视,发现村边上的玉米让人掰了棒子。根据脚印判断是个成年人,看踪迹可能是韩家圪垯的人干的,如果立刻搜查,一定能够查到偷玉米的人。丢玉米的事,最近时有发生,老队长心里一直琢磨着怎样整治一下。队长的话就是命令,民兵马上行动起来,先从我们知青家里查起,挨着搜查,一户不落。

查到韩有业家,只见韩有业蹲在凉房前闷闷地抽烟,他媳妇拉着几个孩子在屋门外默默地站着,一家人一言不发,任由来人内外搜查。有人问话时,韩有业只是坑坑唧唧的回答,全然没有了平时快言快语的本来性格。民兵查完凉房查柴火圈儿,查完屋外查屋里,查完大柜查被垛,没有发现一点不正常的情况。就在民兵准备离开的时候,灶台引起了大家的注意。农村的柴锅都比较大,在垒灶台时就把柴锅定位好了,平常不会随意搬动。而韩有业家柴锅有明显移动的痕迹,灶台上残留的土渣十分新鲜,这顿时引起大家的怀疑。老队长立即决定,把锅搬起来,检查灶台内部情况。柴锅下的碳灰明显被人拨动过,碳灰塞满了连接土炕的洞口,扒开炕洞里和灶坑里的碳灰,十几株玉米棒子露了出来。生产队长一声令下,把韩有业绑了,押到生产队的会议室召开批斗大会。

批斗会上,韩有业一言不发,他心知肚明,自己是地主,犯的不是错,而是罪过,没有什么好辩解的,任其发落好了。批斗会上,大家上纲上线发言批判,痛击阶级斗争新动向。最后没收了玉米罚了钱,给地主分子以震慑,给全体社员敲了警钟。从此韩有业不再争风吃醋,也不多言多语,就像变了一个人一样。其实大家心里都明白,玉米未成熟时掰玉米,无非是想吃煮玉米,为孩子们添点零嘴,但发生在地主身上,性质就变了,成了敌我矛盾。

时过境迁,回想地主韩有业一波三折的个人经历,使我内心很矛盾,很纠结。我觉得在对待和处理韩有业其人其事上,老队长内心同样是矛盾重重。为了给这堂兄弟找媳妇,亲自陪他回老家相亲,并在成分问题上做伪证相助。而后这堂兄弟偷了农业社的玉米,他又穷追不舍,一定要搞个水落石出。这一切究竟是为什么呢?现在想起来,其实也很简单:大的政治环境不同,人们看问题的角度会有所不同,处事的方式也会有所区别。当初为堂兄弟讨媳妇时,政治环境要求更多是社会安定,他想得更多的是“亲情”;而身为地主的堂兄弟偷了队里的玉米时,正处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特殊时期,他想得更多的是“敌情”。

老队长尽管文化水平不高,却是政治性很强的农村基层干部,有着朴素的政治素养,在每次重大的政治风潮中,他都能与时俱进地执行自己的职责,这是特别值得人们钦敬的。在选择“亲情”与“敌情”时,他的内心是矛盾的,但他都是以执行自己的职责为原则,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政治和政策是左右不了的,让该负责的人去负吧!这就是普通人的人生准则,其中涵盖了许多我们应该学习的人生经验。

正是:五彩缤纷真社会,人生百味聚唇舌。

青春有幸经风雨,阅尽寒凉眼不浊。

2012-7-19

知青往事:五彩缤纷真社会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7

标签:知青   民勤   堂兄弟   河套   上山下乡   灶台   阶级斗争   民兵   美文   地主   媳妇   队长   缤纷   玉米   成分   往事   土地   农村   社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